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美榮 陳沙娜 阿拉坦松布爾
(1.內蒙古自治區人民醫院,內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0; 2.內蒙古國際蒙醫醫院,內蒙古 呼和浩特 010065)
過敏性紫癜(allergic purpura)也叫變應性皮膚血管炎(cutaneous vasculitis),以非血小板減少性皮膚紫癜、腹痛、關節炎、腎炎為臨床特征。該病的臨床表現由Sch?nlein在1837年首先描述;1874年Henoch發現該病還可具有腹痛和便血的臨床表現,故過敏性紫癜也稱之為Henoch-Sch?nlein紫癜(Henoch-Sch?nlein purpura,HSP),病因尚不完全明確。感染、食物、藥物、花粉、蟲咬及預防接種[1]、動物羽毛、油漆、結核菌素試驗、冷刺激或腫瘤、結締組織病[2]等均可作為致敏因素,使多數敏感體質者產生變態反映,進而引起血管壁炎癥反應。主要見于兒童,發病的峰值年齡4~11歲,也有成人患病的報道,發病以冬春季為多;男女之比約1.4:1[1]。
在蒙醫典籍中并沒該病的記載,在蒙醫血癥[3]和“巴莫病”[4]中以單獨的癥狀記載。在2006年頒布的《蒙醫病癥療效評價標準》中稱之為“寶日·圖拉布圖·琪順額布勤”(紫斑血癥)。根據蒙醫理論,本病的主要飲食和粘蟲感染致四因失和,引起琪素希拉熱偏盛,導致三根紊亂、清濁失衡、惡血增多,從而傷及血與黑脈(血管),脈竅受損[2],病位主要落于黑脈,累及周身脈道、皮膚、關節和臟腑。其病因為琪素希拉熱,因此該病本質為“熱”性[5], “熱”傷黑脈或惡血增盛,黑脈瘀滯,脈道擴張血,呈現皮下出血癥狀[6]。根據蒙醫理論將該病分為“琪素希拉偏盛型” “巴達干赫依偏盛型”和“協日烏素偏盛型”。
蒙醫治療該病遵循以蒙醫學整體觀理論為指導,調節體素治本的基礎上采取清血協日熱、調理體素、鎖脈竅、止血等治療方法。
2.1 琪素希拉偏盛型 辛辣、海鮮等熱性食物和過于油膩等不易消化之食物導致胃火失調而食物精華、糟粕分解過程受阻,或因強力負重、長時間烈日暴曬等因素,致惡血增多,血希拉熱偏盛或與粘相搏,黑脈出血,傷及全身脈道。此證型多見于希拉型體質及機體已患有齊素、希拉性疾病體質的人群。臨床上以腹型過敏性紫癜為多見,起病急,皮膚紫斑密集、色深,甚則融合成片或起血皰;可遍布全身皮膚,出現周身肌肉疼痛、關節腫痛灼熱、肢體活動受限、惡心嘔吐、腹痛、便血,血尿等周身黑脈出血癥狀;可伴有發熱、面赤、口干、渴喜冷飲、心煩失眠、大便干結。舌質紅,苔黃略干,尿赤黃、氣味大,脈數、洪、弦。
治療以清除惡血、清熱解毒、消黏、調理赫依、琪素、平衡三根。處方:紅花止血-8 味散、紅花-13 味丸、牛黃-13 味丸、伊赫烏蘭-13 味湯、沙日湯、烏蘭-3味湯、巴特日-7 味丸、嘎日迪-5 丸、薩力嘎日迪丸等,分別予以早午晚三時給藥。
