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金磚國家數字經濟研究報告

2018-01-20 02:57:01中國互聯網協會金磚國家數字經濟研究中心
互聯網天地 2017年9期
關鍵詞:經濟發展

□ 文 中國互聯網協會金磚國家數字經濟研究中心

1、什么是數字經濟

以計算機、網絡、通信為代表的現代信息技術革命催生了數字經濟(Digital Economy)。數字技術日新月異,應用潛能全面迸發。目前,數字經濟正處于高速增長、快速創新并廣泛應用到其他經濟領域的發展階段,提高了經濟效率、促進了經濟結構加速轉變,成為全球經濟發展的重要驅動力。

為了幫助讀者認識數字經濟,了解數字經濟的概念、發展過程、產生影響、評價方法等,本章將從數字經濟相關概念和理論的角度,依次介紹數字經濟的內涵和外延、數字經濟的時代演進脈絡、數字經濟成為發展新動能和數字經濟發展水平的量化分析。

1.1 數字經濟的內涵和外延數字經濟的概念

以使用數字化的知識和信息作為關鍵生產要素、以現代信息網絡作為重要載體、以信息通信技術的有效使用作為效率提升和經濟結構優化的重要推動力的一系列經濟活動[1]。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金融科技與其他新的數字技術應用于信息的采集、存儲、分析和共享過程中,改變了社會互動方式。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的信息通信技術使現代經濟活動更加靈活、敏捷、智慧。

數字經濟的內涵

綜合國際社會關于數字經濟概念的研究成果,以及數字經濟融合創新發展的實踐,按照經濟業務與網絡活動的結合程度,并考慮產品服務和業務活動的特點,數字經濟的層次結構劃分為兩大部類:基礎部類與融合部類。如圖1。

基礎部類主要體現數字技術對經濟的支撐作用,包括ICT基礎設施層和互聯網經濟活動層,具體包括硬件設備(如計算機、網絡通信、集成電路、應用電子等),軟件服務(如基礎軟件、應用軟件以及信息系統集成等)等。

融合部類主要體現數字技術對經濟的具體影響,包含面向產業鏈數據流轉、業務服務的中介平臺服務層和面向細分產業定制的應用服務層。同時,產業融合對原有的產業分類產生新的影響,逐漸形成傳統業務為主、在設計、銷售、運維等環節部分應用數字技術的傳統產業,以及基于數據開展數字化業務的全新產業,參照國民經濟分類標準仍可分成工業、農業和服務業三大類。

圖1 數字經濟的層次結構

驅動數字經濟的關鍵要素

數據正在成為驅動經濟增長的重要生產要素。大數據和云計算等的融合推動了物聯網的迅速發展,實現了人與人、人與物、物與物的互聯互通,導致數據量呈現爆發式增長。海量多樣數據為商業模式的進一步優化、生產方式的效率、生產力的演進提升提供了廣闊的想象空間。

數字基礎設施正在成為提升經濟效率的新興基礎設施。在工業經濟時代,經濟活動架構在以鐵公機(鐵路、公路和機場)為代表的物理基礎設施之上。數字技術出現后,網絡和云計算成為商業運行必要的信息基礎設施。隨著數字經濟的發展,數字基礎設施的概念更加廣泛,既包括了信息基礎設施,也包括對物理基礎設施的數字化改造。

數字素養正在成為增強經濟能力的重要要求。隨著數字技術向各領域滲透,勞動者越來越需要具有“雙重”技能——數字技能和專業技能,具有較高的數字素養成為勞動者在就業市場勝出的重要因素。對消費者而言,若不具備基本的數字素養,將無法正確地運用信息和數字化產品、服務,成為數字時代的“文盲”。提高數字素養既有利于數字生產,也有利于數字消費。

多角度理解數字經濟

首先,數字經濟的發展以創新驅動為內核、以協調包容為要義、以開放合作為基礎、以安全可信為前提、以造福人民為宗旨。

其次,數字經濟將成為推動全球化的新平臺。數字經濟具有天然的全球化特征,能夠擴大貿易空間,提高資本利用效率。各國有望通過數字市場的不斷開放,加速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相互融合,實現互利共贏。

最后,對數字經濟的理解,除了通過其產出在GDP中所占的比例來認識和判斷其發展狀況,還應從統計測算優化、社會分工合作、行業供給與需求、產業經濟結構的復雜性、管理模式變革、法律制度跟進完善等多個維度全面分析。

1.2 數字經濟的時代演進脈絡

“數字經濟”并不是現在才有的概念。早在上世紀90年代中期,美國經濟學家唐·塔普斯科特就出版了一本名為《數字經濟》的著作,同時美國商務部也發布了關于數字經濟的第一份報告《浮現中的數字經濟》。但是現在重新再提數字經濟跟過去提的數字經濟有著天壤之別。

數字經濟萌芽——互聯網信息技術的興起

數字經濟以互聯網信息技術的發展為依托。1969年,美國四所大學的四臺大型計算機首先被聯接起來,成為全球第一個計算機網絡即阿帕網(ARPA)。20世紀80年代,在阿帕網的基礎上通過TCP/IP協議形成了全美范圍的計算機廣域網。之后又和全球各地的計算機連接,形成了全球范圍的因特網,也就是數字經濟發展的技術基礎—互聯網。

數字經濟加速發展——20世紀90年代至21世紀初

20世紀90年代,隨著互聯網技術的商業化,數字經濟迎來第一個發展高潮,數字經濟理念在全世界流行開來。由于萬維網的普及,大量資金投入互聯網企業,美國涌現出一批信息產業巨頭公司。在世界經濟不景氣的當時,數字經濟為美國創造了經濟持續高速增長、低失業率和低通貨膨脹率并存的新經濟神話。雖然2001年互聯網泡沫中,不少電信、電子和互聯網企業倒閉,但是數字信息化的普及應用和發展是大勢所趨,也催生了Google、Facebook等互聯網巨頭。

移動互聯網時代的數字經濟——2008年之后

2008年受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經濟發展急需新的增長點,互聯網的接入方式開始從固定走向移動,終端從PC走向智能手機,應用模式從Web走向App,服務方式從服務器走向云計算,應用從消費娛樂走向金融、生產等領域,互聯網逐漸向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滲透,和傳統產業的融合開展得如火如荼,數字經濟正在成為發展的新動能。

