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粉
(河間市沙洼鄉東八里莊中心小學 河北 河間 062450)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開展“導研式”教學對于提升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具有重要的作用。數學“導研式”教學是指學生在數學教師的引導下,學生按照師生構建的認知策略和探究模式框架,對數學知識和規律進行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內化反思,從而獲取知識,提高能力。遵循“提出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流程和規律,對數學知識進行探究的教學方法。“導研式”教學的三個關鍵環節:“導問”、“導研”、“導思”是非常重要的。“導問”是激發學生思維的鑰匙;“導研”促使學生尋找探究的方法,更深層的挖掘數學知識的奧秘,探尋數學規律和結論;“導思”是引導學生深度思維,是對數學學習探究過程的再思考,是“反芻”消化和吸收“營養”的過程。筆者結合小學數學 《分數的基本性質》一課的教學來探討小學數學教學中“導研式”教學中具體的“三導策略”。
“導問”是非常重要的教學環節。導問的作用是使學生能夠合理的對問題進行提問。教師是學生的引導者,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引導時要注意引導的方法,要使學生對提問的重要性有一個充分的認識;同時還要注意培養學生認真思考和善于質疑的習慣。除此之外,還要考慮學生的能力發展水平。小學數學的教學目標是對學生的發現、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行培養,即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教師教學的一切活動要始終圍繞著這一目標來進行。
例如,在教學小學數學 《分數的基本性質》這一課時,首先進行學情分析:學生已經學生掌握了分數的意義和分數與除法的關系,能聯系以前學過的知識,經過自己的觀察、比較、歸納、總結出分數的基本性質。其次,要明確教學重點:學生通過觀察、操作、自主、合作等學習活動,初步理解分數的基本性質,會應用分數的基本性質進行分數的改寫。理解并掌握分數的基本性質,能用分數的基本性質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
這樣的“導問”促使學生聚精會神的全面細致的觀察實驗現象,思考數學問題,擺脫固有思維模式束縛,自主的對遇到的問題進行多方位的思考來解決問題。
“導研”是教學環節的重中之重。引導學生主動探究數學問題并解決數學問題是數學教學的主要教學目標。在這一關鍵的教學環節中,要求教師要對學生非常清楚的了解,一是熟知學生掌握知識的程度;二是把握學生認知事物的特點(學生已經開始習慣抽象邏輯思維,但思維還常常與感性經驗直接相聯系,仍需具體形象的來支持);三是預知學生探究的難點以及在探究過程中遇到的思維障礙,進而對學生及時指導和必要的幫助,進而促使學生在自主構建數學知識結構的過程中對數學結論進行發掘。
在這樣的“導研”環節教學中,通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探究過程,教師對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及時進行反饋。特別是對學生自學情況、討論狀態和學習效果及時進行反饋,并有針對性的及時進行必要的點撥和指導,引導學生的思維向著解決問題的方向不斷擴展,使學生的探究活動越過一個個思維障礙,使探究活動順利開展并取得好的收效。
“導思”是引導學生進行自我總結和反思。引導學生反思要注意引導的方式。一是教師給學生以確定的反思目標,并幫助學生構建反思框架,理清反思路徑,對概念與結論進行再思考再辨析。二是給學生提供變式訓練材料,幫助學生對學習的知識進行鞏固和消化。總體來講,通過反思,促使學生更加全面的掌握所學的知識的同時,更重要的是總結學習過程中探究和解決問題的方法、思路,以及體會和感悟,使學生的認識在教師的引導下,從感性認識向理性認識實現飛躍,為以后的探究和解決問題積累經驗。
例如,在接下來的 《分數的基本性質》導研環節后,緊接著的是引導學生開展一系列的數學反思活動,這一階段實際上是應用、提高階段。教師要有預見性地設計一些既有利于鞏固學生新的認知結構,又有利于開發學生創造性思維的訓練題。既可以選擇一題多變的變式訓練,也可從選擇形式多樣、適合訓練學生發散探究的問題:①能否利用剛才的結論來進行定性的證明呢?引導學生自己完成。②引導學生列舉生活中的實例來驗證 《分數的基本性質》,并應用分數的基本性質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在這一部分訓練時,讓學生先獨立思考,自主探究,探究遇到困難時再進行小組討論,必要時,教師給予指導。這樣的反思能加深學生對分數的基本性質的理解,為以后分數的基本性質的運用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