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軍
(遼寧省撫順市農業科學研究院,遼寧 撫順 113000)
玉米一直是重要的糧食作物和飼料作物,也是全世界產量最高的農作物,其種植面積和總產量僅次于水稻和小麥。在我國玉米的栽培歷史悠久,發展迅速,優勢明顯,生產分布廣泛,主要分布于東北經黃淮海向西南延伸的廣闊地區,在我國農業生產中的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未來發展前景巨大。近年來我國糧食總產量不斷提高,玉米的種植面積和總產量持續增長,因此, 在玉米生產中應加大玉米高產栽培技術的研究,有效降低種植成本,生產出更優質、高效和多產的玉米,產生更大的經濟效益,玉米栽培技術在未來有較好的推廣應用前景。
想要增加栽培玉米的產量,就需要從自然環境因素和人為因素2方面綜合考慮,深入分析產生問題的原因, 找到相應的解決方法,為玉米創造最適宜的生長條件,適當地進行人為的控制與改變,因地制宜研究玉米高效栽培技術。因此,本文對玉米栽培的關鍵技術、設施栽培要求以及栽培生產管理3方面采用玉米高產栽培模式進行詳細探討,以期為我國玉米栽培生產提供相關借鑒和參考。
科學合理的種植密度對栽培玉米的質量和產量影響顯著。玉米栽培過程中, 應根據品種自身特性及種植地氣候特點 、土壤條件來綜合選擇適宜在該地區生長的栽培密度, 合理的種植密度將為玉米高產打下堅實的基礎。與其他糧食作物相比,想要準確掌握玉米栽培 的最適宜種植空間往往比較困難,在實際生產中, 玉米種植戶主要是依靠以往的經驗和謹慎的推測來確定合理的種植密度。
影響玉米產量因素有很多,例如適宜的氣候條件、充足的光照和水分等,此外優良品種的選擇也十分重要,不同品種的質量、抗倒伏能力、抗自然災害能力和抗病蟲能力各不相同。
由于玉米形態特殊,植株高大,根系發達,生長茂盛,絕大部分水分和養分的吸取均由根部提供,因此,與很多農作物相比需要消耗更多的養分。 但是如果在玉米播種前, 沒有對地塊進行有序深翻耕處理, 勢必會造成玉米的根系生長不旺盛,從土壤中吸收養分和水的能力較差,造成水量和肥料的流失進而影響其產量; 遇到夏季極端惡劣天氣,植株極易發生倒伏現象。
要實現玉米的優質高產,播種前選擇品質優良的種子至關重要。我國玉米產區自然條件差別很大,應根據種植地區的氣候環境、土壤質地、播種月份等綜合考慮,有針對性的選擇適宜的品種。 研究表明,隨著科技的發展,豐產、優質且抗旱、抗病、抗逆性強的新型優良雜交玉米品種具有較高的栽培價值。優良的品種具有較強抗病、抗病蟲草害能力和枝葉收斂等特點,通過合理的種植 可以在固定的耕種面積內,提高耕種的株數及存活率,增加單位面積玉米的產量,提高栽培玉米的經濟效益。
玉米栽培時間的選擇對玉米產量的影響很大,玉米可以春季播種,也可以夏季播種,不同種植區域采取的播期不同,選擇最適宜的播種時間才能夠獲得最大的產量。研究表明玉米最適宜的栽培時間往往由實驗研究及實際生產中農民的經驗共同來確定。玉米因其植株高、葉面積大等特點,在實際生產中需水量也較多, 適宜選擇排灌良好、肥力較高、通風透氣性好的壤土、沙壤土田塊種植。 在選擇好地塊后于播前或定植前,需要整地深耕翻地,施足基肥, 以提高土壤墑情,生根壯苗,促進根系健康發達。 雨水較多的地區一般開畦種植,起畦后施基肥,施腐熟農家肥、普鈣、復合肥, 采用溝施肥或穴施,基肥的施肥深度約18cm,施后覆土。 確定適宜的播種期的同時,還需要確定適宜的播種量, 一般采用直播,播種量 3~4kg/667m2,4000~6000株 /667m2,雙行種植,播后保濕促全苗。
