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亮
(河北水環環境科技有限公司 河北 石家莊 050000)
地球上的資源是有限的,而人類的開采是無限的,并且資源直接關系到國家的經濟建設和發展,因此,每一個國家都在利用自然資源。現在環境資源問題已成為全球的共性問題,已嚴重影響了人類社會的生存和發展。我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我國的環境污染問題也十分嚴重,已阻礙了我國的經濟發展,到了非治理不可的地步。
1.1 資源過度消耗。由于我國在發展過程中沒有對自然資源合理的利用和開發,尤其是粗放型的經濟發展方式使得資源呈現掠奪式開發,資源開發的混亂無序使得資源的儲備量迅速下降,并且在資源的開發和使用上出現資源消耗與環境污染快速增長的態勢,使得我國成為一個資源緊缺、供需矛盾日趨緊張的國家。
1.2 環境污染嚴重。我國的環境污染也是一個漸進的過程,最初從發達地區擴大到欠發達地區,從城市蔓延到農村。并且隨著污染面的擴大,工業污染和生活污染疊加,新舊污染和二次污染相互復合,污染也呈現逐年加劇的趨勢。資源環境問題已日漸成為制約我國經濟發展的重大問題。
2.1 法律法規不健全。在我國的法律法規中,有關環境、能源的法規制度很多,尤其是 《環境法》已頒布實施很多年了,可是法律中條款只是制定了基本原則,卻沒有具體的實施條件,而且這么多年來我國的經濟發生了很大變化,法律卻沒能與時俱進,在經濟發展的巨大利益誘惑下一些人鉆了法律的空子。
2.2 監督管理不到位。在我國經濟的發展過程中,凡是與經濟利益有關系的一般都以發展經濟為主。尤其是地方保護主義嚴重,一些排污大戶往往是地方政府的利稅大戶,因此,地方政府對這樣的企業采取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的態度,使他們能輕易避開法律追究;同時,我國政府對環保不夠重視,當環保與經濟發展發生沖突后,往往是以經濟發展為主,因此,使得國家環境保護政策難以得到有效的執行。
2.3 民眾的環保意識薄弱。民眾環保意識的提升需要有一個過程,很多情況下民眾認為環保是政府的事,而與個人無關。以企業的排污為例,普通民眾認為這不是我的事,很少有人站出來說這個企業的排放不符合標準,即使企業排放的污水經過他的家門口可能也無動于衷。這就是我國當前環境保護的一個現狀。
3.1 完善法律法規。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和人們對于環境認識的深入,可持續發展戰略占據主導地位,樹立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人類自己的發展觀念。在環境保護方面要有超前的思想,反對先污染后治理的滯后思想,要把污染的防治放在首位。要用整體的觀點去看問題,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的制定要做到與時俱進,并完善相應的環境監管機制和監督職能。
3.2 優化能源結構以提高能效。要加強環保科技的投入力度,積極發展環保產業,倡導應用高能效和開發利用清潔、可持續發展能源,我們要大力培養環保科技人才,引進先進的技術,提高我國的科技創新水平;同時要發展循環經濟,提高資源的有效利用率。
3.3 提高全社會的環保意識。保護環境,人人有責。每一個人都要有保護環境的責任和意識,當這種責任和意識成為自覺的時候才能真正推動環保事業的健康發展。因此,政府要通過多種手段提高公眾的環保意識,要對工業企業上的污染做重點的監督檢查,將環保工作真正落實到位。
總的說來,在我國經濟發展的過程中由于不合理的利用自然資源,使環境遭到巨大的破壞,出現了很多環境問題,這些問題已成為影響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而且環境的惡化也會影響到人類的生存,因此,從現在做起、從我做起,保護地球環境,還人們一個天藍、水清、地綠的自然世界,還人們一個和諧的地球家園。
[1]田文富.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問題與對策思考 [J].學習論壇,2007(7):64~66.
[2]梁從戒.2005:中國環境危局與突圍 [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6.
[3]楊明.環境問題與環境意識 [M].北京:華夏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