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雪韻
摘 要:學前教育即是幼兒園教育,有幼兒的心理特征,教學中必須要具備趣味性。在教學階段開展美術教育主要是為了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使得學生能夠發現周圍的美。本文首先分析了故事教學方式的定義,同時闡述了在學前美術教育中故事教學方式的應用,最后總結了全文。
關鍵詞:學前美術;故事教學;應用;定義
中圖分類號:G623.7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7)36-0234-01
一、前言
在新課改的不斷深入下,各科均形成了自身的教學方式。在學前教學中,為了使得學生更好的接受美術知識,將故事教學方式融入其中,取得了顯著的成效。在營造良好課堂氛圍的同時,使得學生在玩耍中獲取了美術知識,為后期的美術學習奠定了基礎。
二、故事教學方式的定義
依據實踐證明,應用有效的教學方式能夠取得良好的教學成果,教學并不是單方面,需要教師的教、學生的學組成,學生能夠依據教師的指導完成學習任務、掌握相應的知識。
故事教學方式,主要是借助故事開展美術知識教學。美術教師需要依據教學任務、教學目標,創建與教材內容相符的教學情景,豐富故事情節,組織學生開展美術實踐。由此可見,故事教學屬于主要是依據學生的心理特征,使得學生能夠在歡樂的氛圍中獲取美術知識,進而提升自身的美術水平。
三、學前美術教育中故事教學方式的應用
(一)借助故事,提升構圖技巧
由于學生家庭、教育、成長環境之間的差異,使得學生個人之間的差異也較大,一些學生膽子較大,敢于表現自己。一些學生則膽小,不敢與同學講話。通過觀察發現不同性格的學生,其繪畫作品也存在著較大的差異性。教師只有因材施教,才能夠使所有的學生得到全面發展。例如:在教授學生畫獅子的時候,教師可以應用故事語氣:“我是一只大獅子,因為我的身體很大,因此,沒有人愿意跟我做朋友,大家都怕我。我的頭有一張圖紙大。”教師引導學生開展繪畫,在繪畫的過程中能夠依據故事更好的進行構圖設計。在畫小兔子時,教師可以用游戲的口吻:“我的身體不大,我還有幾個朋友要來跟我一起玩耍呢,大家可不能讓我獨自一個人。”
(二)借助故事、掌握線條技巧
在繪畫小草時,學生通常不知道小草該安放在哪個位置,或者是畫出來的小草沒有草尖。一些教師會選擇手把手教學,但是教學效果依舊不明顯。在風景繪畫中 ,柳樹、小蝌蚪與小草的繪畫技巧一致,均需要借助線條表達。教師可以借助故事教學法,引導學生去掌握小草的繪畫技巧。例如:冬天到了,一顆小菜“唰”的一下從土地長出來了,長得非常快,小草便對其他小草說:“大家可要快點長大,不然我的草尖就像被人剪掉了一樣,難看極了。”在畫小蝌蚪的時候,教師也應該注意提醒孩子:“可不能讓小蝌蚪的尾巴斷掉哦,不然小蝌蚪可長不大。”在輕松歡樂的氛圍中,學生能夠掌握繪畫技巧,進而激發自身對美術的興趣。
(三)借助故事、掌握涂色技巧
通常情況下,在學生涂色技巧學習階段,教師會強調學生將顏色涂在框架內,不能涂到外面去,這些要求雖說能夠幫助學生掌握涂色技巧。但是在學生繪畫的過程中,思維能力無法得到提升,這些技巧會干擾學生的思路,針對一些思維能力較強的學生,對打擊學生學習美術知識的興趣。
如何讓學生在涂色中處于被動狀態是當前教書首要解決的問題,若是始終將學生放在被動位置,會使得課堂教學效果大打折扣。借助故事教學興趣,學生在給小房子涂色的時候,教師應該適當的以引導,轉變語氣,“大家需要注意,房子的主人想要藍藍的天空,紅色的墻面。可不能弄錯了哦,不然主人會生氣的。”這類語氣下,學生能夠更好的理解,進而更好的開展涂色學習。在學生為小動物涂色時,教師也應該用故事的語氣提醒學生:“小朋友們要小心哦,冬天快到了小狗會覺得很冷,大家需要認真的涂色,可不能讓小狗掉毛,不然會感冒的。”
(四)借助故事、豐富繪畫思維
在開展學前美術教學前,教師應該重視自身的引導作用,例如:可以先添加繪畫的背景,一邊講解故事,一邊豐富繪畫內容。剛開始在風景繪畫教學中,教師也會采取這類教學方式,由于學生的好奇心,教師應該適當轉變。在繪畫動物時,教師可以先畫出一個小豬,接著說:“小豬名字叫做XX,今天肚子出來玩,他很不開心,小朋友們可以幫他找朋友嗎?”在小朋友畫出了其他動物之后,教師應該接著說:“現在朋友齊了,可是我們要去哪里玩呢?小朋友們想讓小豬去哪里玩耍呢?”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的思維一直跟著教師在轉換,促使學生的創造力、想象力得到了鍛煉。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也會發現,這類教學方式下,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了飛速的發展,一些新奇的變化,是教師也望塵莫及的。
四、結語
綜上所述,由于學前教育的特殊性,教師需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使得學生能夠在游戲中學到美術知識,進而體會到繪畫的樂趣,激發美術興趣,促進學生的繪畫能力,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在幼兒階段開始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張菡.學前教育美術專業教學探析[J].當代教師教育,2016(04).
[2]費騋闖,張志鵬.論學前美術教育中幼兒創新能力的培養[J].科教文匯(下旬刊),2017(0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