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心泉
猶記得《阿甘正傳》中那頗具象征意義的羽毛,它偶然地飄到阿甘的手中,拉開了影片的序幕;又在阿甘回顧完他那頗具有傳奇色彩的一生后。悄悄地隨風飄走,像極了阿甘在影片末的詰問:“人生到底是命運必然的安排,還是無數偶然作怪?”
“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生活也確乎如此。你永遠不知道下一秒會碰到何人何事,你的人生會走向何方。柳傳志曾經的夢想并不是辦什么公司,而是成為一名飛行員,可是造化弄人,因為一些黑幕,他失去了當飛行員的機會。那他的人生是不是就此打住,再無出頭之日了呢?并不是,他發憤圖強,創辦了聯想。已76歲高齡的柳傳志,再回首過去的歲月,不免感嘆與感謝這偶然的變故:“要是那時我成了一名飛行員,指不定什么時候退役了,那么現在我就是一名普通的維修工人了,哪還有現在的聯想?”這頗有些“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的滋味在里面,全是猝不及防之事,全是不可預料之事。仿佛生活是一枚巨大的骰子。無意中擲到了哪一面,事情就往哪方面發展;骰子不停地被擲,事態也就不停地變化。然而,你似乎并沒有辦法決定這骰子停在哪一面。也無從可知這一面是不是好的一面。這樣說來。偶然的、全然不可預料的生活中,豈不是沒有什么值得我們為之努力的地方了?
生活又好像全是必然。在你遇到不順心的事時尤會這樣感慨。你可能會在這物欲橫流的世界中嘆息一聲自己怎么生來不是富二代,也可能會遺感自己怎么不是天賦異稟的神童。《雷雨》中的魯侍萍面對自己親生兒女相愛的事實痛心疾呼:“命!這都是不公平的命造成的!”祥林嫂也會去寺廟捐一條門檻,祈禱自己不要下地獄接受命運的折磨。木心先生在《文學回憶錄》中也談道,希臘悲劇的通識和基調,是一切都無法抵抗的命運。這樣說來,既然人生的得與失都好像是必然無法更改的。豈不是我們沒有什么努力的必要了?
不,答案是否定的!最終決定你將成為怎樣的一個人的,不是偶然與必然的人事,而是你對待它們的態度和處理方法。換言之,決定你人生高度的,是偶然與必然背后的你的行動力。偶然也好。必然也罷,如果你在命運面前聽天由命,無所作為,必將一事無成。
不是所有的落榜飛行員都創立了聯想這樣的大公司,也不是所有的邂逅都能成就如蘇小小和阮郁這樣一對璧人。偶然也許會給你帶來挫折,打斷你的規劃,但未嘗不是新的轉機,人生可以有多種選擇,此路不通自有他路可走,只要你自強不息,勇于探索,不停地行走在路上,總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時候。試想,如果柳傳志在飛行員夢破滅之后一蹶不振,怎會有聯想的誕生?偶然,有時也是天賜良機,更要果敢行動,及時抓住,才能如虎添翼,錦上添花。否則,你失去的,小則是那一晃而逝的靈光一閃,大則是那可遇不可求的機緣。試想,當蘇小小的油壁車驚嚇到阮郁的青驄馬時,如果阮郁只停留于那驚鴻一瞥的念想,那稍縱即逝的良緣豈不是成了終身的遺憾?把視野放宏大一點,人類歷史不也是一樣嗎?“亞歷山大東征,要是再往前走一段呢?就能在戰國晚期與秦相遇,那會發生什么事,現在又會變成什么樣?到漢朝,中國完成了兩次統一,領土和思想的統一,對整個人類來說,這是不是好事?特別是漢朝的獨尊儒術,如果換成春秋那樣的百家爭鳴,那又會是什么樣?在每個歷史斷面處,你都能找到一大堆丟失的機遇。《三體》中的羅輯早早給了我們答案。
再回到必然。確實,對于世界的“必然性”我們似乎無力扭轉。無法抗拒。正如基于漢朝當時的政治經濟文化環境,選擇“獨尊儒術”是歷史的必然趨勢那般,春秋戰國時期的百家爭鳴與不可能獨尊儒術,則是那個時代的必然選擇。這也就決定了孔子縱然歷盡艱辛,頻繁游說于各諸侯國之間,卻無法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負。可孔子并沒有選擇退縮,仍然樂觀向上,堅持自己的理想,甚至是“知其不可而為之”。這讓我想到了《老人與海》。大海是人生的象征,老人與海的斗爭,是人與自己命運的斗爭。雖然孔子和漁夫圣地亞哥都沒能達到他們最初的目標,難道就可以說他們一無所獲了嗎?難道他們的人生就是失敗的嗎?“人也許無法戰勝宿命,卻不可屈服于命運,這,正是人的高貴之處。”孔子的高貴與偉大,不正是由他的行動成就的嗎?
“人生到底是命運必然的安排,還是無數偶然作怪?”阿甘的行動告訴了你答案。如果你也能像阿甘那樣,把自己所有的智慧、信念、勇氣集中在一點,什么都不顧,在人生之路上不停地奔跑、前行,你終會發現,我命由我不由天!
點評
命運是偶然,還是必然,自古以來便是人們探討不休的命題。種種看似不確定的因素,讓許多人將隨波逐流作為處世之道,美其名曰“服從命運的安排,順天應時”,究其實質,卻是對自身行動的取消,將生命置于虛無消極的狀態。作者在本文中,立足于偶然與必然之論,又果斷跳出,提出“決定你人生高度的,是偶然與必然背后的你的行動力”的觀點,擲地有聲。柳傳志面對命運之偶然,果敢行動,及時抓住,才如虎添翼,錦上添花;蘇小小偶遇阮郁,不只停留于一時之念想才成佳緣。這是以行動制偶然之例。孔子面對“知其不可而為之”的窘境,依然游說各國諸侯;圣地亞哥與海斗爭,雖然一無所獲,卻贏得精神的崇高。這是以行動破必然之例。以充實的論據為基礎,作者再道出“在人生之路上不停地奔跑、前行,你終會發現,我命由我不由天”一句,既是在結構上對前文所提出的論點的呼應,又是在主題上做進一步的深化,有讓人深思之效,又有使人警醒之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