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素利
(衡水市桃城區農林局 河北 衡水 053000)
優質強筋小麥是制作高質量面包、方便面等食品的主要原料。隨著河北省農業小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調整,優質強筋小麥是衡水市小麥種植結構調整的重要方向。衡水市氣候適宜,種植優質小麥歷史悠久,在生產、加工方面有突出優勢,但仍存在一定問題。在新形勢下,衡水市優質強筋小麥生產需要進一步提升。
衡水市常年小麥種植面積400萬畝,其中優質強筋小麥種植面積30多萬畝,約占小麥種植面積的10%。平均單產400~450千克。以藁優2018、藁優5218、師欒02-1等品種為主,種植區域主要分布在深州市、武強縣、饒陽縣和安平縣,其它縣、市區少量種植。
2.1 種植規模程度低,品質有待提高。衡水市優質強筋小麥種植基本是以個體農戶分散種植為主體,大型農場、專業合作社規模化種植不足,存在“面積小、不集中、粗管理”的問題,插花種植現象突出。由于小麥是常規作物,農戶自留種或之間換種現象十分普遍,影響了優質強筋小麥區域化、規模化種植,并導致優質小麥原糧混雜嚴重,優質麥品質明顯下降。
2.2 生產成本高,難以形成優質優價。雖然優質強筋小麥收購價格比普通小麥高0.2元/千克。但優質小麥的產量總體上要低于普通小麥,而且優質小麥在某些抗性方面(抗寒性、抗倒性)比普通小麥低,在現行的最低收購價格政策下,難以體現優質小麥的優質優價,導致優質小麥的種植規模化程度不高。在小麥加工企業對優質強筋小麥的需求刺激下,優化在收購、補貼、扶持等方面的力度,提升優質強筋小麥市場的競爭力。
2.3 優質強筋小麥制種和品牌意識有待提升。衡水市優質小麥制種面積小,向周邊種植區域的輻射力度低。面粉加工企業產品同質化嚴重,加工品類有待提升,品牌優勢不明顯。
3.1 提高規模化種植程度,保障優質麥品質。以大型農場、專業合作社等為主的新型經營主體規模化種植,實現生產成本下降和生產質量提升。可以在農業技術推廣、病蟲害防治、糧食儲藏加工等諸多方面統籌兼顧,最大化提高優質強筋小麥生產基地的規模化組織程度。鼓勵農戶積極更新品種,提高田間小麥品種純度和質量。
3.2 發展訂單農業,實施種子補貼、扶持力度。訂單農業是對供需雙方都有利的一種生產方式,不僅可以降低因小麥種子價格波動給種植戶帶來的風險,而且從源頭上保證了優質強筋小麥的品質穩定性。可采用“訂單式生產+農戶”的方式,形成“基地制種+農場種植+企業收儲+行業加工+品牌銷售”的新格局。實施種子補貼、扶持政策,降低農戶經營風險,減輕農民負擔。
3.3 創建優質小麥區域品牌,提高市場占有率及影響力。通過建立綠色食品原料(小麥)標準化生產基地,申請小麥原糧注冊商標,引導衡水市五得利、綠源、瑞雪等大型面粉加工企業,以及故城縣龍須面、饒陽縣貢面等地方特色進行品牌建設,打造以衡水市優質強筋小麥為原料的知名產品,贏取市場知名度和美譽度,提升衡水市優質強筋小麥的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