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學平 陳志清 袁玉付 宋巧鳳
(1.江蘇省鹽城市鹽都區植保植檢站,江蘇 鹽城 224002;2.江蘇省鹽城市鹽都區農業委員會,江蘇 鹽城 224002)
鹽城市鹽都區地處蘇北里下河地區東部,是全國糧食生產大縣(區)之一,常年小麥產量19萬t左右。2010年以來小麥赤霉病大發生頻繁[1-4],2012年達特大發生程度,給小麥高產優質構成嚴重威脅。為挖掘小麥后期增產潛力,防病、防蟲、防早衰,近幾年中央財政都專門安排資金用于小麥后期“一噴三防”物資補助,為全面打勝小麥赤霉病防治硬仗發揮了重要的杠桿作用[5,6]。小麥“一噴三防”的惠民政策普遍受到農民的認可和歡迎。
小麥“一噴三防”事關小麥優質高產和農民增收,各級政府歷來都非常重視。針對2017年中央財政調整農業項目安排,停止已實施5a的小麥“一噴三防”補助項目新情況,鹽都區根據省、市要求,積極爭取政府支持,統籌安排農業支持保護補貼資金,從2016年糧食適度規模經營資金中落實285萬元用于小麥“一噴三防”物資補助,實現防治小麥赤霉病藥劑和葉面肥一遍補助全覆蓋。為做好這項工作,區農委克服時間緊、任務重、程序多等困難,主動與財政部門會商溝通,認真制訂實施方案,明確實施牽頭單位,通過廣泛宣傳、陽光操作、集中發放、跟蹤指導等措施,保證了補助物資在小麥赤霉病大面積防治前全部發放到農戶手中,充分發揮了項目對小麥“一噴三防”工作的引領帶動效應,為全面打贏了小麥赤霉病防治硬仗發揮了積極作用。據統計,2017年共購買防治小麥赤霉病藥劑31.655t、葉面肥43t,在4月24日前全部發放到戶,實際補助面積2.85萬hm2,補助農戶11.76萬戶,實現了防治小麥赤霉病藥劑和葉面肥補助一遍全覆蓋。通過項目實施,有力促進了全區小麥赤霉病等穗期病蟲防治工作開展,全區小麥“一噴三防”累計用藥面積5.54萬hm2次,每667m2均防治1.9次。5月下旬調查,全區小麥赤霉病實際發病面積0.33萬hm2,占種植面積11.6%,病穗率平均0.3%,病情指數平均0.07,赤霉病危害程度為近5a最輕的一年。小麥每667m2平產量383kg,比上年增21kg,增5.8%,小麥品質是近幾年最好的一年。
區農委高度重視2017年小麥“一噴三防”補助物資項目實施工作,成立了由分管主任任組長的領導小組,明確區植保植檢站牽頭,各鎮(區、街道)農業服務中心主任負責轄區內項目實施工作。認真制定了實施方案,印發各鎮(區、街道)農業服務中心(都農發[2017]46號)。4月12日召開由各鎮(區、街道)農業服務中心主任參加的項目實施工作會議,進行布置落實。4月14日,召開小麥“一噴三防”培訓布置會,4月18日區政府召開全區小麥赤霉病防控推進會,進一步明確了各有關單位在實施項目過程中的工作責任。
4月11日,區農委與區財政局召開小麥“一噴三防”項目會辦會,因時間緊急,決定在省公布中標供貨企業名錄中,充分考慮高效環保、減量提效、供貨能力、合作意向等因素,以中標價格通過電子郵件、QQ等途徑迅速與11個供貨企業簽訂物資采購協議。所有采購物資按合同約定,于4月19日前全部送到指定倉庫。各鎮(區、街道)農業服務中心根據小麥實際種植面積,計算各戶物資補助數量,登記造冊,村組根據農業服務中心發放的補助表冊,明確專人負責農戶簽字蓋章和物資發放。
為使農民知曉今年鹽都區“一噴三防”項目的補貼政策,掌握小麥“一噴三防”技術,區植保站統一編寫小麥赤霉病防治廣播宣傳稿,由各鎮(區、街道)農業服務中心統一制作,分發各村居早、中、晚循環播放。通過鹽都電視臺播放小麥赤霉病防治新聞3次。4月17日起,連續3周在鹽都電視臺《植保專欄》進行小麥赤霉病防治技術宣傳,每天進行專題輔導;4月20日到5月15日,在鹽都電視臺進行小麥赤霉病防治電視預報,每晚播報3次。在《中國鹽都網》、《鹽城市鹽都區植保植檢站》網站發布小麥赤霉病防治情報、技術、信息16次。通過12316平臺發送防治信息3次9000余條。印發赤霉病防治情報5000份,在交通要道、村居公示欄、居民集中地等地方張貼防治公告5000份,懸掛宣傳橫幅150條,印發明白紙12萬份,隨補助物資發放到戶。4月14日、21日,舉辦2期培訓班,共培訓村主任、農技人員、督查人員、專防隊員、種植大戶200人次左右,各地也安排技術人員培訓到村組,確保防治技術到戶到田。據隨機調查,小麥“一噴三防”項目政策、赤霉病防治技術的農民知曉率99%以上。
