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明久,程明軍,何光武,張瑞珍,曾洪光,李元華,嚴東海
(四川省草原工作總站,四川 成都 610041)
為了解燕麥在成都平原的生長特性和適應性,篩選出產量高、品質優良、適應性強的優質品種,本試驗將來源不同的燕麥品種在成都新津進行了引種評價試驗,旨在為成都平原燕麥的大規模種植和推廣提供科學依據。
1.1 試驗材料 試驗用9個燕麥品種列于表1。
1.2 試驗地點 試驗地位于新津文井鎮,地處東經103°45′,北緯 30°29′,海拔 478m。平地,黃壤,土壤含有機質4.47%、速效氮175mg/kg、速效磷71.7mg/kg、速效鉀165mg/kg,土壤pH值為7.2。全年降水量達987mm,年均溫16.4℃,最熱月均溫25.5℃,最冷月均溫5.7℃,極端最高溫度36.6℃,極端最低溫度-4.7℃,無霜期297d,年積溫(≥0℃)6150.2℃,年有效積溫(≥10℃)5190.6℃,全年日照時間為1009.9h。

表1 9個燕麥品種一覽表
1.3 試驗設計 試驗設9個品種處理,每個處理設4次重復。小區面積為20m2(5m×4m),隨機區組排列。
1.4 測定項目
1.4.1 植株高度 刈割前每個小區隨機選擇10株,測定從地面到植株最高部位的垂直高度(拉伸高度),計算平均值。
1.4.2 產草量 乳熟期刈割,測定全小區鮮草產量;鮮草測定后,取樣1000g左右,置烘箱中105℃殺青1h,65℃烘至恒重。
1.4.3 莖葉比 刈割測產后,每個材料取10株,測定葉片和莖稈的重量,分別計算莖葉比值。
1.4.4 營養成分 測產完成后每個處理各取500 g混合烘干樣品送到四川省農業科學院分析測試中心,分別測定各燕麥品種的粗蛋白、粗纖維、中性洗滌纖維、酸性洗滌纖維、鈣、總磷的含量。
1.5 田間管理
1.5.1 苗期管理 前期植株幼小,抗性差,注意防治地下害蟲和雜草,并隨時查苗補缺。
1.5.2 追肥 在燕麥拔節期施尿素9g/m2。
1.6 數據分析 數據均用Excel 2007初步整理后,用SPSS20.0軟件進行數據分析,差異顯著性用Duncan法進行多重比較,相關性分析采用Pearson法。采用鄒永紅等[1]的方法進行灰色關聯度分析。

表2 不同燕麥品種的產量、干鮮比和莖葉比cm、kg/畝
2.1 不同燕麥品種性狀比較(表2)
2.1.1 株高對比 結果表明:9個燕麥品種的株高具有較大差異,排名前三位的依次是“太陽神”“牧王”和“科納”,株高分別為132.1cm、131.5cm和130.7cm;排名后三位的分別為“貝勒”“魅力”和“燕王”,株高分別為113.9cm、111.1cm和109.7cm。株高最高的“太陽神”比最低的“燕王”高22.4cm,其他燕麥品種的株高在115.5~128.3cm之間。
2.1.2 鮮草產量對比結果表明:“太陽神”的鮮草產量顯著高于其他品種,為 4186.87kg/畝(1畝≈667m2,下同);其次為“科納”和“魅力”,鮮草產量分別為3 548.84 kg/畝和 3 364.16kg/畝;國產品種“林娜”的鮮草產量最低,為2 184.56kg/畝;畝產鮮草在3 000 kg以下的還有“貝勒”和“牧王”,其鮮草產量分別為3592.16kg/畝和2367.33kg/畝;其他燕麥品種的鮮草產量在3010.84~3260.10kg/畝之間。
2.1.3 干草產量對比 結果表明:“太陽神”和“美達”的干草產量差異不顯著,分別為792.47kg/畝和791.89kg/畝;其次為“科納”,干草產量為758.44kg/畝;干草畝產在500kg以下的為“牧王”和“燕王”,產量分別為437.14kg和476.69kg;其他燕麥品種的干草畝產在506.78~740.82kg之間。
2.1.4 干鮮比分析 結果顯示:干鮮比在20%以上的有6個品種,其中“美達”的干鮮比顯著高于其他品種,為24.29%,說明該品種的含水量較低;其他三個品種“燕王”“牧王”和“太陽神”的含水量分別為15.62%、18.47%和18.93%,說明這三個品種的含水量較高。
2.1.5 莖葉比 燕麥的莖葉比是評價燕麥適口性的重要指標,莖葉比越低,燕麥的適口性越好。對引種燕麥的莖葉比分析表明:“科納”的莖葉比顯著低于其他品種,為 0.47;其次為“美達”,莖葉比為 0.49;“燕王”的莖葉比最高,為0.71;其他燕麥品種的莖葉比在0.51~0.59之間。
2.2 各品種營養成分比較 (表3) 粗蛋白、粗纖維、洗滌纖維等營養物質含量是評價飼用價值的指標之一。本試驗表明:國產品種“林娜”的粗蛋白含量最高,為15.8 g/100 g;最低的為“太陽神”,粗蛋白含量為10.4g/100g;其他品種的粗蛋白含量在11.5~13.4g/100 g之間。“太陽神”的粗纖維含量最高,為31.5%;“林娜”的粗纖維含量最低,為20.4%;其他品種的粗纖維含量在23.6%~29.3%之間。“太陽神”的中性洗滌纖維和酸性洗滌纖維含量最高,分別為57.2%和37.7%;“林娜”的含量最低,分別為40.8%和25.1%;其他品種的含量分別在46.2%~53.6%和28.4%~37.4%之間。“林娜”的鈣含量在所有品種中最高,為0.72%;“牧王”的鈣含量最低,為0.52%;其他品種的鈣含量在0.56%~0.69%之間。“太陽神”的總磷含量最高,為0.26g/100g;“貝勒”的總磷含量最低,為0.21g/100g;其他品種的總磷含量在0.22~0.25g/100g之間。

