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寬云 唐春霞 寧佐貢
(1洞口縣花園鎮農業技術推廣站 湖南 洞口 422309;2洞口縣山門鎮農業技術推廣站 湖南 洞口 422317;3國有洞口縣桐山林場 湖南 洞口 422317)
洞口縣柑桔具有“色澤鮮艷、皮薄光滑、肉質脆嫩、無核多汁、甜酸適度”的優良品質,1973年因被周恩來總理命名為“雪峰蜜桔”而譽滿海內外。2007年被批準為國家地理標志產品。果實中含有豐富的糖類、礦物質、有機酸和多種維生素,雪峰蜜桔可溶性固形物為11%~15%,每100 g果汁中含維生素C 42~49 mg,含糖為8.1%~11%,含酸為0.54%~0.7%,還原糖為4.9%~5.5%,還有鈣、磷、鐵等,這些都是人體不可缺少的物質。隨著國家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斷深入,雪峰蜜桔產業發展面臨新機遇和新挑戰。做大做強雪峰蜜桔具有地域特色的優質農產品品牌,對助力精準扶貧和鄉村振興戰略具有重要意義[1]。
1.1 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洞口縣位于湖南省西部地區,雪峰山東麓,資水上游,總面積2 200平方公里,人口87萬,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氣候溫和,光熱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7.6℃,≧10℃活動積溫5229.7℃,≧12℃有效積溫2119℃,年平均日照時數1 569.2 h,年平均降雨量1 641.9 mm,無霜期291 d,海拔260~800 m,土壤質地多為壤土、沙壤土和粘土,為灰巖、板頁巖和四級紅土母質發育而成,土層深,厚度多數在80~100 cm以上,土壤有機質含量在3%~4%,pH值在5.7~7.0之間,粘沙適中,是全國溫州蜜桔栽植最適宜區。洞口縣是湖南省26個國家柑桔優勢縣之一,桔園面積和產量占全省的5%左右。柑桔種植品種:特早熟有宮本、日南一號、市文;早熟有宮川;中熟有尾張、山下紅、南柑20號;晚熟有青見、天草等。早、中、晚品種結構布局合理,鮮果供應季節長。
1.2 雪峰蜜桔品牌初具規模。洞口縣獨特的地理地貌和良好的氣候條件,造就了洞口縣柑桔“色澤鮮艷、皮薄光滑、肉質脆嫩、無核多汁、甜酸適度”的優良品質,產品遠銷日本、美國、俄羅斯、加拿大等國家,被周恩來總理命名為“雪峰蜜桔”。在上世紀七十年代初就被國家列為全國溫州蜜柑出口基地縣,1998~2000年,雪峰蜜桔連續3年獲湖南省優質水果金質獎,2001年獲評為湖南省柑桔類唯一“無公害農產品”,2006年獲“湖南省名牌農產品”稱號,2007年被國家批準為地理標志產品,2010年,洞口縣被評為“中國雪峰蜜桔之鄉”,2013年被評為“中國綠色生態蜜桔示范縣”,在2015中國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價值評估中,雪峰蜜桔品牌價值為4.94億元人民幣。
1.3 經營組織發展迅速。全縣雪峰蜜桔經營組織不斷發展壯大,涌現出了一大批發展柑桔產業的產業大村和種植大戶。到目前,全縣共有柑桔生產銷售農民合作社100多個,柑桔罐裝加工的湖南李文食品有限責任公司、湖南洞口辣妹子食品有限公司和三可食品冷凍公司三個罐裝加工企業,年柑桔罐裝加工能力達6萬噸。湖南洞口辣妹子食品有限公司和三可食品冷凍公司冷藏庫庫容達6 000t,為全縣雪峰蜜桔的銷售貯藏、加工提供了保證,緩解了洞口縣柑桔鮮果集中銷售壓力。
2.1 柑桔園基礎配套設施建設滯后。多數柑桔園水系、道路等基礎配套設施建設滯后,尤為突出的是水利設施不配套,一無水源保障,二無蓄水和灌溉設施,果園缺水嚴重;其次是柑桔基地交通條件差,目前許多果園的連接公路、園區機耕道等級不高,路況差,對果園建設、生產管理和果品運輸影響較大。
2.2 品種結構欠合理,熟期相對集中,造成短期銷售壓力。全縣現有柑桔特早熟(日南一號、宮村、市文)和早熟(宮川、興津)品種僅占30%左右,中熟(尾張、南柑20)品種占全部面積的70%,早中晚熟品種比例失調,鮮果又集中在10~11月成熟,給采摘、運輸、銷售、貯藏造成空前壓力,間接增加勞動力成本。
2.3 規模化、標準化、合作化程度低。全縣除洞口、竹市、南泥三個國有園藝場、茶鋪茶廠、李文雪峰蜜桔產業園、好甜桔業公司基地、斜口雪峰蜜桔基地和部分村場以外,多數桔園仍是分散經營。小戶經營規模小,種植分散,管理水平低,品種繁雜,生產成本高,技術應用難以到位,從生產到銷售各個環節關聯性差,抵御市場和自然災害能力弱,不適應市場競爭的要求,制約了柑桔產業化發展。已成立的柑桔合作社,由于缺乏管理人才,生產經營難以統一,生產各環節標準化操作規程無法實現,果品質量良莠不齊。
