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鐵光
摘 要:高職院校專業群建設存在的問題既造成了高職畢業生結構性失調,又影響了高職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這對相關產業的優化升級和經濟社會的發展造成了一定的影響。湖南外貿職業學院根據 “一帶一路” 國家發展戰略,結合湖南產業結構發展的趨勢,主動適應市場的需求變化,有效提升專業群服務產業能力,取得了明顯效果。
關鍵詞:高職院校;專業群;服務產業
近年來,高職教育雖然得到了十分快速的發展,但就業困難仍然是高職院校面臨的突出問題,究其原因,高職院校專業設置與市場需求錯位是導致就業難的關鍵因素。如何使高職院校專業設置緊密對接經濟社會中的產業結構,按照產業、行業發展要求使高職學生健康、全面發展,這是我們迫切需要認真研究并解決的重要問題。
高職院校專業設置存在的主要問題
1.1專業與產業對接不夠緊密
目前高職院校普遍存在學校專業布局涉及面過的問題。湖南外貿職業學院原有24個專業,涉及到財經商貿、文化藝術、電子信息、交通運輸、旅游、食品藥品與糧食等6個專業大類,陶瓷藝術、皮具設計、食品安全第三方監管等專業與現代商貿、電子商務、旅游服務、國際財經產業的對接不緊密。在經濟新常態、“互聯網+”背景下,商貿流通加快推進了傳統商務企業轉型升級,網絡零售、跨境電子商務、旅游信息化等新業態層出不窮,呼喚著更多合符需要的專業人才,而學校當開設適應新業態人才培養的專業稍顯不足。
1.2專業間發展存在不均衡性
近年來,專業發展態勢越來越明顯地呈現出強者愈強、弱者愈弱的“馬太效應”。湖南外貿職業學院重點建設的國經經濟與貿易、商務英語、會計等專業規模越來越大,教學條件和辦學質量也越來越強,而適應產業升級的新興專業發展過慢,專業之間的這種非均衡性在一起程度上制約著學校質量、效益的協調發展。
1.3專業資源配置共享度不夠高
學校原有的專業群的專業結構不太合理,部分教學院(系)的專業跨度過大,資源共享性較差,也難以適應產業集群發展的新要求。
1.4特色專業(群)核心競賽力不夠強。
學院每個專業群重點打造一個特色專業,并以特色專業為龍頭,較好地帶動了專業群的共同發展,但仍然面臨特色專業(群)體系建設不夠系統,標志性成果不夠,特色專業(群)的內涵建設還需要進一步提升的問題。
專業群建設的基本思路
專業群的建設必須主動適應經濟結構轉型升級新常態需要,湖南省高職院校應以服務湖南經濟社會發展、以提升專業服務產業能力、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為目標。高職院校要通過專業群對接產業鏈、優化專業結構,著力調整專業結構與布局,打造深度融入產業鏈的專業群,這樣才能真正形成對接產業緊密、專業特色鮮明、適應并引領產業轉型升級需要的特色專業體系。
湖南外貿職業學院立足服務湖南開放經濟發展,深度對接現代商貿產業、現代電商產業、現代旅游產業和現代財經產業,遵循“專業基礎相通、技術領域相近、職業崗位相關、教學資源共享”的原則,通過新增、撤消、調整等方式,建立了適應產業結構調整的專業群動態調整機制,形成了深度對接區域現代服務業發展的國際商貿、國際電商、國際旅游、國際財經四大專業群。通過深化工學結合、訂單主導人才培養模式改革,以職業崗位群能力要求為依據,融入行業職業資格標準,構建了“基礎共享、核心分立、拓展互選、能力遞進”的專業群課程體系。通過以資源共享為平臺,重組校內實訓教學條件,校企共建了共享性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和校外實習實訓基地。通過以名師大師為引領,以“雙師素質、教學能力、國際視野”培養為重點,建設了一支素質優良、數量充足、結構合理的師資團隊。通過近幾年的專業群建設,有效提升了專業群服務產業集群,并引領產業發展的社會服務能力。
專業群建設的基本原則
3.1對接產業原則
特色專業群建設應與社會需求一致,緊密對接當地的傳統優勢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特色產業,形成與產業深度融合的專業群體系,推動人才培養與產業深度融合。
3.2優先發展原則
每個專業群要確定優先發展的特色專業,特色專業建設要做到政策優先、資金優先,以確保特色專業建設領先發展,并通過特色專業建設帶動專業群其他專業的建設與發展,以推動整個專業群的建設與改革,提升和引領相關行業的發展。
3.3校企共建原則
專業群建設要以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為重要切入點,專業群核心專業要與行業龍頭企業進行深度合作,在專業結構調整、人才培養方案制定、課程建設等方面與企業深度合作,要充分利用企業資源合作共建專業群,通過創新產教融合模式不斷深化專業內涵建設。
3.4資源共享原則
特色專業群建設要在優化專業結構的基礎上,整合現有的專業建設資源,推動相關專業資源共建、共享,通過充分發揮課程、師資、場地設備、企業資源的最大利用率,提高專業群建設的整體效率。
3.5協同創新原則
專業群建設要創新校企合作辦學機制體制,形成人才共育、過程共管、成果共享、責任共擔的緊密型合作辦學機制,凝練辦學特色,要以學校的示范特色專業群為核心,帶動學校相關專業群的發展。
專業群建設的主要內容
4.1建立預警分析、快速響應專業調整機制
——建立專業設置預警機制。高職院校要建立專業設置預警信息庫,預警信息涵蓋專業結構、人才需求、就業狀況、人才培養規模、變化趨勢和供求狀況等。學校要完善教學質量年度報告制度,建立專業建設年度評估制度,以便有效監測人才培養與產業需求的適配程度,為優化專業布局、調整人才培養方案等提供信息服務和決策建議。