表3 不同燕麥引進品種營養成分含量
2.3 燕麥不同性狀間的相關性分析 為了解引種燕麥各性狀之間的關系,本試驗利用SPSS20.0軟件對燕麥各性狀進行了Pearson相關性分析,結果表明:燕麥部分性狀呈現出相關性。莖葉比與高度之間存在極顯著的負相關,相關系數為-0.668,說明燕麥的高度越高,莖葉比越低,適口性越好。粗蛋白與粗纖維、中性洗滌纖維、酸性洗滌纖維呈現出極顯著的負相關,相關系數分別為-0.884、-0.922、-0.860,說明燕麥粗蛋白含量越高,纖維素的含量越低。粗蛋白與鈣含量呈現顯著的正相關,相關系數為0.789,說明燕麥粗蛋白含量越高,鈣的含量也越高。此外,粗纖維、中性洗滌纖維和酸性洗滌纖維兩兩之間,鮮重與干重之間也存在正相關性。
2.4 燕麥綜合性狀的灰色關聯度分析 為了綜合燕麥各個測量性狀,篩選出最適合本地區的燕麥品種,本試驗采用灰色關聯度分析法對引種燕麥各個性狀與“理想品種”進行比較(表4)。結果表明:在9個燕麥品種中,與理想品種的關聯度在0.9以上的有1個品種,為“太陽神”,關聯度達0.9307;關聯度在0.8以下的有3個品種,分別是“美達”“領袖”和“林娜”,其中“林娜”最低,為0.7362;其他5個品種與理想品種的關聯度在0.7~0.9之間。說明9個燕麥品種中,“太陽神”最適合在成都平原生長,綜合性狀最好。

表4 供試品種與理想品種的灰色關聯度分析
3.1 燕麥在成都平原種植具有較大前景 本試驗表明引種的9個燕麥品種均能在試驗地正常生長,但不同的燕麥品種性狀表現差異較大,部分品種的鮮草、干草產量較高,粗蛋白、纖維、鈣等營養物質含量豐富,能夠較好地滿足牲畜的生長要求。因此,冬季能夠在成都平原種植燕麥,但在種植之前需要對燕麥品種進行篩選和評價,以選出最適合成都平原的優良品種。
3.2 灰色關聯度分析是評價燕麥品種優劣的有效手段 目前,在比較燕麥品種時往往采用方差分析對特定的幾個產量和品質性狀進行分別評判,最多是對幾個性狀的互作效應進行評判,其余的性狀表現僅供參考,這勢必會降低評價結果的真實性和可靠性[2]。灰色關聯度分析法是對一個發展變化而關系又不十分明朗的系統進行動態量化比較的一種分析方法[3],該方法能夠綜合評價一個品種的優劣,因此對于引種篩選品種來說具有較大的應用價值,目前該方法已經在小麥[4]、玉米、花生[5]、水稻等作物中廣泛應用。本試驗用灰色關聯度分析法對9個燕麥品種的綜合性狀進行了比較分析,結果表明與理想品種關聯度最高的為“太陽神”,關聯度為0.9307,說明“太陽神”最適合在成都平原種植。
3.3 營養物質含量對燕麥草產量無顯著影響 本試驗對燕麥不同性狀進行了相關性分析,結果發現粗蛋白、粗纖維、鈣、磷等營養物質含量與燕麥的鮮重和干重并無顯著相關性。本研究還發現燕麥的株高與莖葉比存在顯著的負相關,表明燕麥的株高越高,適口性越好,牲畜越喜歡吃;粗蛋白與纖維存在極顯著的負相關,說明粗蛋白含量越高、纖維素含量越低,燕麥的品質和家畜的采食量也越高,越容易被消化。
[1] 鄒永紅,譚建林.基于綜合灰色關聯度加權法的玉米品種評價[J].南方農業學報,2011,42(8):1007-1010.
[2] 胡其明,趙同貴,鄧偉.雜交水稻新品種綜合性狀的灰色關聯度分析[J].種子,2015,34(7):90-94.
[3] 單彩云,魏玉光,張延軍,等.黑龍江省大豆主栽品種主要性狀灰色關聯度分析[J].大豆科學,2009,28(5):945-948.
[4] 王平,賀建華,李衛民,等.春小麥不同品種農藝性狀與收獲指數的灰色關聯分析[J].中國種業,2014(12):58-61.
[5] 成雪峰,張鳳云.灰色關聯分析法在夏大豆育種上的應用[J].大豆科學,2009,28(1):3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