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建芬
(張家口市濕地和野生動物保護管理中心 河北 張家口 075000)
1983年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首次提到了關于“生態旅游”的概念,到1999“聯合國世界環境和發展大會”后,該概念在世界范圍內被廣泛使用。關于“生態旅游”的定義:倡導愛護環境的旅游,或者提供相應的設施及環境教育,以便旅游者在不損害生態系統或地域文化的情況下訪問、了解、鑒賞、享受自然及地域文化[1]。生態旅游是一種負責任的旅游方式,在提供游憩機會的同時,強調盡量減少對生態系統和地方文化的不利影響[2],其所指對象大部分是保護較為完整的自然景觀和文化區域,在基于旅游消費者對旅游資源保護責任基礎之上,通過獲得不一樣的心路歷程和感受,領會生態旅游的意義[3]。
張家口位于河北省西北部,地理坐標N39°30′~42°10′,E113°50′ ~116°30′,東鄰河北承德,東南接北京,南鄰河北保定,西、西南與山西接壤,北、西北與內蒙古交界,地勢西北高、東南低,陰山山脈橫貫中部,將全市劃分為壩上、壩下兩個部分。張家口市地理位置優越,自然景觀資源豐富,氣候資源極具優勢,借2022聯合北京申辦冬奧會的成功,各級政府十分重視張家口旅游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加大了對生態環境建設的投入和重視,使得張家口生態旅游的發展極具可行性。
2.1 自然及旅游資源豐富。張家口旅游資源極其豐富,自然景觀、歷史文化古跡遍布張家口壩上、壩下各地。
2.1.1 名勝古跡。古長城“大境門”是我國北方的長城要塞,“大好河山”則是張家口的象征;涿鹿縣礬山是“黃帝戰蚩尤”的古戰場,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此外還有懷安縣漢墓群、宣化遼墓壁畫以及市區的水母宮、云泉詩、清遠樓等都是值得品味駐足的古跡名勝。
2.1.2 民俗文化。張家口還有著豐富的民俗文化,起源于懷安縣的軟秧歌、蔚縣暖泉的打樹花、冀晉蒙交界處的“戳古董”、涿鹿的三族文化、陽原竹林寺廟音樂和張北快板等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遍布全市,涉及各個行業種類,都是屬于極好的旅游資源。
2.1.3 自然景觀。張家口的自然景觀資源更是極為豐富。境內擁有蔚縣小五臺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河北省境內最高的山峰,山峰險峻,谷深坡陡,“一山有四季,咫尺不同天”,是河北省內植物種類最為豐富的地區之一。同時,河北省還擁有黃羊山國家級森林公園、河北大青山國家級森林公園、翠云山森林公園、和平森林公園、老掌溝金蓮山森林公園等。園內森林茂密,植物種類眾多,各種珍禽盤桓棲息,狼、袍子、金錢豹等野生動物時常出沒;金蓮花、白樺樹及各種野花野草伴隨其中,風韻獨特。張家口還擁有壩上濕地群,這里有連綿起伏的崇山峻嶺,有碧波蕩漾的天然湖泊,有浩瀚蒼茫的原始林海,有如詩如畫的田野風光,特殊的地理位置形成了獨具特色的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水草豐美,漁舟點點,牧歌嘹亮,風光如畫,被譽為“燕趙最美濕地”。地處懷來縣的官廳水庫,是新中國第一座大型水庫,2017年以來,懷來縣大力推動官廳水庫國家濕地公園建設,已具雛形,建成后將成為華北地區最大的濕地公園。
2.1.4 草原天路。2012年9月位于張家口張北縣和崇禮區交界處的草原天路建成通車,公路沿線蜿蜒曲折,河流山巒,溝壑縱深,草甸牛羊,景觀奇駿,展現出一幅百里壩頭風景畫卷,分布著古長城、樺皮嶺、野狐嶺、中都草原等眾多人文、生態和地質旅游資源,吸引著周邊眾多的旅游消費者。
2.1.5 滑雪場。位于張家口的崇禮區,作為2022北京冬奧會的協辦地,具有得天獨厚的滑雪優勢。境內自然雪期長達半年,雪質好,硬度、粘度都符合國際滑雪標準,已經建成或改擴建的密苑云頂、多樂美地、長城嶺等新老滑雪場,吸引著全國各地的旅游滑雪愛好者。
2.2 氣候條件良好。張家口市屬大陸性氣候,四季分明,雨熱同季,冬季寒冷,夏季涼爽,7月均溫23.7℃,1月均溫-8.3℃,年均最高溫29.7℃,最低溫度-24.6℃。2018年第1季度環境保護部對全國空氣質量相對較好的城市進行排名,張家口位列全國第十;2018年河北省環保廳對全省168個縣(市、區)空氣綜合指數進行排名,張家口的崇禮、康保、赤城等11個區縣位列前20。1~3月份,張家口空氣質量綜合指數4.34,空氣質量優良天數79 d,重度污染天數0 d,其空氣質量全省最好,在全國排名也極具競爭力,尤其在京津冀生態圈,空氣質量更具明顯優勢。
2.3 區位優勢明顯。張家口地處京、冀、晉、蒙四省(市)交界處,是京津冀(環渤海)經濟圈、冀晉蒙(外長城)經濟圈的交匯點,境內高速公路、鐵路線四通八達,使得張家口成為“東出西聯”的重要通道,是連接西北和華北地區的樞紐城市。隨著張曹鐵路(張家口—曹妃甸)的建成,京張高鐵的開工建設,張家口寧遠機場改擴建工程的實施,張家口的區位優勢將更加明顯。
2.4 旅游目的方式發生了轉變。如今,社會工業化發展迅速,城中高樓林立,充斥著鋼筋水泥,綠色自然環境逐漸減少,人們開始對大自然有了更加深切的渴望。旅游業正面臨著一場變革,由大眾觀光游向休閑度假游轉變。旅游的目的由增長見識轉變為放松心情,享受生活,回歸自然;旅游方式由跟團向自駕過渡發展;旅游產品也變成了親近自然、享受自然、體驗田園風光。
張家口生態旅游資源豐富,擁有發展和擴大生態旅游產業的基礎和條件,借北京2022年冬奧會之契機,利用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下的環首都生態崛起,對張家口生態資源開發和利用,必須立足于保護生態環境基礎上的合理開發,只有如此,才能保證其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