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彩娟
(甘肅省高臺縣水務局 甘肅 高臺 734300)
高臺縣是農業發展大縣,位于河西走廊的中部,黑河中游的下端,屬于大陸沙漠干旱型氣候,年降水量較少,蒸發量較大,雖然境內有黑河等6條河流,但對于農業生產來說,水資源還很匱乏,不利于農業持續健康發展,實施節水措施非常必要。因此,高臺縣在農業發展過程中,充分利用科學技術,大力推廣節水灌溉技術,到目前為止,全縣有灌溉設備2000萬套,全縣已完成35.9萬畝的節水面積,其中有39.50萬畝渠灌節水面積,28.36萬畝高效生態節水面積(低壓管道面積12.26萬畝,示范推廣溫室和大田滴灌15.90萬畝,噴灌0.2萬畝),已建成的高效生態節水灌溉技術,每年可節約2 486.7萬m3的水量,充分發揮了水資源優勢,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非常顯著。雖然到目前為止,生態節水灌溉技術還處于起步階段,仍然存在著許多的問題,但將生態節水灌溉技術與現代農業相結合,已經成為高臺縣農業發展的重點。
在現代農業發展中,將生態節水灌溉技術應用到農業發展中,不僅可以提高農業的綜合生產能力,同時也可以有效促進農業增產增效。而且,強化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加強對農業中型灌區的節水配套改造,合理利用及保護現有水資源,發展農業節水灌溉技術,改善農業基礎條件,不僅可以促農增效,更可以科學合理的調配水資源,有效提高農業生產中的水資源利用率,推進現代農業的快速發展。強化現代農業發展中對生態節水灌溉技術的應用,不僅可以節約水資源,也可以確保農業生產免受干旱危害,確保現代農業發展的增值增產,具有實際的應用價值。
3.1 完善生態節水灌溉技術體系。針對高臺縣現有的農業生態灌溉技術,建立有效的生態節水灌溉體系,提高生態節水在農業生產中的重要性。在實際實施過程中,要制定相應的懲罰獎勵機制,有效確保生態節水灌溉技術在農業中的應用,提高灌溉用水的利用率,促進農業經濟的增長。
3.2 加大生態節水灌溉設備投資。在農業發展中,應該加大對生態節水灌溉技術的投資力度,不僅是在農業設備的配置方面,還應該包括設備的研制方面,提高生態節水灌溉設備的使用壽命及使用性能,確保在農業生產中發揮巨大作用。在高臺縣的現代農業發展中,建設完善末級渠系配水設施,實現對農業灌溉的量化管理,確保生態節水灌溉設備到位,并且還應該注重對農業的生態保護,有效實現現代農業生態的良性循環。
3.3 做好技術推廣。在現代農業中,要想實現農業生態節水灌溉的發展,必須要做好基本的推廣工作,不僅要給農民講清楚生態節水灌溉技術的優勢,同時也應該定期為農民培訓應用生態節水灌溉設備的知識,優化集成節水灌溉技術推廣工作,優化水資源配置,普及節水技術。還可以建設科技示范園,加強農業生態治理,推進生態安全農業建設,綜合治理農田及周邊設施,推廣高效生態節水灌溉技術,有助于全面提高農業生產中的節水效果,推進生態節水型的現代農業發展。
3.4 加強管理監督。要加快落實高臺縣各項農業節水以及農田水利建設措施,能夠分類指導,突出重點的制定落實,并且還應該積極監督高效生態節水灌溉技術的發展狀況,要建立健全該縣現代農業中的各項節水灌溉管理制度,有效深化改革,配套并完善節水技術規范,加強對生態節水灌溉農業的監督、考核,確保現代農業的快速發展。同時,還應該改革新型水管體制,利用農業綜合開發資金鼓勵社會參與,促進生態節水灌溉技術的發展,提高農業節水效率。并且對于現代農業款項,還應該公開審批,加強監督,努力做到科學化、規范化、制度化的生態農業發展,嚴格管理生態節水農業發展中的經濟支出,確保生態節水灌溉農業的長效落實。
3.5 促進生態農業建設速度。為有效確保生態節水灌溉技術在農業中的應用與發展,應該提高農村的生態農業建設,并且能夠結合節水灌溉技術,推進水管體制改革,加強農田配套工程建設,保護以及改善當地農業生態環境。積極引導農民參與到水利管護中,提升農戶的用水、管水、節水觀念,還要科學規劃農田防護林,提高現代農業生產中抵御風沙、風蝕的能力,還可以有效防止水土流失,增加農業耕地面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