1.3 數字經濟成為發展新動能

隨著實體經濟加速向以數字經濟為重要內容的新經濟轉變,數字經濟成為受全球關注的新經濟、新業態、新動能,不僅是經濟發展的新動能,同時也是社會發展的新動能,深刻改變著全球經濟格局、利益格局和安全格局。

數字經濟對經濟發展的影響

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數字技術正在加速與經濟社會各領域深度融合,世界主要國家都把互聯網作為經濟發展、技術創新的重點,把互聯網作為謀求競爭新優勢的戰略方向。

數字經濟促進實體經濟轉型升級。隨著信息通信產業的發展,數字經濟發展的基礎條件逐步完善,為產業融合發展提供了條件。

數字經濟促進創新創業。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帶動下,全球在數字經濟領域形成新一波創業創新浪潮,創業群體迅速擴大。數字經濟的發展孕育了一大批極具發展潛力的互聯網企業,成為激發創新創業、帶動就業的驅動力量。

數字經濟促進綠色發展。信息通信技術有助于節能減排,促進綠色發展。一方面,信息通信技術自身的發展有助于減少社會經濟活動對部分物資的消耗。另一方面,將信息通信技術應用于其他產業可以帶來更大的節能效果。

數字經濟對社會發展的影響

數字經濟帶來的社會效益,包括對社會就業的影響、對縮小發展鴻溝的幫助、對社會治理模式的改變等,將遠遠超過其創造的行業價值。

數字經濟深刻影響就業結構,一方面,部分就業領域會隨著產業轉型、商業模式變革消失,部分中低技能崗位會被機器取代;另一方面,數字技術也會創造新的商業模式和就業方式,未來的市場將在用戶價值挖掘、技術優勢和模式等方面有所創新。總的來看,數字經濟對就業容量的激活效應和消減效應基本持平,但是隨著數字經濟的發展,對就業結構產生重大調整。

數字經濟將克服地理障礙,有效消弭不同地區間的發展鴻溝,為后發城市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智慧民生的普及讓全民參與社會治理成為可能。

數字經濟改變著產業監管體系,促使傳統的監管制度與產業政策加快創新步伐。數字經濟發展,促進了政府部門加快改革不適應實踐發展要求的市場監管、產業政策,同時促進監管體系的創新與完善,為數字經濟發展營造良好的環境。

數字經濟也改變著社會治理模式,促使社會治理模式從單向管理向雙向互動、從線下向線上線下融合、從單純的政府監管向更加注重社會協同治理轉變。

1.4 數字經濟發展水平的量化分析

隨著數字經濟的深入發展,需要對互聯網發展的經驗進行及時總結和歸納,并對互聯網經濟進行更為深入的理性分析和定量研究,進而準確、全面的把握互聯網發展規律,制定出適宜的發展規劃和政策。

對數字經濟的測算方法尚在發展中,綜合國際社會相關研究成果,本報告認為,數字經濟的測算主要包括基礎部類和融合部類兩大部分。其中,基礎部類與現有信息通信產業的重合度較高,可以通過現有統計體系直接進行采集和測算。融合部類的測算有多種方式,如從資本角度考察資本投入的投入產出方法、從網絡角度考察網絡依賴程度的折算法等。投入產出方法是指通過適當的函數形式表示出經濟體的投入產出關系,并根據要素投入、生產率增長與產出增長之間的數量關系來推算出邊際產出。現實中,互聯網能夠改善傳統產業的信息傳輸和資源配置效率,還能夠實現最優化的生產要素配置,所以僅采用投入產出的方法無法完整包括網絡經濟產生的效益。折算法根據不同部類對網絡的依賴程度,進行不同分類行業的折算,將融合部類發展水平評估分解為產業對網絡依賴程度的測算問題和行業產值折算比率兩個問題。

2、基礎:數字基礎設施建設

數字基礎設施是發展數字經濟的基礎,本章首先介紹全球數字經濟基礎部類的發展態勢,然后以中國為例詳細介紹基礎部類中信息通信產業,包括硬件設備(如計算機、網絡通信、集成電路、應用電子等)和軟件服務(如基礎軟件、應用軟件以及信息系統集成等),互聯網基礎資源數據以及網絡信息技術創新應用的情況。

圖2 ICT制造業細分領域銷售收入增速

圖3 ICT支出規模及增速

2.1 支撐數字經濟發展的ICT基礎日益普及

國際金融危機以來,全球電子信息制造業和信息通信服務業進入平穩增長期。ICT制造業各細分領域收入增速下降,2015年除了可穿戴設備收入增速達到20%以上之外,半導體、手機、通信設備、服務器和電視等細分領域呈現低速增長的態勢。如圖2。ICT支出來看,Gartner數據顯示,2015年全球ICT支出減少5.8%,除數據中心系統增長1.8%之外,其他行業均出現負增長。如圖3。

中國的數字基礎設施日益普及,信息產業規模全球領先,數字經濟蓬勃發展,涌現一批國際領先企業。中國有7.3億網民、482萬多家網站,網絡深度融入經濟社會發展、融入人民生活。

硬件設備產量持續增加

據工信部統計,2016年全年生產手機21億部,同比增長13.6%,其中智能手機15億部,增長9.9%,占全部手機產量比重為74.7%。生產移動通信基站設備34084萬信道,同比增長11.1%。全年生產微型計算機設備29009萬臺、彩色電視機15770萬臺。其中液晶電視機15714萬臺,增長9.2%;智能電視9310萬臺,增長11.1%,占彩電產量比重為59.0%。

電子元件行業生產穩中有升。全年生產電子元件37455億只,同比增長9.3%。電子器件行業生產平穩增長。全年生產集成電路1318億塊,同比增長21.2%;半導體分立器件6433億只,同比增長11%。光伏電池7681萬千瓦,同比增長17.8%。

軟件信息服務較快增長

2016年中國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完成軟件業務收入4.9萬億元,同比增長14.9%。信息技術服務收入增長較快。信息技術服務實現收入25114億元,同比增長16%。其中,運營相關服務(包括在線軟件運營服務、平臺運營服務、基礎設施運營服務等在內的信息技術服務)收入增長16.1%;電子商務平臺技術服務(包括在線交易平臺服務、在線交易支撐服務在內的信息技術支持服務)收入增長17.7%;集成電路設計增長12.7%;其他信息技術服務(包括信息技術咨詢設計服務、系統集成、運維服務、數據服務等)收入增長16%。

