莉莉吳
一
2009年,我憑借高分輕松考入了省重點高中。
在開學第一天,大家彼此熟悉的間隙,班主任忽然用贊許的語氣讓我和另外幾個同學站起來給其他人認識下,而我們幾個起先是窘迫而慌亂地面面相覷,然后不約而同地換成一副淡定的面孔任人打量:在這個實力為尊的高中,入學成績比較好的我們本來就應該驕傲的吧,畢竟優秀什么的,可是一種公認的榮光啊。
現在想想,我在上高中以前一直都是很優秀的,小學是市三好學生,初中成績從來沒有掉出過年級前十,一路順風順水,小打小鬧地升入高中,還是重點班,這在我那幫親戚眼里已經是“一只腳邁入了名牌大學”的節奏了……15歲的我,天真,驕傲,不可一世,真的以為這世上有不用努力便可抵達的巔峰!
很快地,我便被現實打了臉。高一第一次月考,我僅僅考了年級70名,這看起來還過得去的成績,卻是對入學年級前10的我一種無上打擊:要知道,坐在我前面整天無所事事的那位都考了年級52名!世界很快顯露出了榮光以外的樣子,背完了整本牛津字典的“英語達人”,物理每次滿分的“物理學家”,生物早已自學到可以毫不費力翻看文獻的“小孟德爾”……我坐在這群人中間,所有的小聰明都無濟于事,便只能裝著無所謂的樣子坐在角落,看一些傷春悲秋的書。
而那個時候別的同學在做什么呢?好像每個人都不喜歡聽講,不喜歡別人說自己刻苦,大家都裝作輕松的樣子嘻哈打鬧,我便也跟著一起在課堂上悶頭大睡,哪怕從心底明白這些人回去會挑燈夜戰,也不曾再努力過半分。古人總說,“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我的名次便一路順理成章地從年級前100滑到200、300,最后500名開外,成了整個火箭班的笑話。
至今記得那一年的夏天,雨水特別多,我一個人坐在靠角落的位置,再沒有人過來找我說話。窗外雨聲滴滴答答,內心的孤獨便和空氣里的青草味一起發酵,是這樣無比綿長和厚重的夏季……
二
高二開學,我理所當然地被調到了普通班,和從前的同學有了兩層樓的距離。
內心的沮喪和不甘心都是有的,卻并沒有深刻到讓我徹底覺悟的程度。我依然坐在靠窗的位置,在每節聽不懂的數學課呼呼大睡,然后在下課鈴敲響的時候第一個沖出教室,趴在走廊上呼吸新鮮空氣,假裝看不到老師恨鐵不成鋼的眼神……好像只有這樣,才能維持住浮世安穩、現世靜好的假象。
可逃避終究是無用的。在我又一次去辦公室補交作業的時候,意外地碰到了同樣去辦公室的高一同學,他是那么意氣風發地看了我一眼,然后告訴自己旁邊的同學:“喏,這就是我跟你說的調出我們班去普通班的那個,呵呵。”要怎么形容那種羞恥感呢,好像忽然之間,我赤身裸體地暴曬在陽光下,所有的丑陋都無處可躲,連尖叫都只能成為嗓子眼里一聲嗚咽,也只有那一刻,我才清楚地認識到,我所以為他人的不在乎,只有我自己不在乎而已!