玉米苗期雜草可采取化學農藥除草,每667m2用40%乙阿合劑兌水噴霧防治,噴霧時間選擇在玉米播后芽前1~2d為佳,以防止雜草影響玉米苗的生長。 玉米出苗后3 葉期要及時采取查補苗措施,去除病苗、雜苗、弱苗等,留壯苗、齊苗,以防止由于播種不均勻或者種子質量原因出現缺株穴等現象,采用小苗帶土移栽方法進行補苗,移栽后要淋足定根水,最好選擇陰天或傍晚進行, 這樣移栽的玉米苗成活率更高。 玉米苗生長到5葉期后進行定苗,將過大、小苗、畸形苗等及時拔出,每穴只留1株壯苗,以利于玉米苗的健康茁壯生長,提高玉米苗的整體質量。定苗后要加強水肥管理促苗早發,施肥量的確定必須結合地力水平、生產條件和植株生長情況而定, 6~7葉前每667m2施氯化鉀和尿素混合肥作底肥,采取開溝施肥,施肥后澆足水。 玉米開始拔節后應及時追肥,長勢好的在大喇叭口期一次性 施肥,長勢不好的可分2次追肥,深度約10cm,及時覆土。玉米田間管理除了肥料管理外,水分管理、合理及時灌溉也是十分重要的一項, 只有水肥能夠得到最大限度地協調,才能實現玉米栽培的穩產、高產和優質。 玉米從播種到出苗需水量較少,苗期玉米耐旱怕澇,可適當控制水分,澇害可造成死苗。拔節期前控水防澇,有利于根系的發育和深扎。 孕穗、抽穗、開花、灌漿期需水量逐漸增多,土壤水分應控制在田間最大持水量的80%左右。
玉米到了生長后期,植株高大,種植密度大, 如遇到降雨或大風氣候天氣,玉米可能會出現倒伏現象,從而造成玉米產量損失和品質下降。 防倒伏是玉米種植一項重要應急技術,一般采取培土防倒。在雨季到來之前,大喇叭口期結合重施肥對玉米地進行中耕培土,培土高度一般8~10cm,以促進根系與植株生長,增強抵御強風能力。
玉米各種病蟲害發病率較高的時期為夏季高溫潮濕、雨量充沛,其主要蟲害有螻蛄、黏蟲、玉米螟、蚜蟲等,因此病蟲害防治是玉米栽培技術中的關鍵工作。成苗階段是玉米生長過程中最容易受到病蟲侵害的時期, 因此苗期一般注意預防螻蛄等咬食根葉,可用液敵百蟲澆灌土壤或用90%晶體敵百蟲拌入麩皮,并嚴格控制用量,避免耐藥性的發生。生長期一般注意防治玉米螟、粘蟲等。 大喇叭口期防治螟蟲和蚜蟲可以使用40%濃度的增效速滅殺丁2000倍液噴心葉。 防治紋枯病適用藥有井岡霉素在發病始期噴霧; 玉米大小斑病可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噴霧。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快速發展以及生產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于農產品質量、品種、安全性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玉米作為我國種植區域較為廣泛的糧食作物, 栽培技術雖然有了很大的提高,使得玉米的產量和質量均在穩步增加,甚至出現了供過于求等現象,但是現階段仍然存在一些急待解救的問題。因此,目前面對玉米栽培存在的問題應充分控制種植的各個環節,從優良品種的培育到栽培技術的創新都要采取相應的措施,加大對玉米栽培過程中影響其生長的自然環境因素以及所需的外在控制條件的研究,在傳統的化學防治基礎上進一步研究更為合理有效的生物防治防治病蟲害的方法與手段,只有配套的科學栽培技術,不斷提升玉米的栽培水平,才能生產出更優質、更高產量的玉米,進而使廣大農民獲得更大的種植經濟效益。
[1]張闊.玉米栽培技術存在的問題及應對措施[J].種植技術,2016,33(8):59.
[2]李少昆,趙久然,董樹亭,等.中國玉米栽培研究進展與展望 [J]. 中國農業科學 ,2017,50(11):1941-1959.
[3]李丹.玉米高產栽培技術探討[J].園藝與種苗,2017(1):52-54.
[4]吳志聰.我國玉米栽培增產技術研究進展[J].農業與技術,2016,36(4):109.
[5]康寶雷.論玉米栽培技術的推廣和應用[J].農業開發與裝備,2017(1):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