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虹凌,元 野,劉世豐,程顯明,陳 宇,付金龍,江昌玉,吳 舉
(1 牡丹江師范學院,黑龍江牡丹江 157011;2牡丹江煙草科學研究所,黑龍江牡丹江 157011;3 哈爾濱煙葉公司賓縣分公司,黑龍江賓縣 150400;4 牡丹江煙葉公司勃利分公司,黑龍江勃利 154500;5 牡丹江煙葉公司寧安分公司,黑龍江寧安 157400)
中微量元素在植物的正常生長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1-2]。土壤中微量元素來源分為自然來源(如成土母質)和人為來源(如肥料施用)。土壤中微量元素的空間分布結構相似程度較小,呈斑塊狀特點,準確認識其空間分布情況有助于指導肥料的科學施用[3-6]。目前,主流的空間預測方法是結合地統計方法與地理信息系統[7-10],通過空間插值的方式研究土壤中微量元素有效態含量的空間分布[11-12],進而根據相應的國家標準進行評價。
黟縣是典型的山區農業縣,本研究利用 2008—2009年間測土配方施肥工作獲得的土樣的中量元素硫和微量元素鐵、錳、銅、鋅、硼的有效態數據,基于二階平穩假設,采用經典克里格插值方法,預測上述元素有效態含量的空間分異,進而分析各種元素的豐缺程度,以指導當地相應的肥料施用。
黟縣位于 29°47′~30°11′ N,117°38′~118° 6′ E,面積約857 km2;屬于北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水分充足,熱量豐富,四季分明,春夏溫暖多雨,秋冬低溫干燥,年均氣溫15.8℃,年均降水量1 686.1 mm,年均蒸發量1 231.5 mm,年均日照數1 815.7 h。農業氣候表現為:春季回溫不穩,雨霧日較多,光照不足;夏季高溫高濕,降雨集中,時有洪災;秋后雨水銳減,常有“夾秋旱”;冬季少雨寒冷,偶有寒害。縣內河流多發源于中部中山,河流短促,比降大,有中山、低山、丘陵、山間盆地4種地貌類型,形成中部中山,南北兩側低山丘陵地形地貌;海拔高度范圍是159 ~1 407 m,平均坡度為29.8%。
種植業方面,該縣現有耕地69.1 km2,其中水田 39.7 km2,旱地29.4 km2,園地45.1 km2(其中茶園 22.4 km2,桑園19.9 km2,果園2.8 km2)。水稻、油菜、茶葉、蠶桑是四大主導作物,其中水稻種植面積38.2 km2,油菜27.8 km2,分別占農作物播種面積的 38.6% 和 28.1%,占糧食、油料作物種植面積的76.1% 和95.0%。
耕作層土壤硫、鐵、錳、銅、鋅、硼的有效態含量數據主要來自黟縣土壤肥料工作站在 2008—2009年開展的測土配方施肥工作,采樣點共計1 021個(圖 1)。采樣設計為:充分考慮第二次土壤普查信息,結合不同土壤類型、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以及土壤肥力和生產力狀況,分層隨機設點。按照《測土配方施肥技術規范(試行)修訂稿》的要求,平原區每100 ~500畝(6.7~33.3 hm2)采1個混合樣,丘陵、山區每30~80畝(2~5.3 hm2)采 1個混合樣。在田塊中均勻隨機選取 7~15個采樣點,采用“S”法采集 0~20 cm土層土樣,充分混合后采用四分法留取1 kg。土壤有效鐵、錳、銅、鋅、硼含量的測定采用DTPA提取,原子吸收光譜法測定;有效硫含量的測定采用磷酸鹽-乙酸提取,硫酸鋇比濁法[13-14]測定。