落實工作責任。明確項目實施鎮(區、街道)農業服務中心主任為項目實施第一責任人,免費發放補助物資,不得截留壓庫,倒買倒賣,強行搭售,確保惠農政策真正落到實處;嚴格核查小麥面積。為保證項目實施面積的準確性,區植保植檢站發文(都植[2017]3號)布置小麥面積核查工作,要求各鎮(區、街道)對轄區內實際在田小麥面積進行認真調查統計,對沒有長小麥的田塊一律核減,核查后如實填寫《2017年春季小麥實際在田面積核查表》,加蓋農業中心及政府公章,并報區植保植檢站。經核查,2017年鹽都區實際小麥在田面積2.85萬hm2,比2016年減少0.597萬hm2;嚴把物資質量關。區植保植檢站封樣保存每一批物資,區農業行政執法大隊對補助物資進行隨機抽樣送檢。各鎮做好物資質量、數量、包裝的驗收工作;公示補助清冊。對農戶的補助面積、補助物資數量等情況登記造冊,以村為單位組織公示,公示期不少于5d,接受社會和群眾監督,確保公開、公平、公正;強化監督檢查。我們農業委員會成立5個由委班子成員帶隊的督查組,分赴各地督查指導。督查組實地抽查了全區19個鎮(街道、區)75個村居,共走訪調查種植小麥農戶390多戶。各鎮(街道、區)農業服務中心對所轄區域內村居項目實施工作都專門進行指導和檢查,實地查看物資發放清冊公示并拍照保存,核對面積、數量與發放標準是否相符。從調查、檢查情況來看,各地組織宣傳得力,技術指導到位,物資發放及時,數量合規準確,農業委員會聯合區財政局組成驗收組對項目進行檢查驗收,驗收組深入樓王、中興、鹽龍和龍岡4個鎮(街道)的8個村居,抽查農戶66戶,抽查總面積18.678hm2。實地察看發放物資公示情況、隨機訪談農戶、調查物資實際發放數量,“一噴三防”補助物資到戶率、發放正確率100%,群眾知曉率高、滿意度高;設立舉報電話。專門設立舉報電話,接受群眾舉報,發現問題及時整改。項目實施總體效果較好,未出現一起舉報事件。
為提高補助藥劑的使用效果,按照“責任到人、掛鉤到村、服務到戶、指導到田”的要求,農業委員會組織區、鎮兩級123名農技人員,掛鉤到每個鎮村(居),進村入戶、包片蹲點,服務和指導農民開展赤霉病防控。每個鎮(區、街道)建立一個千畝連片赤霉病防控示范匡口,作為防治的指揮田和技術措施的檢驗田。區、鎮兩級共建立小麥赤霉病防控示范區22個,合計面積1333.3hm2。
[1]仇學平,仇廣燦,曹方元,等.2010年小麥赤霉病大流行的原因剖析[J].大麥與谷類科學,2011(2):28-30.
[2]仇學平,仇廣燦,谷莉莉,等.2012年江蘇省鹽城市鹽都區小麥赤霉病大發生的特點及影響因素[J].江蘇農業科學 ,2013,41(6):11l-113.
[3]谷莉莉,王琳麗,仇學平,等.小麥赤霉病防控及相關問題的探討[J].中國植保導刊,2013(3):31-33.
[4]朱漢清,陳永明,林付根,等.2013年鹽城地區麥子赤霉病發生特點分析與對策[J].安徽農業科學,2013,41(33):12872-12873.
[5]仇學平,陳志清,袁玉付,等.鹽都區2013年小麥“一噴三防”補助物資項目實施成效與問題建議[J].江蘇農業,2013(4):35-37.
[6]仇學平,陳志清,袁玉付,等.鹽都區實施小麥“一噴 三防”項目的舉措及思考[J].大麥與谷類科學,2015(4):6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