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宏偉 ,余麗花 ,樊延明 ,李志賽 ,肖嘯 ,代飛燕
(1.云南省易門縣動物衛生監督所,云南 易門 651100;2.云南省香格里拉市動物衛生監督所,云南 香格里拉 674400;3.云南省華坪縣通達鄉農業綜合服務中心,云南 華坪 674800;4.云南農業大學動物醫學院,云南 昆明 650201;5.云南農業大學動物醫院,云南 昆明 650031)
豬流行性腹瀉是一種由豬流行性病毒引起的急性、高度接觸性腸道傳染病[1],以嘔吐、腹瀉和食欲下降為基本特征,豬流行性腹瀉病毒(PEDV)是冠狀病毒科冠狀病毒屬的一員。發病豬是本病的主要傳染源,病毒主要分布在腸系膜淋巴結和小腸絨毛上皮細胞,隨糞便排出后通過污染環境中的飼料、飲用水及生產設備等進行傳播[2]。一周齡仔豬腹瀉達3~4d,表現為嚴重脫水,死亡率達50%,最高為100%[3]。近年從中國分離到的CV777毒株是該病毒的一個新基因型[4]。
1.1 試驗動物 從山東夏津縣某豬場隨機選擇10頭未經治療的流行性腹瀉病死仔豬。
1.2 試驗方法
1.2.1 免疫膠體金層析試紙檢測 取免疫膠體金檢測試紙,在吸附孔中加入病死仔豬的腸內容物樣品,吸附3min,即可獲得免疫膠體金層析試紙的檢測結果。
1.2.2 熒光定量PCR檢測
1.2.2.1 檢測樣品 豬場里腹瀉癥狀明顯的哺乳仔豬小腸內容物,環境取樣棉拭子及料線中的母豬飼料樣品。小腸內容物取樣:用消毒棉線結扎一段小腸的兩端,用火焰灼燒后的刀片在結扎端外側割斷腸管。從采集的10份病豬腸道內容物中隨機抽取4份進行檢測,從5份料線樣品和5份環境樣品中分別抽取2份進行檢測。
待檢病料處理:用0.01mol/L磷酸緩沖液將病料稀釋成10%的懸液,然后1000r/min離心10min。取上清,加入氨芐青霉素和鏈霉素,在37℃溫箱中作用 1~2 h,-70℃下保存備用。
1.2.2.2 病毒增殖 將處理好的病料接種于長滿單層的IBRS-2細胞,盲傳幾代至出現明顯細胞病變,收集病毒液-70℃凍存待用。IBRS-2細胞的培養方式根據常規傳代培養方法進行。
(1)引物設計:參考劉鄧等[4]發表的“Taq Man熒光定量PCR檢測豬流行性腹瀉病毒”的方法設計上游引物 P1 為 5′-AACAAATCCAGGGCCACTT-3′,下游引物 P2 為 5′-TAAACTGGCGATCTGAGCA-3′。
(2)病毒核酸的提取:取300μL徹底融化的病毒液,加入500μL裂解液RL,室溫靜置2min,將gDNA Eraser Spin Column安放到2mL Collection Tube上,將裂解液轉移到gDNA Eraser Spin Column中;12000r/min 離心 1min,棄 DNA Eraser Spin Column,保留2mL Tube中的濾液;然后加入等體積的70%乙醇,使用移液槍將溶液混合均勻,立即全部轉入RNA Spin Column中;12000r/min離心1min,棄濾液;加入500 μL Buffer RWA 至RNA Spin Column中,12000r/min離心30s,棄濾液;加入600μL Buffer RWB至RNA Spin Column中,12000r/min離心30s,棄濾液,然后重復此步驟;將RNA Spin Column重新安置于Collection Tube上,12 000 r/min離心2 min;再次將RNA Spin Column安置于1.5 mL RNase-Free Collection Tube上,在RNA Spin Column膜中央處加入50μL RNase-Free ddH2O,室溫靜置5min;12 000r/min離心2min,洗脫RNA;采用紫外吸收法測定RNA純度。
(3)反轉錄合成病毒cDNA:使用通用引物作為反轉錄引物,根據表1反轉錄系統和條件合成病毒cDNA。

表1 反轉錄反應體系
(4)用反轉錄合成的cDNA進行熒光定量PCR擴增,反應體系如表2所示。反應條件為:95℃ 10min,95℃ 15s、60℃ 1min,40 個循環。
2.1 免疫膠體金層析試紙檢測 免疫膠體金層析試紙檢測結果(圖1)顯示:對照線(C線)為陽性,對照成立;檢測線(T線)為陽性,樣品判斷為陽性。

圖1 免疫膠體金層析試紙檢測結果
2.2 熒光定量PCR檢測 結果(表3)顯示:檢測樣品 1、2、3、4 均為 PEDV陽性。

表3 腸內容物熒光定量PCR檢測結果
為進一步確定引起此次豬流行性腹瀉的來源,我們同時對豬場內的環境采樣和料線采樣進行了檢測,結果顯示:料線樣品1、2和環境樣品1、2均為PEDV陽性,如表4所示。

表4 環境和料線樣品的熒光定量PCR檢測結果
與常規PCR相比,本試驗使用的熒光定量PCR不僅可以定量檢測,而且更具體、更靈敏。料線檢測結果呈陽性,提示本次豬流行性腹瀉病毒很可能來源于料線中,環境樣品檢測結果呈陽性,是因為場內豬只感染病毒后持續向外排毒引起環境污染,故要定期對豬場環境進行消毒。
通過免疫膠體金層析試紙進行初篩,再用熒光定量PCR進行驗證,最終確定引起該豬場仔豬流行性腹瀉的病原為PEDV,且病原主要來自料線中,所以要注意料線的安全性。
[1] 甘振磊,李春燕,王彬,等.豬流行性腹瀉特點及流行現狀的研究[J].豬業科學,2010(12):24-28.
[2] 羅滿林.動物傳染病學[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13:195-200.
[3] 施標,董世娟,朱于敏,等.中國豬流行性腹瀉病毒分子流行病學研究進展[J].中國農業科學,2013,46(20):4362-4369.
[4] 劉鄧,袁秀芳,冉多良,等.TaqMan熒光定量PCR檢測豬流行性腹瀉病毒方法的建立與初步應用[J].中國動物傳染病學報,2010,18(1):2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