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武勝縣金光鄉茶山村位于武勝縣西北部,距武勝縣城16公里,產業發展基礎十分薄弱,群眾生活非常艱苦。俗話說“窮則思變”,2011年,當時任茶山村村委會主任的蔣中憲正苦于在脫貧攻堅工作中無計可施時,得知武勝縣林業局擬在金光鄉發展林業產業的消息,他敏銳地從中發現了幫助群眾脫貧奔康的難得機遇。由于茶山村位置過于偏遠,交通不便,原本不在規劃范圍內,他親自到林業局陳訴本村發展花椒的優勢,武勝縣林業局被他的誠心所感動,破例將茶山村納入了花椒種植規劃區。
由于當地農民大都沒有種植花椒的經驗,對于發展花椒產業普遍信心不足。面對這種情況怎么辦?蔣中憲說:“脫貧攻堅,就需要我們干部帶頭先干起來,讓群眾從產業發展中切實看到脫貧致富的希望”。回到村里后,他立即投入了繁忙的工作中,不僅把自己所有的3畝坡地都種上了花椒樹,還在周邊其他外出農戶荒蕪的土地上也都種上了花椒樹,該村當年共種植九葉青花椒50余畝。
為了獲得花椒種植技術,蔣中憲四處奔波學藝,購買了花椒種植技術方面的書籍,天天沉在在他家那幾畝花椒地里,進行學習和總結。功夫不負有心人,2012年,他家的花椒樹開始試花掛果了。他在自家坡地上種植的3畝花椒樹,當年為他掙來了近萬元的收入,蔣中憲同志一直緊皺的雙眉,終于舒展開來。
有了良好的經濟收益,有了成熟的種植經驗,更增強了蔣中憲同志發展九葉青花椒的信心。他開始將目光放在全村的產業發展上。本村其他農戶與他同時栽植的那50畝花椒樹,由于技術不到位、加之管理不善,花椒生長良莠不齊,掛果樹葉少。他挨家按戶指導種植戶修枝整形,加強水肥管理。在蔣中憲的指導下,2013年該村所有花椒樹都獲得了豐收。當年他在外出戶荒蕪坡耕地上種植的花椒樹,也掛果滿滿,收效喜人,但他無償地交還給了原土地戶,沒有收取任何費用。由于有了很好的示范和樣板,群眾發展花椒的積極性高漲,已經栽植了花椒樹的,把花椒作為家庭的主導產業精心管理。沒有種植花椒樹的,也有了種植花椒樹的愿望。
大規模發展花椒,需要大量的種苗。由于外地購買的花椒種苗成本高,加之遠距離運輸,成活率較低,為了幫助群眾降低生產成本,蔣中憲同志決定自己育苗。在經歷了第一年育苗發芽率不到10%的打擊后。他多次邀請技術人員現場手把手的幫帶,通過學習和摸索,終于掌握了育苗技術,2012年到2018年,共培育了九葉青花椒種苗100余萬株,并以成本價銷售給本鄉村民種植,為本鄉本村擴大花椒種植規模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蔣中憲感到,必須集中大家的智慧,凝聚群眾的力量,不斷提升品牌質量、切實把產業做大做強。在他的倡議下,該村花椒種植戶自發成立了武勝逸天青花椒專業合作社,吸納了100余戶社員參與,并注冊了自己的商標,不斷強化產品質量意識。依托“互聯網+”的新技術,聘請專業人員建立起了產品銷售電商網站,著力解決花椒銷售難題,積極構建了“合作社+基地+農戶+電商”,產、供、銷一體化的生產發展模式,有效提升了林業產業發展質量,林業脫貧攻堅見到了實實在在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