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英杰
(遷安市農業畜牧水產局 河北 遷安 064400)
遷安市地處河北省東北部,現有耕地面積65萬畝,其中花生常年播種面積16萬畝以上,歷史上最大播種面積25萬畝。由于獨特的自然資源優勢,遷安所產花生以果大飽滿、含油率高、潔凈無污染等特點受到市場歡迎,特別是食用花生油、五香花生米等深加工產品,暢銷北京、天津等大中城市。花生生產已成為遷安農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徑。但遷安屬半山區縣(市),其中沙地、山地占60%以上,旱作面積40萬畝,干旱缺水是制約遷安市花生持續增產的瓶頸問題,大力示范推廣花生地膜覆蓋綜合配套技術,是增加花生產量、提高花生品質,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一項重要模式。
遷安市農業畜牧水產局以科技為支撐,以提高有限的降水資源利用率和光、熱資源潛力為核心,項目按照“地膜覆蓋+良種應用+配方施肥+機械化耕作+統防統治”模式,組裝配套推廣應用成熟、適用的花生綜合配套技術,創新機制,強化服務,做好遷安市花生地膜覆蓋綜合配套技術示范項目工作,提高項目區花生單產、改善花生產品品質、提高農戶花生種植效益;還可以充分發揮示范區典型帶動作用,加速花生綜合配套實用技術的推廣,從而帶動全市17萬畝花生全面實現優質、高產、高效和可持續發展。
項目建設1.1萬畝花生地膜覆蓋綜合配套技術示范基地,主要分布在上莊鄉、扣莊鄉、楊各莊鎮。其中地膜覆蓋示范面積1.1萬畝;引進花生高產優質大果新品種花育22、花育25、魯花11三個新品種,示范面積0.5萬畝;測土配方施肥技術示范面積1.1萬畝;藥劑拌種及病蟲害統防統治技術示范面積1.1萬畝;引進花生聯合收割機兩臺(套),全程機械化示范面積1.1萬畝。項目區花生平均畝產達到260公斤,畝增產花生20公斤,帶動全市花生畝產較未覆膜地塊增5%以上。
2.1 1~2月,成立花生地膜覆蓋綜合配套技術示范項目領導小組及專家指導小組,制定項目工作方案。篩選確定遷安市花生地膜覆蓋綜合配套示范地點、示范戶,編制花生地膜覆蓋高產栽培技術規范,舉辦技術培訓班,發放明白紙,重點培訓項目示范區的技術人員及種植大戶。
2.2 2~3月,通過政府采購方式做好地膜的選購工作,所購地膜厚度0.008毫米,寬度85厘米,質量要求達到國標GB13735-92質量標準。
2.3 3月,搞好春耕備耕工作,指導農戶做好種子、化肥、農藥的選購,根據確定的示范點按戶發放地膜。并開展花生機械化播種技術培訓,重點對機手進行播種培訓。
2.4 4月,對示范區花生播種進行巡回指導,要求深翻整地,澆足底墑水,藥劑拌種,適時播種,確保播種質量。
2.5 5月,集中舉辦花生苗期管理培訓班2次,制作苗期管理電視講座1次。指導農戶抓好苗期管理,保證苗齊苗壯。
2.6 6月,開展技術培訓和現場觀摩會,抓好花生中期管理,重點做好化控防倒工作。
2.7 7月,落實病蟲害綜防技術,根據降雨情況抓好葉斑病防治及第二次化控防倒。
2.8 8月,集中舉辦花生后期管理技術培訓班1次,制作花生后期管理技術電視講座1期,指導農戶依地力水平適當補充葉面肥防早衰。
2.9 7~8月,財政局、農牧局組成聯合驗收組,對項目實施鄉鎮進行驗收。
2.10 9月對示范區進行測產驗收,并指導農戶適時收獲。
2.11 10~11月,做好項目總結工作,上報遷安花生地膜覆蓋結合配套技術示范工作情況。
3.1 成立組織,加強領導。成立項目領導小組和技術指導小組。領導小組由農牧局局長王書成任組長,成員由管鎮鄉的主管領導組成,總體負責項目的組織協調、督促檢查等工作;技術指導小組由業務副局長任組長,由技術站、土肥、植保、以及鄉鎮區域站、派出站等專業技術人員為成員,負責各項技術措施的落實。
3.2 明確責任,狠抓落實。項目實行區片負責制,技術指導組成員,每2~3人承包一個花生地膜覆蓋綜合配套技術示范鄉鎮。做好基地落實,分別按不同品種栽培條件要求,安排相應的示范展示區,確保技術要領到村入戶、良種和配方肥供應到田。明確分工,責任到人,落實獎懲措施,列入年終考核。
3.3 廣泛宣傳,搞好技術培訓。利用廣播、電視、明白紙等多種形式廣泛宣傳發動,增強各級人員對本項目的認識程度,提高廣大人民群眾參與的積極性。聘請省、市科技人員,針對花生不同生育時期的關鍵技術,包括播種、施肥、病蟲害防治、標準化生產技術等進行重點集中培訓。參訓人員為縣、鎮鄉技術人員,農民技術骨干,村技術員,種植大戶等。縣、鎮鄉技術人員要抓樣板、抓培訓、抓咨詢、抓指導,總結技術,向面上輻射。
3.4 整合技術,增強服務水平。對于花生地膜覆蓋綜合配套技術示范項目,在技術推廣與服務上,明確由農牧局技術站牽頭,科教、土肥、植保、信息、種子管理站、執法大隊、區域站、派出站等單位全力配合,共同推進。
3.5 抓好配套,解決農戶的后顧之憂。在農業生產資料的供應上,由農業執法大隊組織牽頭,對全市的農資流通領域進行全程監管。在質量上嚴格管理,在供應的品種上進行引導。把高效、低毒、節支、環保、技術含量高的農資供應給農戶,讓老百姓得到實惠。對種子、農藥實行主推品種推薦制度、劣質品種淘汰制度。在花生的銷售上,以遷安市農業信息中心為平臺,積極提供信息服務,做好農戶與花生購銷、加工企業及組織的橋梁,解決種植農戶的后顧之憂。
4.1 生態效益。項目的實施采用地膜覆蓋栽培,并配套優良品種、配方施肥、全程機械化、藥劑拌種及病蟲害防治等高產高效栽培技術,既充分利用了自然降水進行保墑、增墑栽培,解決了花生生育期遇旱不能澆水造成減產的問題,又節約了地下水資源,保護了農業生態環境,改善了當地大氣環境,符合現代農業發展理念。
4.2 經濟、社會效益。花生地膜覆蓋綜合配套技術示范較超薄地膜每畝可增產24公斤,平均畝產可達到262公斤,增加花生產量14.46萬公斤,增加經濟效益75.19萬元,促進項目區農戶人均增收138元。從而帶動全市周邊地區17萬畝花生種植向高產、優質方向發展,全面實現優質、高產、高效和可持續發展,加速花生綜合配套實用技術的推廣,示范區地膜全部實現回收再利用,減少污染,促進了農業可持續發展。從而更加適應國內、國際市場需求,為實現農民增收和社會穩定奠定堅實的產業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