2016年嵌入式系統軟件收入平穩。嵌入式系統軟件實現收入7997億元,同比增長15.5%。

2016年電信業務收入完成11893億元,同比增長5.6%。電信業務總量完成35948億元,同比增長54.2%。2016年中國電信業務收入結構繼續向互聯網接入和移動流量業務傾斜。移動寬帶(3G/4G)用戶占比大幅提高,光纖接入成為固定互聯網寬帶接入的主流。移動寬帶用戶在移動用戶中的滲透率達到71.2%,比上年提高15.6個百分點;8M以上寬帶用戶占比達91.0%,光纖接入(FTTH/0)用戶占寬帶用戶的比重超過四分之三。融合業務發展漸成規模,截至12月末,IPTV用戶達8673萬戶。

2016年,在4G移動電話用戶大幅增長、移動互聯網應用加快普及的帶動下,移動互聯網接入流量消費達93.6億GB,同比增長123.7%,比上年提高20.7個百分點。全年月戶均移動互聯網接入流量達到772MB,同比增長98.3%。其中,通過手機上網的流量達到84.2億GB,同比增長124.1%,在總流量中的比重達到90.0%。固定互聯網使用量同期保持較快增長,固定寬帶接入時長達57.5萬億分鐘,同比增長15.0%。

2.2 互聯網基礎資源數據

據Gartner和IMF的數據顯示,2015年全球移動用戶規模達到75億戶,增長5.5%。

隨著互聯網產業的快速發展,中國擁有了體量巨大、種類繁多的數字基礎資源。截至2016年12月,中國IPv4地址數量為3.38億個,IPv6地址為21188塊/32。如圖4。中國域名總數為4228萬個,“.CN”的域名增長迅速,達到2061萬個,在中國域名總數中占比為48.7%。中國網站總數為482萬個,“.CN”網站數量達到259萬個。如圖5。與之相關的經營主體,IP地址分配機構、域名注冊管理機構、域名注冊服務機構、域名解析機構、IDC/ISP經營者、內容分發服務經營者等近5000家。如圖6。

圖4 中國IPv6/IPv4地址數量

圖5 中國域名分布

圖6 中國網站數量

IPv6地址持續增長,位列全球第二

截至2016年底,中國IPv4地址共計3.381億個。截至2016年底,中國有21188塊/32 IPv6地址段,同比增長2.9%,IPv6地址總量持續位列全球第二位。

域名小幅增加,“.CN”域名占比過半

截至2016年底,中國域名總數4228萬個,同比增加36.3%。其中,“.CN”域名總數2061萬,比2015年增長25.9%,約占域名總數的48.7%。

網站數量增長放緩,共計482萬個

截至2016年底,中國網站數量共計482萬個,年增長13.9%。在網站分類上,CN網站數在整體網站總數中的占比繼續提升。截至2016年底,中國網頁總量為2360億個,同比增長11.2%。

圖7 國際出口寬帶

圖8 中國網民規模和互聯網普及率

圖9 中國手機網民規模

圖10 中國電子商務交易總額及增長率

網絡服務能力提升,移動基站達559萬個

截至2016年,中國互聯網寬帶接入端口數量達到6.9億個,移動通信基站總數達559萬個,移動網絡覆蓋范圍和服務能力繼續提升。截至2016年,中國光纜線路總長度達到3041萬千米,整體保持較快增長態勢。同時,東、中、西部移動寬帶普及差距進一步縮小。截至2016年12月,中國國際出口帶寬為6,640,291Mb/s,年增長率為23.1%。自2009年以來,移動互聯網流量保持年均10%以上的加速增長趨勢。2016年,在4G移動電話用戶大幅增長、移動互聯網應用加快普及的帶動下,移動互聯網接入流量消費達93.6億GB,同比增長123.7%,比上年提高20.7個百分點。

國際出口帶寬增速加快

中國國際互聯網出口帶寬持續提升。根據統計,2016年底,中國國際互聯網出口帶寬達6,640,291Mb/s,年增長率達23.1%。如圖7。

互聯網寬帶接入端口達6.9億個,同比增長19.8%;移動通信基站新增92.6萬個,總數達559萬個;4G基站新增86.1萬個,總數達263萬個。移動互聯網接入流量消費達93.6億GB。

寬帶已成為家庭的標準基礎設施。“寬帶中國”戰略的實施,進一步促進了家庭寬帶的普及。家庭寬帶速率在不斷提升,2016年8M以上的帶寬用戶占比達到91%。智能電視等家庭基礎設備的智能化將加快傳感器在家庭的聯網和普及,包含家庭應用場景在內的建筑節能和健康醫療成為主要應用領域。

網民持續增長

截至2016年底,中國網民規模達7.3125億,普及率為53.2%。2016年新增網民4299萬人。如圖8。

截至2016年底,中國手機網民新增7550萬人,規模達6.9531億,占網民95.1%。如圖9。

2.3 數字技術在整個經濟領域持續滲透

世界經濟衰退“倒逼”以互聯網、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快速成熟并投入產業化應用,電子商務、智能硬件等新生型經濟正在全球范圍加速發展。

中國網絡零售交易額已達5.16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6%,保持全球第一。如圖10。華為、聯想、中興、騰訊、阿里巴巴、百度、京東、小米、滴滴等企業在全球地位穩步提高,本土企業在全球互聯網前十強中占據四席。“十三五”時期,中國將大力實施網絡強國戰略、國家大數據戰略、“互聯網+”行動計劃,發展積極向上的網絡文化,拓展數字經濟空間,促進互聯網和經濟社會融合發展。

移動互聯網應用加快普及

互聯網正在影響經濟體系的所有行業,通過數字信息技術能夠提高服務的質量和效率、降低應用成本,并構建全新的服務模式。在企業層面,與互聯網使用相關的業務模式正在不斷提升效率,促進新興網絡業務的飛速發展。同時,數字化正在重塑人們的生活方式,帶來更加多樣化的數字產品和服務,以及更低的價格、更有效的信息收集方式、更多的分發渠道。

