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雁濤
(高陽縣農業局 河北 高陽 071500)
目前緩控釋肥料在農業生產上已被廣泛應用。緩控釋肥料的應用一是減少了化肥的使用量,提高了肥料利用率,二是節省了人工投入。緩控釋肥料在農業上的應用可起到改善生態環境的作用,產生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較為明顯。
由于冬小麥的生長特性和農民傳統施肥習慣,緩控釋肥料在河北地區冬小麥上的應用比在玉米上的應用起步晚。隨著我國控釋氮肥技術的快速提高與成熟,緩控釋肥料近年在我國各麥區應用面積有逐年增加的趨勢,“小麥種肥同播免追肥技術”的推廣是比較成功的范例,此項技術較傳統的施肥技術有很大突破,是一次小麥施肥技術上的革命。
一般是施足底肥,春后施返青起身肥、重施拔節肥和根外追肥。底肥種類一般每畝施用64%二銨30kg+60%氯化鉀10kg,或施用小麥專用肥40~50kg;追肥一般每畝施用46.4%尿素20 kg或40%(30-5-5)氮鉀追肥25~30 kg;根外追肥可結合小麥穗蚜防治,葉面噴施磷酸二氫鉀溶液,能有效地提高小麥抗干熱風的能力,延緩葉片衰老,提高千粒重,達到增產的目的。
一是底肥只施用二銨40~50 kg/畝,不施用鉀肥;二是與小麥種子混播,小麥種子播量偏大,一般畝用種25~30 kg,種肥混播施肥只能用二銨而不能使用復合肥,因為復合肥中的二縮脲燒芽,會嚴重影響出苗。這種施肥方式長期以往會造成土壤中磷的浪費,因為64%(18-46-0)二銨中氮的含量只有18%,二銨施用量少了氮肥嚴重不足,所以只有加大二銨的施用量才能滿足小麥對氮的需求,二銨的施用量越多,磷的浪費就越多,磷的長期累積造成土地板結,耕種困難,而且長期單獨使用二銨更會造成土壤中鉀肥的嚴重缺乏,使小麥秸稈嚴重倒伏,籽粒秕瘦,產量降低。
3.1 小麥種肥同播垂直分層免追肥選用的專用肥“麥堅強”配方合理,緩控釋技術先進。一是茂施“麥堅強”氮、磷、鉀總含量為49%,氮、磷、鉀配比為26-15-8,其氮含量比64%磷酸二銨增加了8%,增幅近50%,1 kg“麥堅強”肥料氮的含量約等于1.5 kg 64%磷酸二銨中氮的含量,基本保證了冬小麥整個生育期所需的氮肥;二是“麥堅強”中P2O5的含量為15%,比64%磷酸二銨中P2O5的含量(46%)降低了31%,既保證了小麥整個生育期對磷素的需求,又大大減少了磷的浪費,減少了磷肥對地下水資源的污染,是對環境友好型的好肥料;三是“麥堅強”小麥肥增加了8%的鉀肥,每畝施入50 kg“麥堅強”,相當于每畝施入50%氯化鉀8 kg,基本補充了土壤中鉀元素的不足;四是“麥堅強”小麥肥采用技術先進的“無溶劑生物降解超薄聚氨酯”生產而成,與普通樹脂緩釋肥相比更薄,含量更高,控釋氮高達13%,比國家規定的8%超出5%,S型釋放曲線更適合小麥對養分的需求,生長過程中無溶劑,同時膜可降解,麥堅強小麥肥在土壤耕作層中10℃、15℃、25℃時養分釋放期分別是6個月、3.5個月和2個月,與冬小麥需肥高峰期同步,是控釋、高效、環保三者完美結合的典范。
3.2 小麥種肥同播垂直分層免追肥播種施肥技術先進。一般種植小麥時農民施肥程序是在玉米秸稈粉碎后土地耕翻前將小麥所需底肥撒施到土壤表層,麥堅強小麥控釋肥是采用專用播種機在小麥播種的同時施入地里,肥料施入深度在小麥種子以下5~8 cm,這種施肥方法較常規施肥高度集中,小麥根系更容易吸收,大大減少了肥料的浪費,數倍提高了肥料的利用率,是目前比較先進的施肥技術。
3.3 小麥種肥同播垂直分層免追肥播種采用寬窄行模式。小麥種子間距5 cm,寬行行距18 cm,窄行行距14 cm,小麥播幅2.3 m,共14行。寬窄行種植模式一改河北省長期以來實行的行距12~15 cm等行距全密種植的傳統模式,這種種植模式有利于小麥行間通風透光,減少病害感染,提高小麥抗倒能力,符合當前農作物品種多樣化、種植模式多樣化的發展趨勢。
3.4 小麥種肥同播垂直分層免追肥播技術注意事項。一是特別注意種子化肥的垂直分層和深淺,一般種子播種深度3~4 cm,小麥控釋肥在種子垂直以下5~8 cm,能夠達到提高肥效利用率、營養釋放與小麥生長同步的效果,每畝施入49%(26-25-8)“麥堅強”50kg;二是播種后強力鎮壓,起到小麥種子與土壤緊密接觸的作用,有利于保墑,使出苗整齊茁壯;三是適時澆好凍水;四是此種播種模式的小麥越冬后第2年只澆水不追肥。此項免追肥技術生產實踐證明比常規施肥管理只增產不減產,與其他播種模式的小麥中、后期的各項管理措施一樣,不能放棄與松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