重新回到教室的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前幾天發下來總分和名次寫出來貼到了課桌上:407分,547名,而在下一次成績出來前,我并不準備換掉它——“要躲避掉嘲笑和恥辱的方法只有一個,就是戰勝它。”
我的切入點是從高一就開始差的數學。先翻找出來高一的數學書,然后跑書店去買了一大摞資料,最后是充電小臺燈和超厚筆記本。我便就這樣從數列開始學起,一點點地往下啃,不會做的題就翻后面的答案,看別人是從哪個條件入手的,自己再做一遍,心底竟然也可以發出“原來也并沒有多難”的感慨來……那一次,我的數學成績是97分,是我升高二的第一次及格。
而這一切不過是剛剛開始。我做題速度很慢,在強行提速訓練一陣子后,分數卻并沒有多大的提高,反而是自己整個人都疲憊不堪,這樣的困境還是被數學老師一句話點醒:“你找到適合自己的做題節奏就行了。”我便真的不再在意其他人的速度,只是沉下心來慢慢寫,保證了自己做過的題百分百的正確率……升高三前,我的數學成績終于穩定在120分左右,而那個時候,我的一本習題集已經被前前后后翻了8遍,布滿了紅色、黑色、藍色的筆記。
“身處在有限的時光中,描繪出笨拙的自己,現在只要這樣,便足夠了。”在日記本上寫下這句話的我,成績剛剛夠500分,理綜一塌糊涂,除了一腔熱血,一無所有。
三
高三的冬夜,漫長得像是一條河。
我每天要在自習室做卷子做到11點,然后哆哆嗦嗦地抱著肩膀拜托宿管阿姨開門,兔子一樣溜進去,踮著腳洗漱,盡量不發出一點聲響,最后躺在床上睜著眼睛無聲地背單詞,而宿舍的另一頭,室友的呼吸深深淺淺,好像隔了一整個海洋的風,聽不真切……是這樣布滿荊棘卻無可奈何的生活。
早上6點鐘起床,做早操,讀英語,然后用最快的速度吞咽下一個包子,把前一天不會的題全部標紅,趕在老師進教室前去辦公室問清楚……我的每一秒都幾乎被學習計劃塞滿,連課桌上都是貼著大大的標語:“我唯一擔心的,便是現在的我配不上自己所承受的苦難。”
遺憾的是,見效甚微。那時候的大家都知道,對理科生而言,“得理綜者得天下”,可我偏偏就是理綜不好,300分的滿分,不管怎么努力,撐死考150分,簡直就是受到了巫婆的詛咒!所以在又一次失敗后,我的心理防線終于徹底崩潰,直接收拾了書包沖回家,告訴父母,我不讀書了。
哪怕是現在,我也忘不了父母那時候卑微又討好的神情:他們懇求我試一試,懇求我再堅持最后一年,甚至還故作輕松地說考上三本也沒關系,他們一定不會怪我的……我在那樣的溫柔里痛哭流涕,整整一晚都無法入眠——“面對如同黑夜的明天,我能做的,不過是無聲無息地被吞沒,抑或是化身為光芒去劈開它罷了。”
我選擇的是在第二天返校。
很顯然,“題海戰術”對我的理綜搶救無效,我便也不再強求,反而是一心一意翻看老師發下來的卷子,把每一題的標準答案寫在卷面空白處,認真研究別人是怎么答的,答題格式怎么樣,然后死記硬背下來……這種蠢方法幾乎受到了全班的嘲笑,而我是神話里推石頭的西西弗斯,眼中除了目標,空無一物。
也不是不會難過。在摸到自己食指和中指上的繭子的時候,在又用完一盒筆芯的時候,在喝咖啡喝到吐的時候……那份孤獨是從空氣間隙里鉆出的巨蟒,勒得人幾乎不能呼吸:明明我可以擁有更舒服的青春,卻又是為什么要如此努力啊?前面的女生每天下課在桌子上壓腿,旁邊的男生每次上課都要偷吃胡蘿卜,周圍的人都在談論人氣明星和電子游戲,我在這樣的普通班里,到底是在不甘什么啊?
“可是,不是這里!我所能抵達的遠方,絕對不是這里!”在那些幾乎支撐不下去的時刻,我的確是這樣一遍遍吶喊著走下去的。
理綜成績開始慢慢爬上200分,然后是220分,最后穩定在240分左右,老師們也已經很習慣拿我的卷子給同學們示范什么是標準答題格式……我坐在臺下,扭頭看窗外的香樟,每一株都亭亭如蓋,嗯,又是夏天了呢。
四
寫到這里,有很多事情基本可以一筆帶過:我在一所“211”大學就讀,每天要寫很多的作業,看很多的書,還要聽導師念叨很久的心靈雞湯——他說人生總是孤獨的,熬過了,便是海闊天空。
像是在說我的高三,也像是我所有即將經歷的人生。我們都將彳亍前行,一點點把所有的孤獨熬成歲月里閃閃發亮的星光,熬過所有的不愉快,熬過所有的不幸運,那些自卑也好,沮喪也罷,通通咀嚼了吞咽下去,然后沉默著前行,等待一場來自心底的盛放……要記住,我們都如此孤獨,可我們也都無比強大,只是要等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