圖112015-2016年中國網民網購數量比較

圖12 中國電子商務就業規模及增長率

圖132016年分享經濟重點領域市場交易額增長率

截至2016年,中國企業的計算機使用、互聯網使用以及寬帶接入已全面普及,分別達99.0%、95.6%和93.7%。在信息溝通類互聯網應用、財務與人力資源管理等內部支撐類應用方面,企業互聯網活動的開展比例均保持上升態勢。企業在線銷售、在線采購的開展比例實現超過10%的增長,分別達45.3%和45.6%。在傳統媒體與新媒體加快融合發展的趨勢下,互聯網在企業營銷體系中扮演的角色愈發重要,互聯網營銷推廣比例達38.7%。此外,六成企業建有信息化系統,在供應鏈升級改造過程中,企業日益重視并充分發揮互聯網的作用。

在個人消費領域,移動應用成為主導。據統計,移動購物仍然為市場主要驅動力,在移動互聯網市場份額中依然保持絕對優勢,占比達到68.7%。移動生活服務市場O2O(線上線下)占比為18.4%。移動旅游、移動出行、移動招聘、移動教育及移動醫療均實現70%以上的高增長,移動團購市場的增長率下降至15.2%。在移動娛樂市場份額中,移動游戲依然保持絕對優勢,占比達到76.4%。

圖14 “互聯網+醫療”進化之路

圖15 2015.12-2016.12在線教育/手機在線教育用戶規模及使用率

圖16 政務微博總體分析

圖17 中國工業機器人銷量仍保持30%的高增速

移動上網設備比例進一步增長

2016年中國網民臺式機、筆記本等傳統上網設備的使用率保持平穩,移動上網設備的使用率進一步增長,新興家庭娛樂終端網絡電視的使用率達到一定比例。

2016年中國網民的人均每周上網時長達26.4小時。

人均網絡使用時間穩定

在“互聯網+”推動下,互聯網對社會政治經濟的影響進一步擴大。以互聯網、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為平臺的新平臺經濟正在呈現,開始塑造出一個以平臺化、數據化和普惠化為主要特征的新的產業組織和新的經濟形態。

3、融合:消費型互聯網與產業互聯網兩端發力

當前,信息通信技術加速融入傳統經濟的各個環節,世界主要國家數字經濟的融合部類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維持在較高水平。在中國,互聯網日益成為創新驅動發展的先導力量,增進民生福祉與拉動信息消費的重要手段,促進產業融合發展與經濟轉型的重要引擎,塑造國家數字競爭力的主要因素。

3.1 百花齊放的消費型互聯網

消費型互聯網釋放數字紅利普惠百姓生活。人們用手機購物、掛號看病、交納水電費、處理交通事故的情況隨處可見。在金融、教育、交通領域,互聯網應用服務貼近用戶側采用輕量級、高速演進迭代方式,大幅提升信息交互的效率。

就電子商務領域而言,新業務層見疊出,移動端潛力釋放,服務領域不斷細分,服務模式迭代升級,橫向海外布局,縱向垂直細分,成為數字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2016年中國電子商務交易額達26.1萬億元,同比增長19.8%;網上零售交易總額達5.16萬億元,同比增長26.2%;農村網絡零售交易額8945.4億元,已占全國網絡零售額的17.4%;移動購物在網絡購物交易規模中占比達到70.7%。中國成為全球規模最大、最具活力的電子商務市場。

2016年中國網絡購物用戶規模達到4.67億,其中手機購物用戶達到4.41億。網上外賣用戶規模達到2.09億。網上預訂機票、酒店或旅游度假產品的網民規模達到2.99億。如圖11。

中國電子商務商務成為“大眾創業 萬眾創新”的首選領域。2016中國電子商務直接或間接帶動就業3700多萬人。淘寶網、微商、電商快遞、城市配送等電子商務平臺為社會創造了靈活多樣的就業方式、更為豐富的就業機會。如圖12。

近年來,中國電子商務依托數字技術擴充傳統的銷售渠道,不斷向上下游延伸,消費者、平臺電商及生產企業相互連接,構建了基于互聯網的全產業鏈生態系統,形成了線上線下聯動的發展態勢。

在中國經濟新舊動能轉換、實體經濟轉型升級的改革背景下,B2B電商的發展已經成為趨勢,實現了上下游供需的高效對接,在交易、支付、物流、通關、退稅、結匯等環節的技術標準、業務流程、監管模式和信息化建設等方面先行先試,為推動中國電子商務健康發展提供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隨著“一帶一路”戰略持續推進,跨界電商蓄勢待發,國際化步伐將進一步加快,規范化發展將成為跨境電商、縣域電商、垂直電商發展新主題。

就分享經濟而言,行業梯隊初現,多元化需求不斷滿足,供需從個體參與向企業團體進行衍生,生活服務、交通出行、知識技能、房屋住宿、醫療分享成為市場熱捧的重要領域。

2016年中國分享經濟市場交易額約為34520億元,比上年增長103%。其中,生活服務、生產能力、交通出行、知識技能、房屋住宿、醫療分享經濟等重點領域的交易規模共計達到13660億元,比上年增長96%;資金分享領域交易額約為20860億元(其中,P2P網貸市場規模20640億元,網絡眾籌市場規模220億元),比上年增長110%。如圖13。

近年來,中國分享經濟已經成為解決靈活就業問題的重要抓手。知識付費、網絡直播、單車分享迅速崛起,信用保障平臺探索已初見成效,企業正在加快全球化、生態化布局。

就數字醫療而言,行業發揮鲇魚效應,線上線下診療的商業閉環有效打通,實現資源供需的精準匹配,發展不斷向醫藥電商、保險、健康大數據等業務形態持續延伸。

2016年中國數字醫療實現了服務的自動化、智能化,醫療數據錄入方式更加智能、醫患溝通途徑更加靈活、醫療健康數據監測預警更加全面。目前,數字醫療平臺主要提供網絡預約掛號、院外候診、診間支付、檢查檢驗報告查詢、在線咨詢問診服務。傳統醫療機構陸續開啟信息化、網絡醫院、線上院區的升級之路。在產業融合發展的過程中,互聯網企業、傳統醫療機構、政府等多方參與共建模式成為數字醫療發展主流。

目前,數字醫療平臺逐步實現診療服務供應、醫療資源配置和醫藥險等全要素環節配置,醫藥電商、保險、健康大數據等業務形態延展的前景廣闊;同時,數字醫療不斷朝著云端分級診療服務、人口健康管理服務、醫生自由執業服務方向發力,通過數字技術進一步提升醫療服務的精準性、前瞻性。未來,協同規范發展成為中國數字醫療新趨勢。如圖14。

