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 雅
(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蒙醫中醫醫院,內蒙古 包頭 014040)
肩關節周圍炎(簡稱為肩周炎)是指肩關節周圍軟組織損傷和退變所產生的無菌性炎癥,主要表現在肩關節疼痛和活動受限方面,以50歲左右的人群多見。該病屬蒙醫肩關節“協日烏素”病范疇,本研究應用蒙醫銀針療法結合內服蒙藥治療該病,取得了滿意的療效,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2月~2018年3月間確診為寒濕型肩周炎患者98例,男性45例、女性53例,左肩32例、右肩38例、雙肩28例,門診及住院患者,年齡40歲~81歲、平均年齡60歲,病程3月~15年、平均病程2年。
1.2 診斷標準 根據內蒙古自治區衛生和計劃委員會蒙中醫藥管理局頒發的《蒙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1]中有關肩周炎的診斷標準為標準。主要表現為肩周疼痛,以夜間為甚,常因天氣變化和勞累而誘發;肩關節活動功能障礙,各方向主動、被動活動均不同程度受限;肩前、后、外側均有壓痛,外展功能受限,肩部肌肉萎縮;X線片檢查肩關節無明顯異常。
2.1 蒙醫銀針療法 選擇的穴位是肩髃穴,肩髎穴。方法:患者取坐位,局部皮膚常規消毒,采用銀針(銀含量85%銀質針,直徑為0.8 mm操作,長度85mm,針柄由細銀絲螺旋形緊密纏繞)雙手挾持進針,刺入1~1.5寸深,將艾條(根據病情調整長度以1.5~3cm,)套在針柄上,艾條下端距皮膚3~5cm左右用火點燃。待其燒盡自滅除去灰燼后將針取出。隔日1次,留針20~40min左右。5次為1個療程。
2.2 內服蒙藥辨證治療 早飯后額爾敦烏日樂15粒,哈日嘎布日-10丸3g;午飯后薩仁嘎如迪13粒;晚飯后嘎如迪-15丸13粒,森登-4味湯散3g,水煎引服等。根據病情辨證加服蒙藥,如睡眠不佳者睡前加服阿嘎日-35,大便干燥者加服阿木日-6味散,消化不良者加服通拉嘎-5味丸等。10天為1個療程。
治愈:局部癥狀及肩部疼痛消失,肩關節活動范圍恢復正常。顯效:肩部疼痛緩解明顯,肩關節活動范圍改善明顯。有效:肩部疼痛基本緩解,肩關節活動范圍部分改善。無效:臨床癥狀無改善。
治愈患者52例,占53.06%;顯效患者36例,占36.74%;有效患者9例,占9.18%;無效患者1例,占1.02%;總有效率98.98%。療程最短的1個療程,最長的3個療程,平均2個療程。遠期隨訪50例,愈后1年均未復發。
肩關節周圍炎是一種由于肩關節周圍軟組織病變而引起的肩關節疼痛和活動功能障礙[2]。現代醫學對肩周炎的發病機制一般認為主要是由于前衛細胞和成肌細胞發生增生,膠原形成較多,肩部軟組織退化、長期從事勞累體力活動、不正確的勞動姿勢引起關節囊纖維化,同時關節滑膜大量充血、水腫等。主要臨床表現為肩關節活動受限、肩部疼痛等。蒙醫認為該病由于協日烏素增盛與巴達干和血相搏凝聚于關節部而阻礙氣血運行所致;或因創傷黃水增盛與血交搏于關節;或濁熱余邪侵襲筋脈骨節,致氣血運行受阻而發痛。久處濕地,汗后受涼而身感寒邪均為誘發本病之因素[3]。蒙醫銀針加熱療法是蒙醫傳統療法之一。具有促進氣血循環、消炎止痛、舒筋散寒、松解粘連,平衡三根“赫依、希日、巴達干”、干涸“協日烏素”等功效。主要特點有銀針導熱快,而且蒙醫療術溫針儀加熱快,溫度控制的好,加熱溫度、時間可調且保持恒溫的優點,可使針尖溫度控制在患者能耐受為止[4]。選用的蒙藥于祛白脈損傷,清陳熱,燥“協日烏素”之效的額爾敦烏日樂;燥“協日烏素”,殺“黏”,消腫,祛白脈損傷之效的薩仁嘎如迪;燥“協日烏素”,殺“黏”,消腫之效的嘎如迪-15;燥“協日烏素”之效的森登-4味湯散等。總之,蒙醫銀針療法結合口服蒙藥治療肩關節周圍炎總有效率達到了98.98%。說明蒙醫銀針療法結合口服蒙藥治療肩關節周圍炎療效顯著,并且無毒副作用,且療效比較穩定,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