圖1 土壤采樣點空間分布
本文數據分析主要在IBM Statistics SPSS 20.0軟件中進行的,克里格插值參數由GS+7.0自動擬合,在ESRI ArcGIS 10.2軟件中實現克里格插值與制圖。
本研究選取的6個元素的統計結果如表1所示。由表1可以看出,相同元素的全距較大,依據拉依達準則法對數據進行異常值處理,將大于(平均值 + 2×標準差)的試驗數據值作為異常值,予以剔除。峰度能夠體現數據分布形態的陡緩程度,偏度表示了數據分布的偏斜方向和程度。從峰度指標可以看出,有效鋅與硼數據分布較為集中。有效硼含量的標準差較大,表明該區域的有效硼含量差異較大。有效鐵、錳、銅、硫含量差異較小。
如圖2所示,6個元素的頻率分布為偏態分布,有效硼的偏度最大,為 26.62,其次是有效鋅,為14.87。因此,在使用地統計空間推理前,需將這幾種元素進行對數轉換,使其服從正態分布。在空間插值完成后,再使用指數函數對結果進行逆轉換。
本研究中 6個元素的半方差擬合參數如表 2所示,有效鐵、硼與硫為指數模型,有效錳為高斯模型,有效銅與鋅為球狀模型。塊金值與基臺值的比值用來表示目標屬性空間的相關性程度。一般情況下,<25%、25%~75% 與 >75% 分別表示高程度、中等程度與低程度空間相關[15-16]。表2數據顯示,有效硼的空間相關程度較高,其余5種元素屬于中等程度的相關。然而,有效硼的模擬確定系數小于0.5,說明該元素的空間相關程度較低[17-18]。同樣,不同元素的變程差異較大。有效硼的變程最大,為153.3 km,其他5種元素的變程介于6~80 km?;谒鶚嫿ǖ陌敕讲钅P?,采用ArcGIS的地統計模塊中的普通克里格進行空間插值(圖 3),結果顯示,整體上看,黟縣南部、北部的中微量元素有效態含量較高,中間區域的含量相對較低。這種分布主要跟地形起伏相關聯,黟縣中部地區主要是山地,中微量元素來源主要是自然來源。
2.3 黟縣農田耕層土壤中微量元素含量豐缺評價
基于元素含量豐缺標準[19-20](表3),采用ArcGIS軟件對圖3中的預測結果進行重分類,并統計各等級內的面積(表 4),結果表明黟縣地區的有效硼普遍較為缺乏(91.35% 土壤),部分地區的有效態鋅也呈現缺乏狀態(12.45% 土壤)。

表1 黟縣農田耕層土壤中微量元素有效態含量的描述性統計(mg/kg)

圖2 黟縣農田耕層土壤中微量元素含量的頻率分布圖

表2 黟縣農田耕層土壤中微量元素有效態含量半方差模型擬合參數
黟縣多為丘陵山地,成土母質中的礦質養分主要受巖石礦物成分主導。研究區內花崗巖類(主要含正長石、云母礦物)風化物發育的土壤硼、鋅等元素含量較低。在第四紀紅黏土發育的土壤和近現代河流沖積物發育形成的土壤,硼元素含量均較低[19]。油菜是黟縣重要農作物之一,其對硼元素非常敏感,因此在種植油菜等十字花科作物時需要注意施用硼肥[21-22],可基施硼砂 7.5~11.2 kg/hm2,也可在油菜蕾苔期或初花期噴施濃度為0.1%~0.3% 的硼砂水溶液。增施硼肥的同時,還應秸稈還田,以提升土壤有機質,改善土壤結構,提升土壤水肥調控能力。對于缺鋅的土壤,可以噴施濃度為0.1%~0.2% 的硫酸鋅葉面肥。

表3 中微量元素有效態含量分級標準 (mg/kg)

