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輝
(內蒙古興安盟扎賚特旗財政局音德爾財政所 ,內蒙古 137600)
隨著惠農政策的不斷落實,各類補貼資金也越來越多,但由于在發放的過程中存在這諸多的環節,加上部分基層政府會截留補助資金,無法確保補助款足額、及時的發放到農民手里,對農民的經濟利益產生了嚴重的損壞。而惠農一卡通通過創新支付服務,能夠將各類補貼款直接發放到農民手里,能夠確保政府的補貼足額按時的發放到位,即維護了農民的經濟利益,也有利于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惠農一卡通產品是造福于民的民心工程、親民工程以及安民工程,涉及面廣、效率高、業務量大。
惠農一卡通主要是以個縣級聯社以鄉鎮信用社為單位進行辦理,由地方財政部門提供農民的身份信息,給每個農戶開設個人結算賬戶,并加蓋惠民一卡通標記單獨管理。農民可以持補貼通知書和身份證到指定地點領取一卡通,一卡通的密碼為辦理時統一預留,所以當農民第一次持一卡通辦理業務時,信用社會提示更改。當地方政府或財政部門有新的惠民補貼需要發放時,直接將款項匯入賬戶即可,方便快捷。
惠農一卡通的應用和推廣,在改進農村傳統現金結算理念的同時,也方便了我國廣大農民,通過服務和產品的創新,實現了農民和政府、銀行、企業的多方共贏,在縣域市場開辟了更廣闊、更新穎的業務領域的同時,也解決了惠農卡覆蓋的問題。
一張一卡通包含了惠農政策資金的結算,包括農資綜合補助、新農合以及新農保等多種財政項目的資金結算,能夠讓農民逐漸的適應現代化的支付結算服務,主動的接受銀行卡產品;針對農產品市場轉賬結算難題,一卡通能夠有效的解決,通過推廣和應用適合農產品市場的結算系統,讓雙方市場內交易賬戶和銀行信息能夠有機的結合,提供非現金支付,解決了大量現金交易的不便,提高了效益和交易效率,更加便捷和安全;實現了農業企業網絡交易訂購、結算和理財服務的一體化,通過向農村企業提供的電子商務結算服務,使上下游的客戶資金結算渠道更加豐富和便利[1]。
聯通產品,包括將自助終端、手機銀行、轉賬電話、網上銀行以及銀行可的有機結合,讓客戶能夠使用一卡通享受支付和結算的全方面金融服務,解決了農村地區支付結算服務單一、金融工具功能不足等突出問題;聯通渠道,通過構建流動服務銀行、三農金融服務站以及自主服務終端等渠道,實現外部服務和物理網點的有效連接,能夠讓用卡更加安全、便利,解決了了農村區域電子支付的困難;聯通系統,有效的促進農業資金系統和人民銀行支付系統的對接,解決了在農村地區現代支付系統覆蓋率不足的問題,也促進了城鄉一體化支付系統的發展;能夠有效的連接農民、企業和地方政府的金融服務,實現客戶和銀行需求的內部聯通,實現多方共贏的局面。
對密碼不重視,更換不及時,導致失竊風險增加,在辦理惠農一卡通時,銀行會預留一個統一的密碼,需要農民在首次使用的時候進行更改,降低銀行卡的失竊風險,防止資金被冒領。但是由于一些農民朋友對銀行卡不熟悉,不會重新設置密碼,也導致了惠農一卡通丟失后被冒領的情況時有發生[2]。
銀行卡資源的浪費閑置,惠農一卡通屬于個人結算賬戶,也有刷卡消費和轉賬等重要功能,但對大部分農民只是使用一卡通領取補貼,初次之外,對其他的功能使用的很少,也無法體驗到一卡通帶來的快捷、方便的服務,造成了銀行卡資源的浪費閑置。
