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偉能
(連平縣忠信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站,廣東 河源市連平 517139)
我國水稻是大多數地區的主要糧食作物,水稻的產量關系著國計民生,穩定水稻產量對我國糧食供給具有重要意義。所以,在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耕種土地面積不斷減少的情況下,科學合理的進行水稻栽培,提高水稻產量和質量是非常必要的。為此,應當將目光落在優質高產水稻栽培技術上,將其有效的應用于水稻栽培之中,提高水稻栽培的科學性,降低病蟲害發生率,為培育優質、高產的水稻創造條件。由此看來,優質高產水稻栽培技術的有效應用具有較高的現實意義。
據相關數據統計,我國水稻種植面積占總耕地面積的27%,水稻的產量關系著整體的糧食作物產量。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水稻種植面積不斷減少。此種情況下,為了使我國水稻種植實現優質高產的目的,加強對優質高產水稻栽培技術的應用是非常必要的。總結近些年優質高產栽培技術實踐應用情況,確定要想此項技術充分發揮作用,應當重視以下要點。
培育健壯水稻秧,使之具有較強的適應能力,將其移植到大田當中能夠適應和生長,提高水稻成活率。當然,要想培育健壯的水稻秧,需要重視水稻秧田塊的處理、水稻種子催芽、水稻施肥、水稻秧栽培。
1.1.1 水稻秧田塊處理
總結水稻秧培育經驗,確定水稻秧剛開始生長過程中需要溫度較高,這需要水稻秧田塊為背風向陽最佳;水稻秧生長后期還要注意保證通風良好。基于此,農戶要以此為依據,選擇最為適合的水稻秧培育的田塊,與此同時最好保證田塊周邊有水源。在確定田塊后,田塊進行除草、消毒處理,避免后續水稻秧生長過程中受到害蟲或者病害的影響。
1.1.2 水稻種子催芽
篩選優質的種子,也就是根據當地氣候條件和土壤條件,選擇優質、抗病性強及與當地條件相適應的種子,并且注意保證種子符合國家種子行業規定標準;對種子發芽率予以測試,也就是在選好種子后開展定數栽培試驗,3d后統計發芽率,5d后確定種子發芽率是否超過80%,如若超過即可選用,否則淘汰;在選擇適合的水稻種子的情況下,對種子予以消毒處理,即利用濃度為1%的401消毒種子,同時浸泡種子,之后將種子置于27℃左右的環境中,以達到催芽的目的。
1.1.3 水稻施肥
為了培育粗壯的水稻秧,保證田地養分充足是非常必要的。為此,做好水稻秧田地的施肥同樣重要。通常情況下,在水稻秧培育之前在田地中添加堆漚腐熟好的有機肥料,作為水稻秧培育的基礎性肥料。對于基礎性肥料的選擇,可以根據田地營養含量,在前一年的冬天施加適合的、適量的有機肥料,經過半年的發酵,使田地有充足的養分,為本年春季良好的進行水稻秧培育創造條件。當然,農戶要想使水稻秧快速生長,還可以根據實際情況,添加適量的化學肥料;農戶要想旱育水稻秧,最好在田地中添加腐敗物質,促進有機肥料腐爛,提高土壤的養分。
早稻宜3月15—20日搶晴播種。晚稻適時早播不但能確保安全齊穗,而且可減輕穗粒的黑粉病和稻曲病,提高稻谷品質。晚稻遲熟品種宜7月8日前播種,中熟品種宜7月15日前播種,早熟品種宜7月20日前播種。基于此,選擇適合的時間來進行水稻秧耕種,以保證水稻秧良好的生長。
為了提高水稻的成活率,在具體進行水稻秧栽培時應當注意控制密度。如若水稻栽培密度較大,很容易導致相鄰水稻的葉子搭接,影響光合作用和透氣性,容易滋生病蟲害。另外,水稻栽培密度較大,還會對水稻養分供應和吸收帶來負面影響,導致水稻營養不均衡。相反,水稻栽培密度較低,則容易造成土壤資源浪費且滋生雜草,影響水稻產量。所以,一般早稻拋足2.1~2.3萬蔸/667m2,雜交種5.5萬莖蘗苗,常規種10萬主蘗苗,晚稻拋足1.9~2.1萬蔸/667m2,雜交種4.5萬蔸基本苗、常規種8萬基本苗。