表4 黟縣農田耕層土壤中微量元素有效態含量不同等級分布比例 (%)
皖南黟縣農田耕層土壤中的中微量元素含量較為豐富。但有效硼普遍較為缺乏,部分地區的有效鋅含量也呈現缺乏狀態。鑒于黟縣種植油菜區域較多,且油菜等十字花科作物對硼元素非常敏感,建議相關農田增施硼肥,或在油菜蕾苔期或初花期噴施硼砂水溶液;缺鋅地區可以考慮噴施硫酸鋅葉面肥。黟縣南部、北部的有效態中、微量元素含量較高,中間區域的含量相對較低,這一空間分布主要跟地形有關。
[1] 魏孝榮, 郝明德, 張春霞. 長期施用微量元素肥料對土壤微量元素含量的影響[J]. 干旱地區農業研究, 2002,20(3): 22-25
[2] 張超, 劉國彬, 薛萐, 等. 黃土丘陵區不同植被根際土壤微量元素含量特征[J]. 應用生態學報, 2012, 23(3):645-650
[3] 劉永紅, 倪中應, 謝國雄, 等. 浙西北丘陵區農田土壤微量元素空間變異特征及影響因子[J]. 植物營養與肥料學報, 2016, 22(6): 1710-1718
[4] 崔愛華, 張東啟, 郭盧, 等. 亳州煙區農田耕作層土壤微量元素含量研究[J]. 土壤, 2014(6): 1164-1169
[5] 范文杰, 張洪江, 程金花, 等. 河北省吳橋縣土壤微量元素空間分布特征[J]. 中國水土保持科學, 2015, 13(1):91-95
[6] 孟霖, 宋文靜, 王程棟, 等. 貴州中部山區植煙土壤微量元素分布特征[J]. 中國煙草科學, 2015(3): 57-62
[7] 王雪梅, 柴仲平, 毛東雷, 等. 庫車縣土壤微量元素空間變異特征分析[J]. 西南農業學報, 2015, 28(4): 1746-1751
[8] 徐尚平, 陶澍, 徐福留, 等. 內蒙土壤微量元素含量的空間結構特征[J]. 地理學報, 2000, 55(3): 337-345
[9] 常棟, 徐明康, 王勇, 等. 緩坡植煙田土壤微量元素的空間變異特征[J]. 中國煙草學報, 2012, 18(3): 34-41
[10] 趙良菊, 肖洪浪, 郭天文, 等. 甘肅省武威地區灌漠土微量元素的空間變異特征[J]. 土壤通報, 2005, 36(4):536-540
[11] 呂真真, 劉廣明, 楊勁松, 等. 環渤海沿海區域土壤養分空間變異及分布格局[J]. 土壤學報, 2014, 51(5): 944-952
[12] 黃輝, 檀滿枝, 陳杰, 等. 南通市城市邊緣帶土壤肥力時空特征分析[J]. 土壤, 2006, 38(3): 276-281.
[13] 鮑士旦. 土壤農化分析[M]. 北京: 中國農業出版社,2005
[14] 張甘霖, 龔子同. 土壤調查實驗室分析方法[M]. 北京:科學出版社, 2012
[15] 臧振峰, 南忠仁, 王勝利, 等. 黑河中游綠洲農田土壤微量元素含量的空間分布特征[J]. 干旱區資源與環境,2013, 27(5): 190-195
[16] Cambardella C A, Moorman T B, Parkin T B, et al. Fieldscale variability of soil properties in central Lowa soils[J].Soil Science Society of America Journal, 1994, 58(5):1501-1511
[17] Duffera M, White J G, Weisz R. Spatial variability of Southeastern U.S. Coastal Plain soil physical properties:Implications for site-specific management[J]. Geoderma,2007, 137(3/4): 327-339
[18] Emadi M, Baghernejad M, Emadi M, et al. Assessment of some soil properties by spatial variability in saline and sodic soils in Arsanjan plain, Southern Iran[J]. Pakistan Journal of Biological Sciences, 2008, 11(2): 238-243
[19] 劉錚. 中國土壤微量元素[M]. 南京: 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 1996
[20] 王東勝, 徐慶凱, 王能如, 等. 江西煙區土壤中量及微量元素的含量分析[J]. 貴州農業科學, 2011, 39(2):91-96
[21] 張輝, 朱德進, 黃卉, 等. 不同施肥處理對油菜產量及品質的影響[J]. 土壤, 2012, 44(6): 966-971
[22] 王寅, 李小坤, 李雅穎, 等. 紅壤不同地力條件下直播油菜對施肥的響應[J]. 土壤學報, 2012, 49(1): 12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