楊金娣
2017年高考在大眾或褒或貶的議論聲中落下大幕,然而它的余波一定會蕩漾到2018年高考。高考作文題目是每年的熱門話題,因其命題思想往往有一定延續性和變革性,對考生備考具有引導的作用。對于參加2018年高考的考生而言,對2017年高考作文題的思考和回望及對2018年作文題目的預測十分重要。
2018年的高考作文命題,依然會延續舊有思路:選材豐富,形式多樣,特點突出。它們依然會緊扣國家的大政方針和社會熱點,從一國大政到環境保護,從中國特色到身邊事件,讓考生有話可說,有理可辯,有機會旗幟鮮明地闡述個人觀點。作文命題意在讓考生對宏大而寬泛的話題進行感性敘述,理性思辨;關心現實國情,用“中國夢”激揚青春夢,展示自己的理想信念、精神狀態與綜合素質。應該說,這樣的考查思路是值得褒獎和極具現實意義的。所以,筆者預測2018年的高考作文題目設置的思想核心不會改變,只會在形式上進行調整。據此,2018年命題思路預測如下:
一、著眼國家政策方針,考查考生對時政的態度
“一帶一路”是我國針對國際新形勢提出的偉大倡議,國家為此在堅持不懈、不遺余力地努力推進著。諸如此類的重大事件及其相關內容,一定是設題的熱點、考查的重點,我們一定要繼續予以高度重視。
二、選擇突發的社會新聞,讓考生置身其中發問、思辨
我們身邊每天都會發生很多新聞事件,有的溫暖感人,有的催人奮進,有的讓我們憤怒不已。每一個事件都會在社會上泛起漣漪或者激起波浪。要求考生對這些新聞事件進行思考,是近年來高考命題者所青睞的命題方式。
三、關注傳統文化,考查考生的文化底蘊
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五千年思想智慧的積淀,大到孔孟之道、黃老之學、詩詞歌賦、史學典籍,小到三餐品茗、待人接物、品讀萬物,都有著極好的傳承。如“京劇”“中華美食”等均出現在了2017年高考全國卷Ⅰ作文題的材料中。因此,考生在備考時,要把傳統文化這個“寶庫”建立起來,輕慢不得。
一、認真研究高考高分作文,對評價標準清楚明白;借他山之石,攻我之錯
2017年高考作文題面世之初,大眾議論紛紛,大家普遍對2017年高考作文題形式的變化之大吃驚不已。命題形式的變化必然帶來評判標準的些許變化,而對應試作文的直接評判無疑是最可靠的風向標。我們可以把各省市的高分作文拿過來,加以細讀,學習,研究,取其精華。這無疑對我們的作文寫作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提升審題意識,側重文體訓練,固定呈現方式,夯實寫作基礎,掌握構思技巧,都是我們應該著重備考的內容。
二、熟知傳統文化精髓,建立民族自信,充滿民族自豪感
中華民族有著優秀的傳統文化。2017年高考作文命題者有意引導考生從不同角度對傳統文化進行思考,讓考生抒發強烈的民族自豪感,表達對傳統文化的正確認識與看法。這就要求考生必須對傳統文化有系統、全面的了解,那些勵志的名言和故事要銘記在心,自覺地去做文化的傳承者。唯有如此,考生才能對相關的內容有準確的認知、思考和評價,從而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據。
三、關注社會生活,了解熱點新聞,思考身邊事件
古人說:“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每個人都不可能是孤立的存在,作為社會人,要去關注、思考發生在周圍的事件,見仁見智,敢于思辨,敢于提出自己的觀點,闡明個人的看法。當然,要建立正確、健康的價值觀,要有歷史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要敢于擔當、正視和評價。考生平時必須通過不同的渠道關注現實,了解國情、輿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