水稻生長的過程中,田間管理的有效實施是非常必要的,能夠滿足水稻水分和養分需求,清除雜草,促使水稻良好生長。為此,在田間管理過程中注意做好施肥、灌溉、除草工作。
1.3.1 施肥方面
合理搭配有機肥和無機肥,提升土壤養分。其中,在添加化肥時應當合理控制氮肥、磷肥、鉀肥的比例,如通常設置為1:0.5:0.9的比例來添加氮、磷、鉀肥,使之作為基肥,同時添加適量的農家肥或者復合肥,作為底肥,以期早追蘗肥。在拋秧后的6~8d,施加適當的肥料,以期增施穗肥。總結以往水稻種植經驗,確定這一階段,通常是每667m2水稻施加7.5kg的尿素、2.5kg的氯化鉀、30%濃度40g的丁芐,拌勻,撒施水稻田地。在禾苗倒二葉露尖時,還要按照每667m2水稻田地2.5kg尿素、5kg氯化鉀、復合肥16kg的標準來撒施化肥,并且注意適當的灌水,以便化肥能夠進入土體,以期補施粒肥。在穗期為了促進禾苗良好生長,還要在每桶水中摻加50g磷酸二氫鉀、20g噴施寶,攪拌均勻,噴施在葉面上。
1.3.2 灌溉方面
水稻生長的不同時期所需水分也不同,所以合理灌溉是非常重要的。一般情況下,秧苗返青期應當注意保持存水層5~7cm,之后使之自然蒸發在灌水;待到分蘗期應當注意保證水稻田地的水層為3~5cm,分蘗期過后采取干干濕濕灌溉法來進行水稻灌溉,也就是保證田間水份讓其自然干至不露白再灌水濕透,如此不僅能夠滿足水稻生長所需的水分,還能提高土壤的通透性,促發禾苗新根,這有利于水稻抗倒伏、抗逆性、籽粒飽滿度的提升。
1.3.3 除草方面
水稻生長的過程中,田地上很容易長出各種雜草,如稗草、鴨舌草、千金草、矮慈姑等,如若不能及時清楚雜草,那么雜草將會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養分,抑制水稻生長。所以,在追施蘗肥的同時做好除草。通常情況下,會利用除草劑來進行除草,方便且高效。但需要合理控制除草劑的用量,也就是根據水稻田地雜草葉片數量來適當的控制藥量,之后將除草劑拌尿素(5~7kg/667m2),田塊保持5cm淺水層,保持3d以上不排不灌,確保防治雜草效果,以達到除草的目的[1]。
基于以上內容的分析,確定優質高產水稻栽培技術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良好的發展和應用此項技術,利于促進我國農業更好發展,尤其是水稻種植方面。為此,展望優質高產水稻栽培技術的發展趨勢是非常必要的。
從目前優質高產水稻栽培技術應用和發展現狀來看,未來將著重朝著以下2方面邁進。
隨著水稻栽培規模化、機械化的發展,加之各種自然災害的頻發,需要做到科學、合理的水稻栽培。為此,按照實際需求目標來開展水稻良種良法配套栽培,可以從品種選擇到栽培都科學化、合理化進行,這對于實現高產、高效、優質目的有很大幫助。
從目前水稻栽培實際情況來看,利用機械設備來進行水稻生產,需要完成育秧插秧及機械作業主要環節等,在此基礎上創新精量播種、取秧、機插、機收等,提高水稻生產水平。所以,不遺余力的研究更加先進、適用的水稻生產配套設施。
本文著重分析了優質高產水稻栽培技術的實踐應用,意在希望此項技術能夠在水稻生產中有效應用,農戶能夠良好的進行水稻栽培和管理,促使水稻良好生長,最終實現優質高產目的,為促進我國農業良好發展奠定基礎。
[1]黃安密.簡析當前水稻高產栽培技術的應用與實踐 [J].農技服務 ,2016(9):5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