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速途研究院
在這個科技爆炸的時代,人工智能逐漸滲入到生活中的各個領域,新的機遇和挑戰也隨之而來。速途研究院分析師團隊通過收集人工智能市場的相關數據,分析用戶需求,解讀人工智能市場發展方向。
如圖1,2014年中國人工智能市場規模為181億元,2017年將會達到295億元,增長近63%,整個人工智能市場呈現出爆炸式增長。隨著技術的逐漸成熟,一些企業已經將人工智能應用到某些特殊場景進而產生商業價值。

圖1 人工智能市場規模/億元
以云產品服務為主的UCloud與七牛云,都獲得了近10億元人民幣的融資;專注于深度學習與圖像識別、計算機視覺技術的曠視(Face++)與商湯科技也都獲得了上億美元的融資;專注于AI芯片領域的初創公司寒武紀,也獲得1億美元的融資。
從年初到8月份,人工智能相關公司陸續獲得規模不小的融資,從表1的數據中我們可以看到,大多數人工智能公司的融資金額都在數千萬元以上,當下資本對人工智能行業充滿熱情。隨著VC將大量的資本注入人工智能領域,如何甄別出好的項目,就需要VC們的慧眼了。

表1 人工智能融資情況
3月份英特爾收購Mobileye,Mobileye是ADAS(高級駕駛輔助系統)領域的龍頭老大,這次收購讓英特爾搶占了汽車自動駕駛的布局;百度前首席科學家吳恩達宣布辭職,之后又建立專注于投資人工智能的風險基金。
5月份在烏鎮舉行的圍棋大賽上,AlphaGo以3∶0戰勝柯潔,再一次在深度學習領域獲得突破;7月,國務院發布《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構建我國人工智能先發優勢,鼓勵企業創新發展。
8月份寒武紀宣布融資達到一億美元,寒武紀源于中科院計算所,成為全球首個能夠“深度學習”的“神經網絡”處理器芯片。

表2 人工智能行業大事件
如圖2速途研究院統計了人工智能細分領域相關技術專利,其中機器人、神經網絡、語音識別、圖像識別及人臉識別占主體部分;在機器人專利方面,專利數量占比達到了近44%,其中有地平線機器人、大疆、科沃斯、小i機器人等等。神經網絡領域專利占到了14%,語音識別也占到了11%,其中以科大訊飛為代表的語音識別技術在國內取得了領先的地位。

圖2 中國人工智能專利細分領域百分比
速途研究院分析師團隊認為,人工智能技術的繁榮,造就了眾多的獨角獸,從而也衍生了許多的應用型技術,中國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目前國內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熱度很高,加上VC的追捧以及國家政策的扶持,各個領域都開始逐漸的滲入其中,國內也迎來人工智能的高速發展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