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國
(涿州市綠佳園林綠化工程有限公司 河北 涿州 072750)
大球蓋菇又名皺環球蓋菇、酒紅球蓋菇、益腎菇,屬真菌門,擔子菌亞門,球蓋菇科,球蓋菇屬。在熟料栽培時,培養料發酵的好壞直接影響著大球蓋菇的品質和產量。發酵好的培養料顏色為褐色,有酒香味。因大球蓋菇是好氣性真菌,在培養料發酵時要進行有氧發酵。現將大球蓋菇規模化生產時培養料發酵技術總結如下。
1.1 玉米秸稈+稻殼。用量比:玉米桿70%+稻殼30%。每畝地兩種原料用量為玉米秸稈4000~5000kg,稻殼1 000~1 500 kg。
1.2 木屑+稻殼+玉米芯。用量比:木屑20%+稻殼30%+玉米芯50%。每畝地三種原料用量為木屑2 000 kg,稻殼3 000 kg,玉米芯5 000 kg。
1.3 稻殼+玉米芯。用量比為稻殼50%+玉米芯50%。每畝地兩種原料用量為稻殼4 000~5 000 kg,玉米芯4 000~5 000 kg。
為了增加原料養分和調整培養料的酸堿度,需增加部分輔料,如麥麩、石灰粉等,一般加入量為麥麩3%~5%(150~250 kg/畝),石灰粉0.05%~1%(25~50 kg/畝)。但是,麥麩必須經過發酵處理后方可利用。
2.1 均勻配料、加水、拌料。把玉米秸稈或玉米芯均勻攤開,厚度約50 cm。把稻殼、木屑、麥麩及石灰逐層、均勻的撒在上面。用機械或人工翻料,翻勻后加水,加水時先加少量,為便于再次加水時能讓培養料浸透水先用車軋一遍或用其它方法鎮壓。然后翻料,翻完料后再加水,這次加水量要充足,必須使培養料浸透水。
2.2 堆料、打孔。培養料吸足水經過24 h,手抓培養料以輕抓滴水為宜,即培養料的含水量65%以上,水分不足時,需補水。按寬1.5~2 m,高1~1.5 m,長不限做成壟狀料堆(形狀不限,便于作業為好),在料堆上面用直徑8~10 cm的木棍或鐵棍打孔進行有氧發酵,孔距50 cm,起到通風透氣的作用。
2.3 翻料,檢查培養料水分含量與pH值。料堆堆好后過2 d,溫度計測量培養料的溫度,當料溫達到60℃以上時,再過24 h后,進行第2次翻料,翻料時,檢查培養料的含水量是否在65%以上,達不到時需補水。用pH值試紙檢查培養料的pH值是否在5~7之間,未在此區間值范圍,應加入石灰或食醋進行調節。翻料的同時盡可能把外面未發酵的料翻到里面去進行充分發酵。
2.4 再次發酵,查水含量與pH值。料堆堆好后過2d,用溫度計測料溫度,達到50℃即可進行鋪料播種,如果料溫不夠50℃,需等待,直到達到50℃為止。在鋪料前應查水含量與pH值。水分要求達到70%~80%,pH值在5~7之間。如果兩次發酵后仍有部分培養料未發酵,還需進行第3次發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