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晶晶
(威縣林業局 河北 威縣 054700)
秋月梨平均單果重450 g,最大可達1 000 g,屬大果型;梨樹到達盛果期后畝產量達4 000~5 000 kg,因此,秋月梨的栽植適宜采用水平網架形,通過把結果枝條綁縛于網架上方,梨果水平分布于網架下方,不僅有利于葉片均勻采光提高果品質量,又能減輕梨果對枝條的損傷,同時便于生產管理和采摘。網架形適合于株行距在1 m×5 m、1.2 m×5 m,栽植密度為133棵/畝。
網架架設時間一般在幼樹定植當年的秋、冬季。主體網頂距地面2.1~2.3 m,網格平均間距1 m,定植行兩側南北向的副線,距離定植行水平距離1.2~1.3 m。四大主枝均勻分布向行間伸展,主枝在架面上間隔1.5~2.0 m,結果枝組均勻布滿架面,主枝背上不留大枝組。
綜合秋月梨的生長特性和網架形的結構特點,結合梨樹的年齡時期和長勢強弱以及花量多少等等,決定應該采取何種整形修剪方法。
1.1 定干、刻芽。春季芽萌動前,在主干上90×10 cm(80~100 cm)的整形帶內定干,選留6個好芽,并對剪口下的3、4、5、6個芽進行刻傷處理。剪口下的第1、2、3、4個芽抽生的枝條作為四大主枝,第5、6個芽抽生的枝條作為輔養枝。定植第一年冬季只進行必要整形,不進行剪枝。
1.2 拉枝。第一年秋季梨樹落葉后,對4大主枝進行拉枝,均勻分布在東南、東北、西南、西北四個方向,角度在50°~60°,對輔養枝進行拉平處理。注意,由于秋月梨枝條直立,且硬度較大,所以在幼樹期應注意盡早拉枝開角。
1.3 冬剪。網架形栽培應以中短枝為主,中短枝應占全樹總枝量的90%以上,而秋月梨主要以短果枝結果為主。因此,幼樹修剪以輕剪長放為主;尤其對主枝延長枝要輕剪,一般剪留長度為70~80 cm。
2.1 刻芽、抹芽、引縛。第二年春季芽萌動時,對四大主枝進行刻芽,促使主枝上的芽體萌發新梢。選擇枝條斜上方的芽,在芽上方0.5~0.8 cm處,半月牙形(圍著枝條轉半圈),刻傷至木質部即可,每隔10~15 cm刻一個芽,每個主枝就相當于一個斜生的“小圓柱形”樹體。每個主枝上選留兩個側枝,背上、背下枝和其他枝芽應全部抹除。側枝選留后,樹體高度超過網架面時,將主側枝超過網架面的枝條引縛在網架上。引縛時,首先選擇好主枝的伸展方向,盡量不交叉重疊,并盡可能放平固定。
2.2 冬剪。生長季的樹體高度應控制在2.5 m以內,冬剪后的樹體高度應控制在2.3 m以內。通過幼樹期的整形,樹體骨架已基本形成,有了適于網架形管理的樹形。需要進一步調整主、側枝的從屬關系,每個側枝再培養兩個副側枝,使樹體形成4個主枝、8個側枝、16個副側枝的樹冠。對小的發育短枝不要輕易的短截,以免修剪過重。內膛不留作主枝的發育枝要進行緩放,以培養輔養枝,盡早結果。
經過前兩年的培養,即可形成一個穩定的骨架并開始結果,主側枝及副側枝繼續引縛上架,直至布滿架面。進入結果期后,整形修剪的主要對象是側枝和枝組,主、側枝的延長枝繼續外伸水平引縛,始終保持主枝頂端的生長優勢和側枝、副側枝維持一定的從屬關系。主枝延長枝先端保持直立,側枝頂端保持45°,疏除過密的競爭枝和其他副側枝,使枝條相互間距為20 cm左右。
采用網架栽培的梨樹修剪,主要是對長形結果枝組的修剪,培養粗壯結果枝,頻繁更新結果枝,去弱留強,復壯其結果能力。由于秋月梨成花、結果能力均較強,因此在修剪方法上應疏枝、回縮、短截配合使用,要本著維持樹勢、促強防弱、宜截不宜緩、宜重不宜輕,盡量減少分支層次的原則,使結果部位離主干枝近一些,才能使枝條健壯、花芽飽滿、果實優質。對發育過大的輔養枝要及時回縮,不要讓其破壞樹體結構。背上枝由于長勢過旺,一般采取疏除的方法來處理。夏季修剪時,適量疏除背上枝、徒長枝和競爭枝,保持主枝延長枝的生長優勢。
網架形樹體結構,由起初的漏斗式過渡到后期的平面式的復式結構,網架面雖高2.1~2.3 m,但果實、枝葉懸垂地面實際高度僅為1.8~2.0 m。隨著樹齡的增長,四大主枝組逐年加粗,枝葉量也隨之加大,為改善光照條件,長形枝組的數量應逐年減少,經冬剪、疏除或回縮改造成中小枝組,5、6年后,長形枝組逐漸發育,經修剪減少到10~15個長勢均衡的骨干枝,均勻分布在網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