2.2 巴達干赫依偏盛型 病機多因風寒侵襲、外感濕毒、過敏性食品等因素導致胃火衰敗、傷及脾胃,精華糟粕分解輸送受阻,巴達干赫依偏盛,熱伏于巴達干、赫依之下,氣血循環受阻,脈竅擴張,皮下出血。此證型多見于巴達干赫依型體質特性人群。起病緩,皮膚紫斑疏散,色淡,或合并蕁麻疹,可伴癢感,四肢遠端分布較多,腹痛可忍,大便不調,心身沉重,腹部脹氣,食欲不振,畏寒乏力,渴不欲飲,舌質柔軟濕潤、苔厚白、舌中部黏膩,脈沉、弱、緩,尿色清、量少、氣味小,沫多。此證型紫癜容易降至腎臟,尤以腎臟受損最為多見,繼續加重可發展為嚴重的慢性腎病。
治療以清除巴達干鎮赫依,調理氣血,鎖脈止血。處方:紅花止血-8 味散、紅花-13 味丸、光明鹽-4 味湯、烏蘭-3 味湯、伊赫烏蘭-13味湯、通拉嘎-5 味丸、阿嘎日-15 味散、蘇格木勒-10味丸、那仁滿都拉-11 味丸、布格仁阿如-10 味散等,分別予以早午晚三時給藥。
2.3 協日烏素偏盛型 病機為因風寒吹襲,外感濕毒,或烈日暴曬,過食辛辣、酸咸食物等因素導致胃火失調,精華糟粕分解及運輸過程受阻,琪素希拉熱偏盛,與協日烏素相搏,脈道受損出血。此證型多見于巴達干希拉型體質人群。紫斑可遍布全身皮膚,對稱分布,顏色較鮮紅,大小形態不一,可伴有蕁麻疹,有癢感;皮膚黏膜水腫明顯,周身肌肉酸脹,關節腫脹疼痛較重,肢體活動受限,食欲減退,腹脹,腹痛可忍,腰痛;舌質紫紅、苔呈花斑樣,尿清黃,沫少,脈弦、數。
治療以清血熱,生精降濁,燥協日烏素,鎖脈止血。處方:紅花止血-8 味散、牛黃-13 味丸、伊赫烏蘭-13 味湯、烏蘭-3 味湯、額日敦烏日勒、云香-15 味丸、那如-3 味丸、壯倫-5 味湯、狀倫-25 味丸等,分別予以早午晚三時給藥
3.1 飲食 忌辛辣刺激、熱性、油膩、甘肥等不易消化的食物,急性期廣泛忌食牛奶、海鮮、雞蛋、豆制品、肉類、動物內臟等食物,忌含色素、添加劑、防腐劑等食品。疾病平穩后進食,益食白蘿卜、紅棗粥、綠豆粥、水果及新鮮蔬菜等。
3.2 起居有節 調適溫寒,避免著涼感冒,避免烈日下久曬,注意休息,避免勞累,預防感冒,適當鍛煉,避免強力負重,增強體質,提高抗病能力,防止復發。
3.3 情志平衡 保持穩定心態,緩解內心恐懼及壓力,避免動怒及心浮氣躁。
過敏性紫癜屬于蒙醫血癥范疇 ,病位主要落于黑脈,累及周身脈道、皮膚、關節和臟腑,其病因為琪素希拉熱,因此該病本質為“熱”性,是“熱”傷黑脈之脈道或惡血增盛,瘀滯于黑脈,脈口擴張出現皮膚及機體各處出血癥狀。即使臨床上蒙醫根據病因把過敏性紫癜分為齊素希拉偏盛型,巴達干赫依偏盛型,協日烏素偏盛型等 3 種證型。但無論哪一證型,惡血增盛是其主因,所以,清血熱是治療成功與否之關鍵。依據“疾病入侵六門論”的理論,多采用病證結合、局部與整體結合的宏觀平衡療法,內外兼治,降低復發率[7]。但對于嚴重腹痛、嘔吐、便血、關節腫痛、皮下水腫等急重癥給予糖皮質激素治療,可縮短過敏性紫癜病程[8],但對于降低復發率無顯著效果[9]。因此提高蒙藥起效時間,防治疾病復發迅速減輕患者的痛苦是目前最需要解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