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翠蘭
(建平縣沙海動物衛生監督所 遼寧 建平 122400)
調查結果表明,在遼西地區對規模化養殖場養豬業危害較大的寄生蟲病是:豬蛔蟲病、豬疥螨病、弓形體病、旋毛蟲病等體內外寄生蟲病。規模化養豬場因寄生蟲病的危害所造成的經濟損失也十分嚴重,已經達到養豬利潤的5%~10%。所以采取必要的綜合防控關鍵技術措施,對規模化養豬場的主要寄生蟲病實施全面防治,是十分必要也是十分關鍵的。
1.1 豬寄生蟲病導致養殖成本有所增加,出欄率有所減少。在規模化養豬場中,幼齡豬的免疫機能較低,抵抗寄生蟲的能力尚處于不強的狀態,所以各類寄生蟲首先侵襲幼齡豬。幼齡豬一旦染上寄生蟲病,吸收營養物質的能力下降;因體外寄生蟲(疥螨、血虱等)的寄生侵染,幼齡豬在采食、活動、休息的習性被打破,進一步導致豬只生長速度減緩、育肥周期加長、出欄率降低、養殖成本提高、養豬效益下降。
1.2 豬寄生蟲病導致繼發感染其他相關疾病。規模化養豬場豬只感染寄生蟲后,豬體抵抗力下降,極其容易繼發感染其他相關傳染病。調查表明,豬感染蛔蟲后極其容易繼發感染豬喘氣病;豬感染弓形體病后極易引致母豬流產、死胎、早產等繁育生殖方面的疾病發生;豬只感染體外寄生蟲后,則會繼發感染豬葡萄球菌病等。
1.3 豬寄生蟲病容易引發人畜共患性疾病。當豬只患上寄生蟲病后,豬肉的品質難以得到全面的保證,人類的飲食安全就會帶來危機。除此之外,一些豬的寄生蟲病是典型的人畜共患疾病,比如:豬弓形蟲病、豬結腸小袋蟲病、豬蛔蟲病等均屬于人畜共患性疾病,防不勝防。
2.1 采取積極措施改善養殖環境。對于規模化豬養殖場來說,首先要給豬只創造一個良好的生長環境,豬舍建設以向陽、干燥、適溫、通風良好為宜;在此基礎上,豬只的飼養密度要保持合理;圈舍要做到勤清掃、高清潔,按照國家畜牧管理部門制定的技術規范實施定期消毒,生豬糞便、圈舍墊草嚴格采用堆積發酵技術實施處理,目的是為了有效殺滅豬寄生蟲卵和幼蟲;對于豬飼料、豬飲水要保持衛生,防止污染;還有,要有效保證豬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等豬只必須補給的營養物質供應,以提高豬只的機體抗病力,以利抵抗豬寄生蟲侵襲。
2.2 做好豬體定期驅蟲措施。規模化豬場在生產期間對豬群進行定期的預防性驅蟲,能顯著減少寄生蟲感染幾率,有效防治寄生蟲病的發生概率。驅蟲時期以以下時期為主:對剛剛斷奶仔豬進入保育舍后15~20 d實施驅蟲,間隔20~30 d再驅蟲1次,對于母豬而言,可在懷孕進入分娩舍前實施驅蟲1次,公豬則掌握在每年春秋兩季分別實施驅蟲1次。驅蟲可以選擇以下藥品:應用阿維菌素對規模化豬場寄生蟲進行驅蟲控制效果較好,阿維菌素在正常劑量下使用對動物無毒副作用,主要應用于母豬產期驅蟲,具有十分顯著的防效。在臨床用阿維菌素與阿苯達唑配伍使用,對于遼西地區的常見寄生蟲病可以有效控制,效果顯著。用藥方法:每年的春季和秋季每個豬場各用藥混于飼料內實施驅蟲1次,任豬只自由采食即可,連續用藥5~10 d;對于仔豬來說,可在保育期斷奶,仔豬轉入保育舍15~20 d進行驅蟲1次,驅蟲藥混拌入飼料內,連續喂食藥7 d,待20~30 d后再飼喂7 d;對于妊娠母豬,可在轉入產房前14 d實施驅蟲1次;后備母豬轉入種用生產前14 d實施驅蟲1次;對于種公豬可在每年實施3次驅蟲。采取藥飼混合后任其自由采食,連續用藥7 d。在做好上述工作的基礎上,對豬舍、豬群實施體外驅蟲消毒技術措施:每月對種公、母豬、后備豬噴霧驅殺體外寄生蟲1次,產房進豬前豬舍全面噴驅蟲1次,臨產母豬上產房前驅體外寄生蟲1次。僅僅驅體外寄生蟲的豬只,用殺螨靈、虱螨凈、敵百蟲等體外噴霧技術效果較好。
2.3 強化寄生蟲重癥豬群的治療措施。對于豬群寄生蟲病發生比較嚴重的,應用阿維菌素針劑注射和藥物混飼相結合的技術措施加以及時治療。在遼西地區,常見發病嚴重的寄生蟲病以疥螨和虱病為主,由于阿維菌素對疥螨的藥效是具有緩釋效果,所以至少對疥螨防控治療的時間最少要在1周以上,同時要特別注意未治與已治豬只的直接接觸。疥螨的虱卵的孵化時間在3周左右,為了全面控制該蟲危害,一次用藥后還要再次用藥實施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