就在線教育而言,交互學習場景模式已經開啟,線上線下服務進一步拓寬教育資源的覆蓋面;市場空間巨大,吸引眾多互聯網企業與傳統教育機構聯合發力,發揮各自優勢,打造自身品牌,探索盈利新模式。

如圖15,2016年中國在線教育用戶規模達1.38億,年增長率為25.0%;在線教育用戶使用率為18.8%。其中,手機在線教育用戶規模為9798萬人;手機在線教育用戶使用率為14.1%。

從在線教育細分領域來看,中小學在線教育使用率最高,資本持續注入;職業在線教育需求旺盛,呈現一片藍海之勢。

近年來,中國在線教育的發展態勢強勁,移動智能終端逐步實現個性化、交互性的學習場景,大幅提升學習的趣味性,市場優勢初步顯現。未來,數字技術助推在線教育全民共享,不斷突破大眾獲取教育的時空限制。

就在線政務而言,平臺服務種類和規模不斷擴大,公共服務和會治理的數字化水平持續提高,信息化建設成果惠及產業界及社會大眾日常生產生活。

2016中國共有.gov.cn域名5.3萬個,政務微博16.4萬個,政務頭條號3.4萬個,在線政務服務用戶規模達到2.39億,占網民總數的32.7%。經過多年努力,中國在線政務服務的覆蓋面、活躍度和影響力顯著提升,呈現全天候、全流程、全領域、全平臺的特點,公共服務的便捷性和民眾參與度不斷增強,信息惠民成效顯著。如圖16。

3.2 跨界融合的產業互聯網

互聯網與產業發展各領域跨界融合,制造業不斷數字化轉型升級,農業產業鏈得到有效改造,產業結構不斷優化,有效地培育了經濟增長的新動能。

就制造業而言,中國正在全力邁進數字化新階段,物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的普及應用不斷消除各環節的信息不對稱,加速向設計、生產、營銷、流通等各個環節滲透,呈現出智能化生產、網絡化協同、個性化定制、服務化制造的新特點,新的管理和服務模式初步形成,重塑產業鏈流程,提高生產效率,節約能源和成本,為用戶提供更好的體驗和服務。

2016年中國制造業增加值達24.8萬億元,占GDP的比重為33.3%。中國制造業產值占世界的比重超過20%,連續7年保持世界第一制造大國地位。細分領域來看,2016年我國工業機器人銷量達到9萬臺,高于全球工業機器人14%的銷量增速,中國工業機器人銷量占全球銷量比重達31%。如圖17。

當前,制造業重新成為全球競爭的制高點,智能制造成為中國“互聯網+”戰略的主攻方向。以紅領、三一重工、航天云網等為代表的一批創新型工業企業,積極探索數字化轉型之路,成效顯著。越來越多的制造業企業、互聯網企業、軟件和信息服務企業正在開展跨界合作與并購重組,通過優勢互補、協同創新,強化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解決方案。

未來,智能制造將通過機器之間、機器與系統、產業上下游產業鏈實時連接與智能交互,實現泛在感知、實時監測、精準控制、數據集成、運營優化、供應鏈協同、需求匹配、服務增值的發展態勢。

就農業而言,數字化技術助推產業鏈升級,“農業互聯網生態圈”逐步形成,實現信息開放和對稱,不斷融通產業鏈的物質、資金和信息流,實現共生、共贏和互利。智慧農業的切入點是農業電子商務,著力點是農業生產的智能化,突破點是農業大數據,落腳點是為農民提供便捷高效的信息服務。

2016年中國互聯網已經滲入農業生產、流通、金融和服務等的各個環節,圍繞著智慧生產、農業社會化服務、縣域電商、農業金融四大方向持續滲透。其中,縣域電商成為發力點,生鮮電商也在市場規模、行業格局和運營模式方面表現搶眼,B2B、B2C、C2C生鮮平臺不斷革新了傳統供應模式。2016年國內生鮮電商整體交易額約900億元,同比增長80%,預計2017年市場規模可達1500億元。

同時,中國在線旅游成為農村經濟發展的新業態。2016年上半年農村在線旅游網絡零售額達到445億元,占農村服務型網絡零售額的38.5%。隨著物聯網、大數據等數字技術不斷普及應用,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持續推進,不斷培育了智慧農業發展的新動能,服務性能更加貼近農業生產實際,服務價格更加低廉,中國智慧農業將迸發出巨大能量,開啟中國農村發展的一個新時代。

4、分享:其他金磚國家數字經濟發展概況

本部分主要介紹中國之外的其他金磚國家的數字經濟發展概況,包括各國近年采取的數字經濟發展政策、推動措施,尤其是各國的互聯網應用基本情況,并通過第三方報告、數據展現該國數字經濟發展取得的成就。

4.1 巴西

近年來,巴西政府采取了一系列促進互聯網和數字經濟發展的政策和措施:20世紀90年代,先后制定了“互聯網社會規劃”和“信息社會規劃”;2007年,將發展信息產業列入《促進增長計劃》,大幅度降低針對信息產業的稅收;2016年,發布“智慧巴西”的國家寬帶發展計劃,著力推進巴西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巴西政府積極推進數字政務,提高在線政府指數。2015年,巴西電信產業收入達到2340億巴西雷亞爾(約合718億美元)[2]。

巴西互聯網應用主要在電子商務、互聯網社交和互聯網搜索三個方面。巴西是全球互聯網使用強度最高的國家之一,巴西互聯網用戶平均每天PC端上網3.9小時,移動端5.2小時[3]。60%的網絡用戶尤其是青少年偏好使用互聯網來學習知識和了解體育、娛樂的內容,年長的用戶則比較關注國家事務和金融類的內容。

巴西電子商務市場是拉丁美洲最大的電子商務市場,2016年電子商務零售收入約為166億美元,網購用戶規模達6050萬。巴西的數字支付近年來逐漸向移動端轉移,2015年有58%的用戶通過移動端完成支付,B2C電商規模約為350億美元[4]。

另外,巴西游戲、音樂、視頻廣告的市場規模在發展中國家中均排名第二,僅次于中國,網絡游戲市場規模達15億美元、數字音樂達9000萬美元、視頻廣告達2.8億美元[5],另據eMarketer的報告顯示,巴西2015年數字廣告支出約28億美元。

