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文仲
摘 要:作為一名農村的小學數學教師,在數學教學活動開展中,要意識到數學教學與學生生活的關系,從學生的生活實際中選擇與教學有關的內容,將其引入課堂教學活動之中,在豐富課堂教學內容的基礎上,使學生在生活中探究到有價值的數學知識,并掌握數學應用方法,為學生學以致用的實現打下堅實的基礎。主要立足農村小學數學教學活動的開展談一談如何實現生活化教學。
關鍵詞:農村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教學;教學內容;教學方法
縱觀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中的有關內容,其明確指出,在數學教學活動開展中,教師要積極地將生活中的數學內容引入其中,使學生在已有的生活經驗的驅使下,自主探究所學數學知識,借此提升其數學理解能力。對此,作為農村小學數學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我們要肩負起生活教學的重任,借助多樣化的方式對教學內容進行展示,利用多種方式呈現生活內容,在調動學生的數學探究興趣的基礎上,使學生掌握有價值的數學知識,并掌握數學應用方法,為其學以致用的實現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教學內容生活化
在傳統的農村小學數學教學活動開展中,教師往往會按照教材內容對學生進行知識灌輸。盡管教材是教師組織數學教學活動的載體,且在新課改背景下,我們所使用的數學教材中也納入了諸多的生活內容,這就為教師生活教學的實現指明了方向。但是,通過對教材中現有的生活內容進行分析我們發現,在普適性原則指導下編寫的教材內容,其中部分生活內容與當地學生的生活實際有著較大的差別,甚至一些以成人角度編寫的生活內容會加重學生的數學學習負擔。對此,我在組織小學數學教學活動的時候,會立足農村地區小學生的生活實際,對教學內容進行重組,借此在拉近學生與數學距離的基礎上,使其對符合生活實際的內容產生探究興趣。以“按比例分配”這一內容教學為例,我在組織教學活動的時候,立足農村小學生生活中常見的配置農藥的問題,為其編制了這樣的問題:小紅家要為麥苗噴農藥,現在買了20克的藥液,需要將這些藥液和水按照1:100的比例進行配置。經過配置之后,可以獲得多少藥水呢?在配置的過程中會用到多少水呢?如此貼近學生生活的問題,不僅可以調動學生的數學問題探究興趣,還可以使學生在問題解決中掌握比例分配方法,為其在家中幫助父母解決農業問題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教學方法生活化
在傳統的農村小學數學教學活動開展中,大部分教師往往采取照本宣科的方式向學生灌輸抽象的數學知識。如此方式不僅無法使學生獲得有價值的數學知識,甚至會起到適得其反的效果,削弱學生的數學探究興趣。對此,我在新課改所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這一學習方式的引導下,往往會采取啟發式教學的方式,立足教學實際和學生的生活實際,創設極具探究價值的問題情境。問題情境作為溝通數學與生活的橋梁,其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數學探究興趣,還可以使學生在情境參與中自主地探究數學學習規律,為其數學學習能力的提升打下堅實的基礎。以“圓”這一內容教學為例,在組織教學活動的時候,我立足學生的生活先引導其就生活中常見的圓進行說明。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的驅使下,其會指出多種多樣的圓,諸如車輪、燒餅、方向盤等。如此方式不僅可以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還可以使其在潛意識中認識到數學與生活的關系,為其在生活中應用數學打下堅實的基礎。在組織圓的畫法這一內容教學的時候,我則引導學生立足已有的生活經驗談一談一般會利用什么工具畫圓。在這樣的問題驅使下,學生思維的火花會被點燃。有的學生說,他用鐵鍬的兩個尖角可以畫出圓;有的學生說,他用釘子和稻草可以畫出圓;有的學生則說可以直接用臉盆的邊沿畫出圓……在這樣多樣畫圓方法的驅使下,學生的思維得到了發散,其可以靈活地動手畫出圓,有利于其動手操作水平的提升。
三、教學應用生活化
小學數學教學活動開展的最終目的是引導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靈活地運用所學解決實際問題。對此,在生活化教學理念的引導下,教師在組織數學教學活動的時候,需要樹立數學應用生活化意識,打破教材、教參、練習冊的限制,將學生從習題引入到生活實踐中,在實踐活動參與中靈活地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以“圓的周長和面積”這一內容教學為例,在組織教學活動之后,我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形式就學校操場進行測量,計算學校操場的面積與周長。在實踐活動參與中,學生可以親身體驗到什么是圓的周長、什么是圓的面積,借此在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理解的基礎上,使其體驗到在生活中運用數學的樂趣,為其學以致用的實現打下堅實的基礎。
總之,在農村小學數學教學活動開展中,教師要立足農村豐富的資源,在生活教育理念的驅使下,實現數學內容、數學教學方法、數學應用的生活化,使學生在豐富的生活內容的驅使下,加深對所學數學知識的理解,并借助所學解決生活問題,真正地實現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
參考文獻:
[1]張峰.淺析農村小學小班額數學生活化教學方法[J].學周刊,2018(14):106-107.
[2]劉偉靖.農村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現狀與對策研究[D].吉林師范大學,2017.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