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錢榮 劉細平
(全州縣龍水鎮農業技術推廣站,廣西 桂林 541518;全州縣農業局農技推廣中心,廣西 桂林)
蘆筍,Asparagus ofベ cinalis,屬于天門冬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被人們譽為“蔬菜之王”,是我國出口量較多的蔬菜之一。據有關部門統計,目前蘆筍產品的國際需求量已經超過50萬t,并逐年以5%~10%的速度增長,價格持續穩中有升,效益良好。且隨著人們膳食結構的變化和養生觀念的提升,蘆筍營養價值逐漸被認可,國內市場對蘆筍的需求也逐年增加。近幾年,我國蘆筍消耗量持續以幾何倍數上漲,但然而由于蘆筍產業投資高、種植技術要求高,種植戶在種植方面面臨諸多困難,國內生產產量跟不上人們的需求,蘆筍價格一直居高不下。新品種和新技術推廣后,蘆筍種植戶和企業收獲了巨大的經濟效益。
全州縣生態優良,土壤肥沃,光照充足,是我國適宜種植蘆筍的地帶之一。且該縣沙土面積廣闊,生產的蘆筍色澤亮麗,脆內香甜,口感較佳,受到各地消費者的熱烈歡迎。
2011年全州縣引進蘆筍產業,經過3a科技攻關與生產實踐,開辟了一條成熟的技術與銷售渠道,按照“公司+合作社+農民”的模式,開始了蘆筍產業的開發與推廣。通過近3a的合理運作,全州縣蘆筍產業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社員數量與從業人員逐年遞增,年平均每667m2產量也有明顯的增加。2015年,蘆筍平均產量為1077.5kg/667m2,平均每667m2產值約1.3萬元。截止到2016年,社員已發展到82戶,從業人員上百人,蘆筍種植面積高達34hm2。新品種與新技術得到推廣后,種植戶平均667m2產量已經超過1500kg,剔除成本后,筍農每667m2地的平均收入也高達1萬元,效益可觀。隨著農村勞動力的大量轉移和產權制度改革的深入推進,蘆筍種植用戶愿意承包土地,發展適度種植的條件趨于成熟,加上種植蘆筍所收獲的經濟效益較高,蔬菜種植戶選擇蘆筍的幾率高。
春滿園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是全州縣蘆筍產業的領頭羊,該企業圍繞蘆筍產業,采用“公司+合作社+農戶”的模式,利用蘆筍秸稈和廢棄物,開始發展生態特色養殖業,目的是形成一條蘆筍種植、銷售、開發與利用為一體的產業鏈,為蘆筍產業的發展開辟了一條捷徑。隨著蘆筍產量和效益的增加,越來越多的資本已經進入蘆筍領域,為蘆筍產業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在2016年遭受冰雹和莖枯病災害后,蘆筍產業發展受阻,多數種植戶開始安裝大棚和滴灌系統,促進了全州縣蘆筍產業邁向現代化和品牌化的發展,已經初步形成了一條生產、供應和銷售為一體的產業體系。目前,全州縣蘆筍已經遠銷廣東、廣西和湖南等省份,蘆筍產品供不應求,價格相對其他蔬菜來說較高,發展前景良好。
蘆筍產業屬于勞動密集型產業,種植優質的蘆筍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且南方種植的蘆筍易感染莖枯病,管理要求高,需要投入較高的成本。然而現有的種植戶多數為經濟困難人群,自我融資水平低,不能及時購買防治莖枯病的農藥而使蘆筍遭受自然侵害,經濟效益降低。
蘆筍為多年生植物,生長周期長,種植期一般為10a以上,種植戶需要與擁有土地的農民簽訂至少10a的租地合同。由于多數農戶把土地作為生存保障,惜地觀念強烈,不愿與種植戶簽訂長時間的租用合同,致使許多種植戶因租不到土地而不得不放棄種植蘆筍。
全州縣三江沿岸和深丘、山區地帶是蘆筍的最佳種植區域,但該地區基礎設施水平較差,田園化水平低,缺乏完善的灌溉設備,澇不能排,旱不能溉,耕種、施肥和采收也受到了極大的限制,使得蘆筍種植戶的經濟效益下降,不利于引進新的種植戶。