4.2 俄羅斯

俄羅斯陸續提出了“2018 信息技術產業發展規劃”、“2014-2020年信息技術產業發展戰略和2025年前景展望”等國家戰略。2017年,俄羅斯已經初步制定數字經濟發展計劃,該計劃涵蓋調控、信息基礎設施、研發、管理機制、人才與教育、信息安全、國家管理、智慧城市和數字衛生保健等九個方向的內容。2016年,俄羅斯公民電子政務服務使用水平已經達到了51.3%。電子政務受理業務數量達到了3.8億,通過電子政務平臺進行的支付總額超過了80億盧布(約1.4億美元)[6]。

電信運營商在俄羅斯互聯網基礎設施投資總額中的份額約為80%,投資項目大多與3G或4G網絡和固定寬帶接入的發展有關。目前,第四代移動通訊技術LTE已經覆蓋全俄70%的居民區,2016年寬帶服務覆蓋率超過70%[7]。

俄羅斯數字經濟在國內生產總值中的占比約為2.4%,2015年,互聯網經濟規模為1.35萬億盧布,電子支付市場規模為5880億盧布[8]。

俄羅斯互聯網應用也主要聚焦在互聯網搜索、互聯網社交和電子商務三個方面。俄羅斯2016年跨境貿易總額為51億美元,其公民在中國網絡商店大約花費26億美元,中國的網絡商店2016年占據俄羅斯跨境在線貿易總額的52%[9]。

4.3 印度

印度在2012-2017的五年規劃中,提出大力發展印度電信產業,為13億人口提供通信服務,提高農村地區電話擁有量和網絡普及率;2015年7月,印度總理莫迪提出“數字印度”作為國家戰略予以推進。在縮小數字鴻溝方面,印度政府也做出了積極努力。在印度第十二個五年規劃(2012年-2017年)中,印度電信產業發展規劃要求為13億人口提供通信服務,手機信號覆蓋所有村莊,農村地區電話普及率達到70%,寬帶連接1,75億人口,完成國家光纖網絡工程,為國際移動通信增加300兆赫頻率等。

印度IT產業塑造著印度國家新形象。根據印度軟件和服務業企業行業協會(NASSCCOM)數據,2015年,印度IT產業收入高達1470億美元,同比增長13%,其中出口為990億美元,占 67.3%,國內市場480億美元,占32.7%[10]。另據印度工業聯合會報告預測,印度電商市場預計到 2020年規模將超過1000億美元。

信息科技的發展也為民眾的生活帶來了許多便利,2014年以來,已有2.9億個銀行賬戶與網絡身份識別平臺Aadhaar關聯,幾十億美元資金通過這一互聯網支付平臺流動,印度央行也將推行統一的移動支付接口[11];以亞馬遜、Flipkart和優步為代表的新一代互聯網平臺興起,也吸引了大量就業。

GSMA發布的《移動經濟——2016年印度》數據顯示,2015年,印度的移動產業創造了相當于該國GDP的6.5%的經濟價值,貢獻1400多億美元(9萬億印度盧比)。該數字涵蓋移動運營商創造的直接經濟活動和印度移動產業生態系統所創造的經濟價值。移動運營商和移動生態系統為印度的近220萬人提供了直接就業機會,并在其他受益于移動產業活動的行業和領域再間接支持180萬個就業崗位,尤其是在直接供應鏈方面。這使得移動產業的總體影響力體現在2015年增加了近400萬個就業崗位。截至2016年中期,約4.3億人使用了移動互聯網服務,到2020年,這一數字將上升至近6.7億。金融普惠也在印度日益發展。約65%的印度成年人持有金融機構的帳戶,而且通過移動技術來提高金融服務普及的空間巨大。

4.4 南非

南非政府近些年來采取了一些推動數字經濟發展的政策和措施。如2011年南非提出寬帶戰略三年計劃:三年投入6000多萬美元,為寬帶薄弱的農村提供互聯網接入服務。2014年通過了涵蓋頻譜、基礎設施、教育、立法和政策等多個方面的《信息與通信技術(ICT)政策白皮書》;2015年,提出“Internet For All”計劃,從2015年到2020年,將爭取實現100%的寬帶普及率,并將寬帶的標準從256Kb/s(千比特每秒)提升到至少2Mb/s(兆比特每秒);此外,南非出臺《制造業投資計劃》和《商業外包》等計劃激勵ICT為南非經濟發展做貢獻。

自2009年以來,南非電子商務市場保持著30%的增長速度[12]。而隨著電子商務在南非的普及,越來越多的南非消費者開始通過在線搜索平臺來獲取商品信息。2016年,南非的電子商務普及率達到46.01%。南非電子商務市場最大的細分市場為“電子消費品和實體媒介”,其2016年的市場貿易總額為1159.5百萬美元,占南非電子商務總量的36.37%。目前,南非的電子商務人均消費額為183.54 美元[13]。

5、建議:金磚國家數字經濟發展的挑戰與對策

在金磚國家之間拓展數字經濟合作,對于加速經濟發展、提高現有產業勞動生產率、培育新市場和產業新增長點、實現包容性增長和可持續增長都發揮著重要作用,但同時也面臨諸多挑戰。

本章將首先介紹金磚國家數字經濟發展的挑戰,然后給出應對這些挑戰的建議,為金磚國家政策制定者和工商界的行業參與者提供參考以便更好地發展數字經濟。

5.1 金磚國家數字經濟發展中面臨的挑戰

數字鴻溝問題

根據聯合國的相關文件,數字鴻溝是指由于信息和通信技術的全球發展和應用,造成或拉大的國與國之間以及國家內部群體之間的差距。數字鴻溝現象存在于國與國、地區與地區、產業與產業、社會階層與社會階層之間,已經滲透到人們的經濟、政治和社會生活當中,成為在信息時代突出的社會問題。數字鴻溝可以分為基礎設施接入層面的鴻溝,和數字素養使用層面的鴻溝。

網絡空間安全問題

數字經濟的發展依托于互聯網通信技術的快速發展,但是互聯網發展的同時伴隨著網絡空間安全問題,安全威脅日益增多,高危漏洞數量有增無減,網絡攻擊越演越烈,關鍵基礎設施面臨嚴重威脅,金融領域、能源行業成為重災區,大數據環境下的個人信息安全問題尤為突出。網絡空間安全問題,不僅會對個人的財產和人身產生威脅,還會對社會穩定、經濟發展帶來危害,嚴重時還會對國家安全造成威脅。各國對此都必須予以高度關注。

