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華峰
40年回望,改革開放給南通留下諸多印記。一路走來,南通先后獲得“體育之鄉”、“教育之鄉”、“建筑之鄉”、“長壽之鄉”等若干榮譽稱號。其中,最顯眼的莫過于“建筑之鄉”。而在這個“建筑之鄉”,南通四建又是其中的佼佼者。
南通四建集團公司創建于1958年,經過一甲子悠悠歲月的洗滌之后,現在已經成為一家擁有30多家控參股子公司,以建筑業為主業,房地產開發、高科技投資為輔的多元化、集團化的建筑航空母艦。南通四建能得以如此快速的發展,離不開其掌舵者——南通四建集團名譽董事長耿裕華。
時間回到34年前。1984年,24歲的耿裕華做出了人生的第一次選擇,他來到“世界屋脊”,擔任拉薩飯店工程指揮部分管技術的副主任。拉薩飯店總投資8000余萬元,總面積3.97萬平方米,是一座具有江南特色的園林式建筑群。在1984年中央援藏43項重點工程中,它是“第一號工程”,也是全國首個“交鑰匙”工程。所謂“交鑰匙”工程,就是從設計、土建、安裝,到裝飾、室內配套、庭院綠化等,全部都得包下來,最后交“鑰匙”。這個在全國9個省市援藏建設中,施工難度、規模、技術要求最高的工程項目,在建成后一舉獲得國家建設工程最高榮譽獎——魯班獎,耿裕華也被江蘇省政府授予二等功一次、三等功兩次,江蘇省援藏施工指揮部特殊嘉獎四次。
直到現在,無論遇到多么艱難的工程,無論遇到多大的困難,耿裕華總是以“世界屋脊”上創造奇跡的頑強拼搏精神激勵和鞭策自己:我們是南通鐵軍,無往而不勝!
隨后幾年,從“世界屋脊”的拉薩到長江之溪的上海,從廣袤的東北三省到雄奇的云貴高原,北到綏芬河,西到庫爾勒,南到海南,遼闊大地上,矗立著成百上千幢南通鐵軍的杰作。這些精品工程是無聲的詩、立體的畫,以一種靜默的姿態彰顯著耿裕華和他的南通四建的鐵軍風范。
1996年,耿裕華被組織安排出任南通四建總經理,他一干就是二十多年。在他的帶領下,四建從一個傳統建造企業華麗轉身為控股集團,經營領域涵蓋建筑、大健康、現代金融、新能源、現代科技服務等十幾個領域。
2000年,在企業處于上升期時,耿裕華帶領企業員工進行了產權制度改革。他針對建筑施工企業的管理單元——項目部和分公司遍布全國的特點,提出了:“多層持股,以股聯心”股權構建方案,保證了公司各個層面單位骨干和項目部經理與企業一條心。2006年他又獨創股權流轉機制,取消股權繼承權,此舉開創了中國公司制度先河,也最大限度的調動了員工的積極性。經過改制后的良性運作,公司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績:企業施工產值年增長率為30%,2017年企業總產值超560億元,利潤總額近20億元。近年來,四建員工的收入每年都以10%的速度遞增。
耿裕華說,創新是企業永恒發展的主題。作為傳統行業,要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就必須主動求變。近年來,隨著互聯網和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互聯網+”成為新常態下創新驅動發展的基本模式。在耿裕華的主導下,南通四建與多家企業聯合發起建設“筑材網”。這是一個基于誠信、秩序、管理,發布需求信息的材料采購平臺。這個采購平臺通過發揮集采和大數據功能,對同種材料的采購進行歸集,當歸集到一定數量后,采購聯盟將有更大議價權,降低采購成本。平臺引入銀行征信系統,可以做強供應鏈金融。利用平臺收集的大量交易數據和集采功能,實現從車間到工地或反向定制的直通模式,減少流通渠道。材料采購由向供應商購買,變成工廠為公司定向加工,獲得定價權,徹底顛覆采供關系。這個交易平臺整合了建筑企業、供應商和銀行的優質資源,實現了三方共贏,得到了各級領導的關注和認可,受到了行業內企業的歡迎。上線短短兩年,“筑材網”已經有60多家特級資質企業加盟,交易額突破400億元。
平日里,耿裕華溫文爾雅,把質量關時,卻毫不留情。一次,耿裕華到施工現場檢查,發現幾處小瑕疵。雖然不影響使用功能、安全功能,但他認為憑南通四建的技術、工藝水平,這是不應該發生的。再聯想到有人覺得工程創優需要代價,不宜大面積搞。耿裕華“小題大做”:毫不猶豫地免了十幾人,罰了近百人,批評一大片。他的話講得很重:“企業不創優,等于自掘墳墓!我們南通四建的優質工程不是多了,而是少了!”
耿裕華常說,“說到底,建筑最終做的是文化。唯有恢復建筑的這種文化本質,才能成為經典傳承下去。一個追求卓越的建筑企業,就是要從低層次競爭向占領高端市場轉變,提升傳統產業技術,以承接高、大、難、新、險、精、尖工程為依托,打造隊伍,鍛造企業核心競爭力。通俗地說就是:人無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優”。
思路決定出路,創新才有未來。作為一名企業管理者,耿裕華始終在思考,一直在努力。他正在減弱行政管理,利用當代先進信息手段,建設包括人財物機等在內各主要方面的現代化管理平臺,通過實施平臺的主導權,充分建立起相對公平、公正的平臺,實現企業平臺化管理。
南通四建在耿裕華的帶領下,經過60年的拼搏,已獲得空前的發展。但這位數次獲國家省市各級榮譽的優秀企業家,卻以其寬廣的視野,時刻關注著未來變化,規劃著未來的發展,以謀求更美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