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亞玲
(四川工商職業技術學院 四川 成都 611830)
食品工業是民生工程的基礎性產業,同時也是我國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之一。食品化學添加劑作為現代食品工業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具有改善食品香味、顏色、形狀、營養結構等功能,而且還能防止食品腐化變質,延長食品的保質期。
所謂的食品化學添加劑指的是在食品生產、加工等環節為改善食品的色、香、氣味等品質以及延長食品保質期等,而在食品中添加天然或人工合成的物質。截至目前,我國允許使用的食品添加劑超過2 300種,其中主要包含抗氧化劑、消泡劑、酶制劑、著色劑、抗結劑、酸度調節劑、防腐劑、護色劑、增稠劑、營養強化劑、食品香料、增味劑等種類。
2.1 不斷健全食品添加劑相關法律法規體系。為滿足食品工業化生產與食品安全的需求,近年來我國不斷調整和完善關于食品化學添加劑行業監管法律法規體系。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①在生產環節,制定了 《食品添加劑生產監督管理規定》、 《食品添加劑生產許可審查通則》;②在新品種管理環節,制定了《食品添加劑新品種申報與受理規定》、 《食品添加劑新品種管理辦法》;③在流通環節,制定了 《關于對流通環節食品用香精經營者進行市場檢查的緊急通知》、 《關于進一步加強整頓流通環節違法添加非食用物質和濫用食品添加劑工作的通知》。
2.2 執行嚴格的食品添加劑行業監管。自上個世紀50年代起,我國就已經開始關注并實施食品化學添加劑監管。60年代以后,監管力度不斷強化。至2009年6月頒布實施的 《食品安全法》開始明確對食品添加劑監管工作實行分段監管體制,由國家質檢總局負責對食品添加劑生產及使用進行監管,衛生部負責制定食品質量安全標準及對食品添加劑安全性評估工作,工商部門強化食品流通環節中的添加劑監管,農業系統負責農產品生產安全的監管工作,工信部門主要負責食品添加劑的行業管理,制定相關政策指導企業誠信經營,食藥監局負責對餐飲服務環節的添加劑使用監管,商務部門加強對生豬屠宰工作的監管,通過各部門明確分工、協調工作,共同促進食品添加劑的規范使用。
3.1 添加非法化學添加劑。在食品生產、流通等各環節,嚴禁使用非法化學添加劑代替食品添加劑的行為。但由于諸多因素影響,導致此類行為屢禁不止,且負面影響重大,如公眾所熟知的“三聚氰胺”事件、“蘇丹紅”事件、工業碳酸氫銨作為食品疏松劑使用等案例,正是個中的典型。
3.2 超量、超范圍使用食品化學添加劑。依據 《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每一種食品化學添加劑都有其明確的用量和適用范圍,任何超量、超范圍的使用,都可能引發食品安全問題。例如,2011年在上海多個超市發生的“檸檬黃染色饅頭”事件,就是超范圍使用食品化學添加劑的事件。該事件中,檸檬黃本身是一種允許在一些飲料、膨化食品中使用的食品添加劑,但其明確規定不可超范圍使用,在饅頭中使用檸檬黃則屬于典型的超范圍使用食品化學添加劑的事件。
3.3 食品化學添加劑使用標識不符合規定。部分企業在生產食品或食品添加劑時,未按照規定真實標識食品添加劑,出現一些打著“無添加任何添加劑”的口號誤導消費者,導致食品添加劑成為媒體爭先抨擊的內容,與此同時也加深了消費者對食品添加劑使用的疑慮和誤解。
3.4 加強食品化學添加劑使用標準和制度建設。制定并完善食品化學添加劑使用標準和管理制度,是提升公眾信任度的重要基礎和保證。為此,相關部門應當加強對食品化學添加劑使用標準和管理制度體系的建設,進一步完善食品化學添加劑的質量標準與檢驗標準,落實食品化學添加劑生產許可制,著手建立企業誠信檔案,同時加強對食品添加劑使用標識和溯源管理等,為食品添加劑安全使用營造良好的氛圍。
[1]鄒志飛,林海丹,易蓉等.我國食品添加劑法規標準現狀與應用體會 [J].中國食品衛生雜志,2012, 24: 375~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