法律法規滯后問題

數字經濟發展迅速,在推動傳統的產品生產方式、企業商業模式、供應鏈管理、甚至是社會形態、價值觀念等發生巨大變化的同時,與之相關的法律卻普遍存在滯后現象。一方面,數字經濟的發展形成了原有經濟體系中所沒有的一些新要素,要求法律法規進行相應調整。另一方面,數字經濟中有大量領域是由數字技術與傳統產業融合產生的,往往涉及多個領域、環節,但是相關的要求散落在不同的法律法規中,未成體系。這一法律現狀難以適應多領域交叉融合的數字經濟體系的需要。另外,由于數字技術和產品的更新換代速度非常快,使得數字經濟相關法律法規滯后的現象更為明顯。

數字貿易壁壘問題

在數字經濟的時代背景下,金磚各國之間的數字經濟貿易逐步發展,各國為了保護本國經濟的發展,采取了一定的措施和政策。這些保護措施和政策可能導致國家之間產生貿易摩擦,也就是這里所說的貿易壁壘。貿易壁壘一般分為非關稅壁壘和關稅壁壘兩種。非關稅壁壘主要表現為不合理的反傾銷、反補貼、保障措施等貿易救濟措施、綠色貿易壁壘、技術性貿易壁壘等;關稅壁壘主要表現在不對等的關稅水平。貿易壁壘的發生會阻礙金磚國家之間國際貿易的正常發展,增加交易成本,降低貿易效率。除了傳統的貿易壁壘問題,由于數字經濟的快速發展,出現了一些新的問題,比如跨境數據流動問題和跨境電商問題等。

數字經濟相關理論滯后問題

數字經濟在生產要素、生產方式和產業形態等方面都與原有的經濟形態差別很大,導致原有的適應工業經濟時代需要的經濟理論、社會理論等難以充分指導數字經濟發展。比如,無法用傳統的經濟核算方法衡量數字經濟,按照現有的國民經濟核算方法,數字經濟中很多非市場性、非營利性活動都無法計入GDP,且GDP核算只關心消費發生額,而不關心這些消費是否有效,是否造成了浪費。再比如,組織管理機制要與數字技術相匹配,任何一個機構的數字化轉型需要相應的組織管理變革與之配套,以實現生產關系與生產力的匹配,但很多機構往往忽視這一點,將數字經濟僅僅看作一個技術因素,從而大大影響了發展成效。

5.2 對金磚國家發展數字經濟的建議

金磚國家發展階段相近,人口眾多、市場廣闊,在促進技術服務創新、保障網絡信息安全、提升國際互聯網治理話語權等方面有著共同目標,加強合作至關重要,具體來說提出以下的建議。

加強國際交流合作,加強金磚國家內部互信、協調和支持

增強金磚國家的內部互信,尊重各國自主發展道路。加強金磚國家間的交流合作,使貿易投資帶動經濟增長,推進金磚框架內務實合作,優勢互補,減少經濟壁壘和技術壁壘,互利共贏,努力形成各利益攸關方攜手共建、各領域平衡共進的發展新格局。加強各國在數字化領域專業知識和經驗的分享,支持推進數字經濟貿易、確保共享利益的能力建設。推進制定適應數字經濟發展需要的國際貿易、投資、司法規則等,促進跨國數字經濟健康發展。

推動網絡基礎設施建設,擴大寬帶接入,提高寬帶質量

金磚國家發展數字經濟,首先需要普及網絡建設,不斷完善網絡基礎設施,提升金磚國家基礎設施數字化水平。擴大寬帶接入,提高寬帶質量。加速網絡基礎設施建設,促進互聯互通。促進互聯網交換中心建設。促進寬帶網絡覆蓋、提高服務能力和質量。探索以可負擔的價格擴大高速互聯網接入和連接的方式。

推動提高數字包容性,縮小數字鴻溝,調整就業結構

建議金磚各國,出臺相關政策提高民眾的數字素養水平,包括為所有人提供均等的數字機會開放式接入互聯網。呼吁和鼓勵公眾參與數字經濟,包括青年和老年人,女性和男性,殘疾人,文盲和弱勢群體,以及低收入群體。推廣數字技術,創造高質量就業、提供體面的工作等。

推動互聯網應用融合發展,促進數字化轉型升級

進一步促進數字經濟與各行各業的融合發展,推動互聯網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尤其是制造業,加快傳統產業數字化、智能化,助力存量經濟轉型升級;促進農業生產、運營、管理的數字化,以及農產品配送的網絡化轉型;推動金融、教育、醫療等產業與移動互聯、云計算、大數據進行深度融合,加速經濟轉型升級,助力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利用信息通信技術改善教育、醫療和安全、環境保護、城市規劃、衛生保健和其他公共服務。

維護網絡空間安全,全面提高數字經濟安全水平

數字經濟涉及的領域、層面非常廣泛,所以保障數字經濟安全是一個難度很大的系統工程,建議呼吁金磚各國重視網絡和信息安全建設,推動發展和平、安全、開放、值得信賴和合作的數字網絡空間,維護網絡空間安全以及網絡數據的完整性、安全性、可靠性,提高維護網絡空間安全能力。制定關鍵基礎設施保護、個人信息保護、安全信息共享等方面的戰略、政策、法律和安全制度,為數字經濟發展保駕護航。

鼓勵支持創新創業,打造一批數字經濟的領軍型市場主體

建議金磚各國,鼓勵數字技術研發和數字企業創新創業,并根據數字經濟的發展特點,為其創新發展提供制度、政策便利,從個人和企業利益的角度出發,采取創新的技術導向型措施,探索創新解決方案,發現挑戰,并靈活地化挑戰為機遇。同時,打造一批數字經濟的領軍型市場主體。推動一批品牌影響力大、創新能力強、發展潛力大、帶動性強的數字經濟平臺企業,加快培育發展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企業、企業集團和行業龍頭企業。