2.4 勞動力素質低、年齡大、品牌意識差。除三個國有園藝場專業種植柑桔外,其余的鄉村園藝場均是兼職種植,有些甚至將其視為副業,大多數勞動力是老人、婦女,這部分勞動者文化程度相對較低,接受新理念、新技術能力差,先進科學技術對柑桔生產的貢獻率偏低,農業的低效益與桔農的低素質導致惡性循環,使傳統柑桔產業快速衰老;由于勞動者年齡老化,品牌意識差,有以次充好的現象發生。
2.5 技術服務體系萎縮。老一代柑桔種植人員僅憑經驗、接受新技術較慢,再加之由于體制、機制方面的原因,從事柑桔技術推廣及服務的人員不斷缺失,現代柑桔生產的新理念、新技術、新品種、新信息不能有效傳授到果農手中,造成了推廣應用上的“腸梗阻”。
2.6 品牌重塑與對外宣傳欠力。盡管洞口縣雪峰蜜桔獲得過國家及省內多項榮譽,但由于近一段時期政府工作重心的轉移,對柑桔傳統產業日漸漠視,財政投入嚴重不足,對于專家提出來的建議以及縣政府曾經制定的支持政策沒有真正落到實處,到目前,還沒有形成統一的銷售品牌。對外宣傳方面,缺乏中央電視臺一套 《新聞聯播》后黃金時段“石門柑桔、甜蜜世界”那樣的宣傳豪氣。
2.7 一二產業融合發展不夠。雖說在茶鋪管理區一帶初步形成了觀光、采摘、休閑的產業發展雛形,但受基礎設施不完善、資金投入不足等因素制約,效益不明顯,后續發展乏力。
3.1 提高種植水平,推進雪峰蜜桔可持續發展
3.1.1 加強科技協作應用。支持柑桔基礎科研和應用技術研發,與國內柑桔(水果)研究院所和院校開展技術合作,聘請國內、省內柑桔專家擔任技術顧問,定期對洞口縣的柑桔產業發展把脈,開展技術交流、合作與攻關。健全縣鄉村三級技術服務網絡,配強縣級技術力量,組建柑桔產業技術專家組,開展配套技術研究,做好新品種、新技術引進、儲備和推廣工作;加強實用技術培訓,每個鄉鎮培養2~3名專業技術人員,負責開展柑桔技術普及推廣工作,每個村培養1~2名以上農民技術員,將每個大戶都培養成為科技明白人。
3.1.2 支持現有桔園品改,合理調整品種結構。通過新建、品改等手段,淘汰落后品種,推廣優良品種,優化品種結構,早、中、晚熟品種合理搭配。主推宮川、宮本、市文、尾張、南柑20號等品種。全面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引導桔農實施有機肥代替化肥,指導桔農加強修剪,控量保質,分批實施節水灌溉工程。
3.1.3 推進示范園區建設。雪峰蜜桔地理標志產品保護范圍為洞口縣高沙鎮、水東鎮等14個雪峰蜜桔原產地鄉鎮每年至少建設2個標準化示范園,每個示范園面積300畝以上,全縣建設30個以上標準化示范園,示范園總面積達1萬畝以上。力爭2013年內,全縣柑桔總面積達到22萬畝,總產量40萬t。園區達到“統一施有機肥、統一施藥、統一修剪、統一清園”,完善溯源體系。園區實行綠色防控、測土配方施肥、增糖提質等綜合配套技術。
3.2 實施品牌戰略 提升雪峰蜜桔市場競爭活力
3.2.1 加強品牌宣傳力度。積極開展雪峰蜜桔的“三品”認證,加強商標管理,統一按質分級包裝。擴大品牌宣傳和對外推介,將火車站新區打造成宣傳雪峰蜜桔的窗口,在市級以上電視臺、網絡、報刊和雜志等各類宣傳媒體上加強宣傳和營銷,積極參與各類農產品博覽會、展銷會、推介會、促銷會,每年舉辦一次“中國(洞口)雪峰蜜桔文化節”,增強“雪峰蜜桔”品牌的知名度和影響力,爭取成為國家級知名品牌。3.2.2 創新生產經營模式。采取“企業+柑桔專業合作社+基地+農戶”模式,由合作社或企業提供產前、產中、產后服務,即統一生產資料供應,統一技術指導,統一標準規范,統一收購價格,統一品牌運作,統一對外銷售,通過高程度的產業化組織來提高基地的標準化水平和產品的品牌價值。
3.2.3 扶持培育龍頭企業,提升產品附加效益。政府部門引導組建雪峰蜜桔產業發展協會,引導企業與種植大戶、各園藝場簽訂生產與銷售協議,實行最低價收購。實行一體化戰略,形成生產、加工、銷售為一體的一條龍產業發展模式,實現由產品上市到企業上市,提升產品附加效益。
3.3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繼續整合利用省市兩類財政各類涉農項目資金,加大對柑桔產業基地建設、品牌建設、農產品質量溯源體系建設等方面投入,確保每年投入資金不低于500萬元,進一步做大做強雪峰蜜桔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