全州縣蘆筍種植戶多數為農民,缺乏專業的農產品種植技術知識。蘆筍種植戶的栽培管理處于粗放的模式,經營狀況較為分散,缺乏組織化、規范化管理,集體化程度低,生產方式簡單,科技水平含量低下,抵御風險的能力也相對較弱。在遇到產量低、遭受自然災害時,種植戶不能及時作出有效措施來及時補救,極大地制約了蘆筍產業的發展。
蘆筍產業作為全州縣的新興產業,在發展上缺乏完善的政府扶持體系,該地政府部門并未將蘆筍納入補助、金融和保險等優惠政策納入扶持范圍。蘆筍產業雖然受到了政府部門的關注,但因處于發展初期,政府也未對蘆筍產業制定相應的管理政策,使得蘆筍產業處于自我組織與自我發展階段,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蘆筍產業的發展。
政府相關部門應該及時成立蘆筍產業管理領導小組,加強對蘆筍產業發展的組織和管理,定期組織人員對蘆筍產業進行調研、分析研究產業發展過程中遇到的難題。負責小組還應該統籌兼顧,制定相對全面的蘆筍產業發展規劃,并針對種植戶出臺相應的優惠政策和補助措施,調整產業布局,引進優良品種,幫助種植戶拓寬銷售渠道,發揮政府部門領頭羊的作用,帶動產業的發展。
由于蘆筍種植地區生態環境惡劣,政府部門應組織財政、農業、水利、國土及扶貧部門可以通過興修水利,改造道路,制定相應的土地租賃政策等方式來建設標準化、現代化的蘆筍種植基地,幫助蘆筍產業得到快速發展。此外,政府部門應充分發揮自身作用,建立政府服務和政策配套措施,幫助種植戶建立蘆筍產業帶,吸引民間資本,創辦蘆筍深加工,充分帶動農戶種植蘆筍的積極性。
優質的蘆筍需要依靠先進的技術培育出來,但種植戶多數為文化水平較低的農民,無法及時掌握先進的種植技術。因此,相關部門應積極引進農業種植領域的技術人員,成立指導小組,定期為蘆筍種植戶組織培訓,推廣現代化、標準化的生產技術,引進優良品種,提高蘆筍產品的品質,實現蘆筍栽培的規范化。
龍頭企業在推進蘆筍產業化進程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政府部門應該對全州春滿園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從資金、銷售及專業技術上進行大力扶持,使其真正發揮到骨干作用。鼓勵春滿園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對蘆筍秸稈和廢棄物進行深加工處理,增加附加產品的利用率,提高種植戶的經濟效益,從而帶動整個蘆筍產業的發展。
蘆筍營養價值高,種植蘆筍可收獲較大的經濟效益,且蘆筍生長周期長達10a左右,一次性種植可以連續收益約10a,成為種植戶的熱門蔬菜品種。蘆筍產業作為全州縣的新興產業,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在種植技術、銷售渠道及產品深加工領域面臨著諸多難題,需要依靠政府部門、專業技術人才和龍頭企業的力量才能得到良好發展。
[1]李亮琴,樊秋紅,梁晶,等.靈寶市黃河沿岸地區蘆筍高產高效栽培技術[J].農業科技通訊,2007(9):83-85.
[2]胡玉信.蔬菜珍品——綠筍[J].農業知識,2000(5):2-3.
[3]姚世東.蘆芛栽培必讀(新農村書屋)[M].湖北科技出版社,2007.
[4]蔣翠芳,趙愛國,陳春英.全州縣生態循環農業發展現狀及對策[J].農技服務,2016,33(15).
[5]伍軍.廣西全州縣生態農業建設與思考[J].農業資源與環境學報 ,2010,27(5):36-38.
[6]黃偉.不同撫育管理對綠筍產量的影響試驗研究[J].安徽農學通報 ,2011,17(2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