促進貿易便利化,營造良好的數字經濟貿易氛圍

針對跨境數據流動問題,建立金磚國家數據跨境合作機制,鼓勵各國的IT企業積極參與數字經濟建設,推動金磚國家數據跨境合作雙邊和多邊機制建設,建立規則,實現金磚國家間的數據自由流動,進而推動全球跨境數據流動相關國際規則的完善。針對跨境電商問題,建議在金磚國家間探索跨區域、跨文化、跨體制、跨領域的監管合作,在電子商務、網絡營銷、進出口通關轉關監管、國際貨幣的選用、金融外匯結算、報價等流程上建立更多的服務體系。面對電子商務帶來的諸如關稅與稅收、統一商業代碼、知識產權保護等一系列新問題,建議與各國加強對話與合作,并通過這些對話活動影響電子商務新貿易規則的制定。

加強數字經濟相關理論研究,促進數字經濟健康發展

建議金磚各國,引導高校教師和科研人員積極開展理論研究,探索解決與數字經濟相關的基本經濟理論、社會理論和道德、倫理、法律等問題,為整個經濟社會的數字化轉型提供理論指引。

數字經濟的健康發展是一個巨大的社會工程,需要政府、企業、社會組織和民眾各方共同努力、相互協作才能實現。在這一過程中,政府要著重為數字經濟發展提供良好的制度環境、政策環境,行業組織要推動行業層面的解決方案、標準等的制定;社會組織要承擔教育、培訓作用;企業要努力實現自身的數字化轉型;個人要努力提高自身數字素養,提高參與數字活動的能力。■

[1]2016年G20杭州峰會發布的《二十國集團數字經濟發展與合作倡議》

[2]數據來源:汕頭大學國際互聯網研究院、互聯網實驗室、中國與全球化智庫(CCG)等聯合發布,《G20國家互聯網發展研究報告》,2016年。

[3]數據來源:“‘2017美洲再發現’-首屆中國-巴西互聯網大會”,http://www.chinaz.com/news/ 2017/0317/674853.shtml,發布于2017年3月。

[4]數據來源:同[3]

[5]數據來源:同[3]

[6]數據來源:“2016年俄羅斯ICT產業發展新進展(上)”,http://intl.ce.cn/specials/zxgjzh/201705/26/t20170526_23263700.shtml,發布于2017年5月26日。

[7]數據來源:同[6]

[8]數據來源:“2016年俄羅斯互聯網經濟發展概況”,http://www.cietc.org/article.asp?id=7114,發布于2016年12月26日。

[9]數據來源:“俄羅斯跨境網購90%外國郵包來自中國”,http://www.spb.gov.cn/xw/hqyz_1/ ggyzxx/201703/t20170320_1075060.html,發布于2017年3月20日。

[10]數據來源:“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I ndi a ” ,https://en.wikipedia.org/wiki/Information_technology_in_India.

[11]數據來源:“專家觀點:依托數字經濟的服務業未來將拉動印度經濟發展“,http://www.mofcom.gov.cn/article/i/jyjl/j/201607/20160701368686.shtml,發布于2016年7月28日。

[12]數據來源:“南非在線消費需求大增跨境電商領域具發展潛力”,http://www.chem52.com/news/4747.html,發布于2016年9月6日。

[13]數據來源:南非互聯網發展與治理報告,汕頭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7年第33卷第3期。

猜你喜歡
經濟發展
“林下經濟”助農增收
今日農業(2022年14期)2022-09-15 01:44:56
邁上十四五發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續發展的“未來牌”
中國核電(2021年3期)2021-08-13 08:56:36
增加就業, 這些“經濟”要關注
民生周刊(2020年13期)2020-07-04 02:49:22
從HDMI2.1與HDCP2.3出發,思考8K能否成為超高清發展的第二階段
民營經濟大有可為
華人時刊(2018年23期)2018-03-21 06:26:00
砥礪奮進 共享發展
華人時刊(2017年21期)2018-01-31 02:24:01
分享經濟是個啥
西部大開發(2017年7期)2017-06-26 03:14:00
改性瀝青的應用與發展
北方交通(2016年12期)2017-01-15 13:52:53
擁抱新經濟
大社會(2016年6期)2016-05-04 03:42:05
“會”與“展”引導再制造發展
汽車零部件(2014年9期)2014-09-18 09:19:14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精品自在拍首页视频8| 女人18毛片久久|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爆乳| 欧美另类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精品二区| 国产视频欧美| 国产精品粉嫩| 青草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狂欢视频在线观看不卡| 国产激情第一页| 精品视频一区二区观看| 亚洲无码视频喷水| 在线中文字幕日韩| 国内熟女少妇一线天| 色悠久久综合| 国产chinese男男gay视频网| 一本色道久久88| 综合色亚洲| 91在线精品麻豆欧美在线| 久久久久88色偷偷| 亚洲资源站av无码网址| 亚洲区第一页| 在线亚洲精品自拍| 伊人久久精品无码麻豆精品| 国产精鲁鲁网在线视频| 亚洲精品国产首次亮相| 欧美一区福利| 国禁国产you女视频网站| 性激烈欧美三级在线播放| a亚洲天堂| 网久久综合| 亚洲码一区二区三区| hezyo加勒比一区二区三区| 91年精品国产福利线观看久久| 亚洲免费黄色网| 国产91在线|日本| 久久人与动人物A级毛片|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成人网| 国产精品专区第1页| 无码电影在线观看| 69国产精品视频免费| 国产欧美成人不卡视频| 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欧美一区 | 中文字幕日韩视频欧美一区| 91在线视频福利| 国产亚洲精品资源在线26u| 国产欧美日韩在线一区| 亚洲精品桃花岛av在线| 久久综合干| 欧美 亚洲 日韩 国产| 伊人AV天堂| 在线国产毛片| 波多野结衣亚洲一区| 欧美成人综合在线| 午夜啪啪网| 国产夜色视频| 国产精品区视频中文字幕 | 精品伊人久久久香线蕉| 54pao国产成人免费视频| 四虎精品国产AV二区| 97无码免费人妻超级碰碰碰| 波多野一区| 黄色网站在线观看无码| 国产主播在线一区| 亚洲高清无码精品| 亚洲天堂首页| 免费aa毛片| 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欧美一区| 国产成人精品免费av| 国产情精品嫩草影院88av| 99热精品久久| 国产免费高清无需播放器| 国产精品尹人在线观看| 亚洲不卡网| 丰满人妻被猛烈进入无码| 国产日本欧美亚洲精品视| 视频二区国产精品职场同事| 伊人网址在线| 婷婷午夜天| 麻豆精品久久久久久久99蜜桃| 91www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成人7777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