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艷華 李紅星 孫 偉
(高碑店市農業局 河北 高碑店 074000)
在玉米穗期的不利因素有很多,干旱、高溫、多風、多雨以及病蟲害等可導致玉米植株早衰、倒伏,造成結實少、籽粒空,可采取加強水肥、中耕化控、人工輔助授粉等管理措施進行改善。
1.1 追肥。玉米穗期是玉米一生中吸收養分最重要的時期,拔節期追施氮肥可以促進葉片生長,使莖稈粗壯;大喇叭口期追施氮肥,可以促進果穗分化,達到穗大粒多。一般畝施20~30 kg尿素,為提高肥效最好采用溝施或穴施的方法,并結合澆水或降雨進行,可以有效地防止肥效流失。畝產在500 kg以上的高產田可在玉米抽穗吐絲期畝施5~7 kg尿素,防止早衰、提高粒重。
1.2 灌溉。抽穗前10 d到抽穗后的20 d是玉米的需水臨界期,此時缺水會造成果穗的有效花數和粒數減少,還會造成抽雄困難,形成“卡脖旱”。在北方此時容易形成前旱后澇,因此要做好及時灌溉和排水措施,爭取形成大穗,提高結實率,減少禿頂和缺粒。
1.3 中耕培土、化控防倒。在大風、多雨的年份中耕培土可以促進氣生根的生長,提高植株的抗倒能力,培土也可以掩埋雜草,培土形成的壟溝還有利于灌溉和排水;玉米密度過大、生長旺盛的地塊,在玉米7~11葉期噴施化控藥劑預防倒伏。主要藥劑有:玉米健壯素、金得樂、玉黃金等。
1.4 防治病蟲害
1.4.1 病害。主要防治葉斑病、莖腐病、銹病等。葉斑病可以選用丙環唑等長效殺菌劑噴霧防治;莖腐病又稱青枯病,可選用百菌清、農用鏈霉素等藥劑噴霧防治;銹病可用甲基硫菌靈和三唑酮乳油噴霧防治。
1.4.2 蟲害。重點防治玉米螟、黏蟲、玉米蚜等。玉米螟采用辛硫磷、毒死蜱或Bt等顆粒劑施入喇叭口內防治;黏蟲可用菊酯類藥劑、辛硫磷或敵敵畏等噴霧防治;玉米蚜可用吡蟲啉噴霧防治。
2.1 水肥管理。在高產田或后期脫肥地塊應每畝追施尿素5~10 kg,并結合深施或灌溉進行。在花粒期干旱主要是影響玉米的正常授粉、受精和籽粒灌漿,直接造成千粒重下降。應根據實際情況適當灌溉,遇澇也要及時排水。
2.2 人工授粉。在連續遭遇陰雨或極度高溫等不利天氣,影響玉米授粉時,可在有效散粉期內采用人工輔助授粉來提高玉米的結實率。時間一般在晴天的上午9:00至下午4:00進行,主要采用拉桿或拉繩的方法,將雄穗上的花粉抖落下來,掉落到雌穗上,以達到人工輔助授粉的目的。
2.3 病蟲害防治。花粒期是玉米生殖生長的關鍵期,玉米根系所吸收的營養和光合作用的產物都已輸送到果穗上,所以植株的抗病蟲能力大大降低了,容易受到病蟲害的危害。主要病害是葉斑病、穗腐病,蟲害是果穗害蟲和紅蜘蛛為害高峰期。此時玉米植株高大郁密,天氣酷熱高溫,田間人工藥劑噴霧比較困難,大型植保機械作業成本又高,難以推廣應用,所以在選擇玉米品種時,最好選用抗病蟲害的品種。
3.1 適期晚收。在玉米苞葉發黃干枯、籽粒發亮變硬、籽粒乳線消失時收獲最佳。實踐證明每晚收1 d,千粒重增加1~5 g,每畝增產5~10 kg。在不影響小麥正常播種的情況下,玉米適時晚收可以大幅度提高產量和品質,是最為有效的增產措施。
3.2 秸稈還田。玉米收獲后將秸稈粉碎,粉碎要均勻,長度不小于10cm。玉米秸稈還田的地塊可按還田秸稈量的0.5%~1%增施氮肥,調節C/N,加速秸稈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