基礎設施的建設沒有到位,比如POS機和自動取款機,作為主要的設備很多鄉鎮都沒有全面普及,有的地區的自動取款機設置在銀行的營業大廳的內部,銀行營業結束后,用戶就無法使用,這給惠農一卡通的推廣使用帶來了不利的影響。而作為消費的主要設備,POS機在農村的普及度非常低,也降低了惠農一卡通附屬功能的使用概率。
相應的服務不到位,比如一些農村信用社的網點雖然設置的自動取款機,但由于維護不到位,取款機內沒錢而導致農民無法正常使用的事情時有發生,這種情況下農民只能去柜臺辦理業務,不僅增加的銀行的工作負擔,也增加了用戶對一卡通服務的不滿。
為了能夠讓廣大農民用戶掌握惠農一卡通的作用和應用方法,加強一卡通的普及范圍,各級發卡機構應該重視加強對一卡通的宣傳推廣活動,比如在各個營業網點設置一卡通知識咨詢臺、懸掛一卡通的宣傳掛旗以及張貼一卡通的使用宣傳畫,對來辦理業務的用戶發放宣傳袋和宣傳手冊。除此之外,還可以利用報紙、電視、網絡等途徑進行宣傳,或者在一些人流量比較大的區域開展一卡通的宣傳推廣活動,將惠農一卡通的相關知識讓更多的人指導,提高廣大農民對惠農一卡通的認知程度[3]。
為了加強對惠農一卡通的覆蓋范圍,應該提高銀行機構的工作效率,簡化惠農補貼的發放手續。例如,一些偏遠地區由于沒有相應的金融機構服務,惠農補貼發放的過程比較繁雜,效率低下。為了強化對各類惠農補貼的管理,農村金融機構要改變惠農一卡通的發放方式,改變工作作風,可以實現免費發放,增加一卡通的普及度。除此之外,也應該將所有的惠農補貼資金都納入到惠農一卡通中,在農戶身份認定、信息整理和采集以及開設賬戶等前期工作的基礎上,將惠農補貼直接以轉賬的方式匯入農民的個人賬戶,提高補貼發放的效率。
農村金融機構應該加強對自身的管理,提高服務水平,比如保持營業網點的衛生清潔,并配備飲用水、空調、電視等物品,為辦理業務的農民提供良好的環境。針對農忙時節大部分農民早出晚歸的時間規律,可以適當的調整基層農村網點的營業時間,或者增加自助設備,增加農民辦理業務的途徑,確保不耽誤農戶的生產活動。同時還可以強化對惠農一卡通的支付方式,精簡工作環節,保證資金能夠及時安全的發放到農民一卡通賬戶。
為了防止惠農補貼不被截留,足額及時的發放到農戶手里,可以建立一套惠農政策信息庫,完善惠農一卡通的兌付工作,將農民的信息全部納入到信息庫里。將傳統的鄉鎮采集、錄入數據,地方財政部門發放補貼資金,轉換為鄉鎮采集錄入信息,有相關農業部門審核數據,最后由地方財政部門發放補貼。將原來的先發放資金后錄入系統轉變為先錄入系統再發放資金,將原來的縣級財政部門資金撥付到鄉鎮財政所發放,轉變為縣級財政部門根據縣級農業部門審核數據直接在省財政惠民補貼資金“一卡通”兌付系統實行的財銀聯網提交發放,實現資金“不落地”發放。
綜上所述,作為新型的農村金融服務模式,惠農一卡通的應用和推廣,實現了以現代化的非現金支付結算為手段,以惠農一卡通為主要載體,著力改善了農村的用卡環境,具有風險控制嚴密、渠道豐富、流程簡約以及功能完備等特點,推動了農村金融體系的建設,也確保了各項惠農補貼的發放及時和安全,促進了我國農村經濟的發展。
[1]楊穩山.陜西富平:惠民補貼“一卡通”改革破解三難[J].中國財政 ,2015(19):59-60.
[2]田宏君,關曉俠,趙曉輝.推進惠民補貼資金“一卡通”支付方式改革的實踐和思考——以鳳翔縣為例[J].西部財會 ,2016(10):53-56.
[3]胡耀華.財政惠民“一卡通”的實踐與思考[J].當代農村財經 ,2015(10):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