——建立專業調控快速響應機制。高職院校要依據產業結構調整升級方向布點專業,如湖南外貿職業學院面向外經貿產業、電子商務產業、旅游服務產業重點開發了國際經濟與貿易、商務英語、國際商務、電子商務、移動商務、導游(國際方向)等專業,限制和淘汰社會需求不足的專業,停辦皮具設計、商檢技術、高速鐵路客運乘務、應用日語等與學校發展功能定位、區域及產業發展要求不相適應的專業,
——建立專業動態調整機制。高職院校要緊跟產業發展需要,及時發現相關行業的新情況、新業態、新技術,根據產業發展變化淘汰落后專業,釋放專業群的集成資源,形成滾動發展和專業漸進拓展。要瞄準行業相關崗位對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需求,及時調整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真正構建適應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專業動態調整機制。
4.2完善工學結合、訂單主導人才培養模式
高職院校要搭建職業教育集團平臺,依托相關行業企業,探索訂單培養、聯合培養、現代學徒制等多樣化的人才培養模式。湖南外貿職業學院的國際商貿專業群與廣東新航線跨境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即阿里巴巴合作伙伴)等企業進行了校企深度對接合作,共同實施教學、頂崗實習與就業培訓一體化,踐行六雙六緊貼的人才培養模式;國際電商專業群與湖南天品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深圳阿百電子商務有限公司進行深度合作,基于校企合作搭建校園電商實戰平臺和企業電子商務生產性實習平臺,推行項目驅動式教學,構建基于校企深度融合、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全面對接的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
基于工學結合人才培養的基礎上,要推進評價模式改革,制定各專業人才培養質量評價標準,建立學校、企業、行業、學生家長等多方參與的質量評價體系,建立頂崗實習跟蹤監控機制和畢業生質量跟蹤調查機制,廣泛吸收行業企業參與質量評價,建立第三方對專業的評價。
4.3深化課程體系改革
高職院校一是要根據有關教學標準的要求,參考國際先進標準,結合企業崗位規范和職業標準,校企合作共同開發或完善專業教學標準、課程教學標準和課程考核標準等,特色專業群核心專業的教學標準應達到國內領先水平。二是要以高素質高技能人才需求為核心,面向學生職業生涯,按照“業務流程導向、職業能力主線、項目任務載體”的建設思路,著力建設基于工作過程和業務流程的項目化專業課程體系;三是要對接行業產業及其發展的新業態,根據專業群面向的特定服務領域,明確各專業之間的依賴關系,深入分析專業群核心專業和相關專業課程的共性與差異性,建設專業群共享課程、專業群特色課程、專業群互選課程三個模塊,構建三輪驅動的專業群課程體系;四是要重點建設專業群優質核心課程,豐富課程資源。
4.4加強專業內涵建設,打造對接產業、特色鮮明的專業群
高職院校要按照“對接產業(行業),工學結合,提升質量,推動職業教育深度融入產業鏈”的發展思路,立足區域經濟,對接相應產業,以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提升專業服務產業能力為根本任務,不斷優化專業結構。
湖南外貿職業學院響應湖南“一帶一部”和“創新引領、開放崛起”的發展戰略,對接湖南現代服務業中的外經貿、電子商務、旅游服務和商務咨詢等產業,構建了國際商貿、國際電商、國際旅游、國際財經4個特色專業群,并充分發揮專業群集聚效應,整合教學資源,以特色專業建設為核心,提升專業群整體建設水平。
學校以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為核心,引領商務英語、國際商務、報關與國際貨運等業務領域相近的相關專業發展,形成學校最具實力和品牌影響力的國際商貿專業群;以電子商務(跨境方向)專業為核心,引領電子商務、市場營銷(網絡方向)、移動商務、電子商務技術等對象相同、技術領域相近的相關專業發展,形成學校行業特色鮮明、品牌影響力大的電子商務專業群;以旅游管理(國際方向)專業為核心,引領酒店管理(涉外方向)、空中乘務(國際航空服務方向)、導游(國際方向)、會展策劃與管理 (國際會展方向)等服務領域相近的相關專業發展,形成學校最具實力和品牌影響力的國際旅游專業群;以會計(涉外方向)為核心,引領財務管理(涉外方向)、財務管理(成本管控方向)、國際金融、投資與理財(國際投資方向)、會計信息管理等對象相同、技術領域相近的相關專業發展,形成學院最具實力和品牌影響力的國際財經專業群。
高職院校要在辦學條件、師資隊伍、經費投入等方面給予專業群建設更多政策傾斜,確保學院特色專業群優先發展,特色專業重點培育。特別是要創新工學結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建立良好的校企合作長效機制,構建專業群資源共享機制,全面提升了專業群核心競爭力,從而引領學校專業群全面發展,真正全面提升專業群服務產業的能力。
【參考文獻】
[1]蔣心亞,魯武霞.專業轉型升級:高職院校內涵提升的實踐超越 [J].職業技術教育,2011,(34).
[2] 楊善江.產業調整視角下的常州高職教育園區專業群建設[J].職業技術教育,2012,(2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