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桂鳳 劉美玲 姜 磊 姚國勝
(廊坊市農林科學院 河北 廊坊 065000)
香椿被稱為“黃金蔬菜”,采用露地矮化密植栽培技術,管理簡單,經濟效益高。
選擇土壤理化性狀良好、肥力適中的壤土或沙壤土地塊,每畝施入腐熟優(yōu)質農家肥5 000 kg、磷酸二銨150 kg,耕翻耙平。
選擇地徑2 cm以上有須根的壯苗,采用小穴栽植,定植時間可分為秋栽和春栽。秋栽從落葉后至土壤凍結前進行,但在冬季氣溫低于-10℃的地區(qū)存在幼樹凍害威脅,應慎重選擇。春栽在土壤解凍后到樹體發(fā)芽前進行。栽植密度視土壤及氣候條件而定,株行距40 cm×50 cm、80 cm×100 cm均可,生產中配合科學修剪,兼顧產量和樹體生長。栽植深度與苗木原入土深度平齊,栽后澆透水。
密植香椿多采用灌叢形。定植后從苗干留15~20 cm定干,促使下部萌發(fā)2~5個一級側枝,一級側枝長到30 cm時留5~10 cm掐去頂梢,促發(fā)二級側枝,在增加頂芽數(shù)的同時,可以起到控制樹體高度的作用,而且地上部分的修剪整形措施可以刺激根蘗萌發(fā)。栽后第2年可培養(yǎng)成高1.5 m、具備四級側枝的矮化樹形。
生產中經常采用的矮化措施有摘心、短截、斷根、環(huán)剝等。
4.1 摘心。對1年生枝留15~25 cm摘心,20 d左右可促發(fā)2~5個側枝。生長健壯幼樹、壯枝6月下旬至7月上旬進行,弱樹弱枝6月上中旬進行,對生長過旺的植株或枝條8月上旬再次摘心,秋季能長出10~15 cm長的充實短枝,為避免形成的頂芽不飽滿,8月下旬以后盡量不再摘心。通過合理的摘心,可使樹體芽量增加2~2.5倍。
4.2 短截。即對定植當年的旺長大枝、老齡枝進行不同程度的短截,破除頂端優(yōu)勢,促進側芽及隱芽萌發(fā)。旺樹壯枝一般在6月中下旬采摘2~3茬香椿芽后進行;對于弱枝則采用生長季輕短截的辦法。
4.3 環(huán)剝。5月底至6月中下旬,在距生長旺盛的側枝基部15 cm處,剝去0.5~1 cm寬的樹皮,深達韌皮部,可控制枝條旺長。
密植香椿由于每年生產生長量大,易造成內膛枝發(fā)育不充實,也易形成一些老枝,因此早春要及時進行更新,即在離地面8~10 cm處剪截,促發(fā)新枝,也可充分利用根部萌蘗更新樹體。
定植當年一定要及時除草和澆水,保持土壤見干見濕,每次澆水或雨后及時中耕松土。7、8月份分2次每畝施入尿素10~20 kg,促進新梢生長。9月份每畝施入50~60 kg過磷酸鈣,促進木質化。定植當年的幼樹抗寒能力低,在霜凍來臨之前一定要澆透防寒水,還可根據(jù)當?shù)囟嗄甑蜏厍闆r,在苗圃內搭建塑料小棚,也可以在入冬前在香椿苗畦上覆蓋地膜,提高土壤溫度,并保持土壤濕度。2年以上的香椿發(fā)芽前澆1次透水,每次采芽前3~5 d每畝追施尿素25~30 kg,8月下旬以后控氮控水,9月份施入含鉀鈣的復合肥促進枝條木質化,落葉后結合深翻再施入腐熟的有機肥作基肥。
香椿定植后第2年就可以采收椿芽。1~3年幼樹,主要采摘頂芽,促進側枝萌發(fā),結合整形也可采摘側芽,每年可采收2次。3年后,樹體已定型,頂芽、側芽均可采收,每隔20 d左右采摘1次,1年可采收6~8次。頭茬椿芽長至12~15 cm時,整朵采收;二茬以后椿芽采收時基部留2~3個葉片,以維持正常光合作用的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