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鈺
(山西朔州市氣象局,山西 朔州 036001)
近年來,氣象部門不斷完善省、市、縣、鄉、村五級綜合防災減災體系建設,省、市、縣政府全部出臺本級氣象災害應急預案,編制完成氣象災害防御規劃,建立了農村氣象災害防御領導機構,實現氣象組織機構向基層延伸,構建了有效聯動的基層應急減災組織體系。
進一步整合部門資源,建立以鄉村氣象信息服務站為代表的農村綜合信息服務網絡和氣象預警信息發布傳播渠道,利用手機短信、電子顯示屏、農村大喇叭、多媒體終端機、氣象預警調頻廣播、廣播電視等多種媒體手段,擴大了氣象預報預警信息的受眾人群。
與農業、林業、水利、民政、通訊等部門簽署合作協議,實現了數據共享。成立了氣象防災減災專家聯盟,聯合開展會商、災情調查、信息發布等。
目前氣象部門已基本建立了省、市、縣相結合的三級氣象災害預報預測體系,綜合應用各種氣象信息和天氣預報技術,實現了對各種災害性天氣的預測預警,提高了災害性天氣的預報預測準確率和時效性。
各級政府高度重視農村氣象服務工作,先后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村氣象災害防御工作的通知》、《氣象災害防御規劃》、修訂了《氣象災害應急預案》等相關文件,部分地方政府將氣象為農服務經費列入財政預算,以保證氣象為農服務工作能夠長效、穩定運行。
近年來基層氣象災害防御工作扎實推進,成效顯著,但在全球氣候持續變暖的大氣候背景下,各種氣象災害時有發生,基層氣象防災減災又面臨新的挑戰。當前,較為突出的困難和問題是。
目前,受氣象理論研究水平的制約,計算機軟件對大氣變化模擬不準確性,導致氣象預報預測準確率不高。農業氣象觀測能力明顯滯后,農業氣象服務科技含量不高,針對性不強。
在農村,受媒體播出時間固定、通訊設施薄弱以及基層氣象信息員較少等因素的限制,農民不能及時獲取氣象災害預警信息。盡管氣象部門聯合有關部門建立了多種的氣象災害預警發布系統,但由于種種原因,仍然無法達到氣象災害預警信息全覆蓋。
宣傳形式單一,流于形式,實際效果有限,很難深入人心,導致大多數農民對氣象災害的認識不夠,防御意識不強。
氣象災害防御工作關系到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的安康福祉,本著“政府主導、部門聯動、社會參與”的原則,以對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高度負責的太度,把氣象災害防御工作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著力提高氣象災害防御能力。
3.1.1 進一步完善農村綜合信息服務觀測網絡
建成覆蓋100%的鄉鎮氣象工作站、村級氣象信息服務站、小氣候觀測站、農田實景觀測系統;初步建立大田作物、設施農業、特色農業等主要作物的關鍵生育期氣象服務和災害防御指標體系,與農業部門聯合開展農業氣象適用技術推廣研究,切實加強基層氣象部門為農服務能力。
3.1.2 發展智慧農業氣象服務
與農業部門聯合開展農業觀測網和農業氣象大數據建設,有針對性開展特色農業氣象服務,做好面向種養殖大戶、農村專業合作社、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直通式”氣象服務。
3.1.3 健全多部門氣象災害應急防御和預測預警研判專家聯席會議
完善面向氣象災害應急成員單位的預警信息實時通報制度,聯合開展氣象防災減災工作。
基層氣象部門要建立專業的宣傳團隊,采取多種形式、多種渠道,加大氣象防災減災的宣傳力度,提高各級政府及相關單位對氣象防災減災工作重要性的認識,深入普及氣候變化和氣象災害防御知識,增強全社會氣象防災減災意識,增強公眾抗御各類氣象災害的信心。
基層氣象部門要密切與政府及相關部門協作,搭建信息發布網絡,減少發布環節,準確及時地將防災減災信息傳送到有關部門、單位和人民群眾手中,確保信息的時效性。要進一步完善氣象災害應急預案,充分發揮政府主導作用,明確成員單位的責任和應對不同氣象災害的處置措施,逐步建立起政府統一領導、各部門聯動、人民群眾共同參與的防災減災機制。
氣象防災減災是一項國計民生的大事,氣象災害防御工作為地方各項事業的發展和人民生產生活提供服務和保障。各級政府要進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完善基層氣象基礎設施建設,加強專業人才培養,為氣象防災減災工作夯實基礎?;鶎託庀蟛块T要制定切實可行的氣象災害應急制度和管理辦法,強化氣象社會管理和服務職能,及時準確地將氣象災害信息傳遞給基層群眾,切實提高廣大基層群眾應對和防范氣象災害的能力,為農村防災減災、農業增產增收提供有力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