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明代后期為追溯點,通俗小說領域出現了一種編寫神怪小說的風潮。神怪小說有別于以往的演義故事、英雄傳奇,它尚“奇”貴“幻”,以神魔為中心題材,并影射了現實生活中的現狀以及情與理。《西游記》作為這類小說中的優秀之作,其場景描寫奇幻,人物形象描繪豐滿真實,再配以詼諧的筆調,使整部小說令人讀后回味無窮,一直被讀者視為經典之作。本文以整部小說的環境描寫、人物塑造以及筆墨特征作為切入點,簡單地陳述了《西游記》小說中的藝術特色。
關鍵詞:奇幻美 “三性”統一 游戲筆墨
《西游記》作為一部優秀的神怪小說,其成書過程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經歷了歷史的不斷神化、幻化并最終以“幻”的形態定型的演化過程。《西游記》以歷史真實故事——玄奘取經為原形,在不斷地撰寫和神化后,終于在元代形成了以唐僧師徒四人取經為故事主線的神話故事。可以毫不夸張地說,《西游記》是一部經過漫長的累積而形成的長篇小說。整部小說運用了夸張的手法,將奇人、奇事、奇境熔于一爐,構筑了一個和諧統一的藝術整體。本文僅以自己的觀點,以小說中人、事、境的描寫作為切入點,淺析其藝術特色。
一、奇幻美中蘊藏情與理
《西游記》打破了物、神、人三者之間的固有形象,借助詭異的想象以及夸張的手法,在無限的空間當中,描繪了一個變化莫測、充滿神奇色彩的境界。眾所周知,小說中的環境描寫具有烘托小說人物形象和故事情節的作用。但是在《西游記》當中,作者設置的環境突破了以往小說中的環境,其中既有富麗堂皇的龍宮、陰森恐怖的冥府,又有神佛居住的圣地天庭;既有妖魔出沒的險山惡水,又有平民百姓的鄉鎮村莊。基于這種環境襯托,作者描寫的眾多似人似怪、樣貌奇特且神通廣大的人物形象也就變得合情合理了,同時也水到渠成地描寫了眾多降妖除魔、上天入地的奇幻故事。由此可見,奇異的環境孕育了奇特的人物,進而構造出了奇異的故事,“三奇”的和諧統一,共同營造了《西游記》的奇幻美。
這篇引人入勝的降妖除魔故事,不是單純地在向世人闡述一個個小故事,而是以一種隱晦的方式來告訴世人現實社會的真實狀況以及生活中的情與理。天庭是人間的封建朝廷在天上的倒影;法術高強且等級森嚴的仙佛,讓我們仿佛看到了同樣等級森嚴的封建制度;唐僧四人取經道路上的降妖除魔,更是隱含了鏟除封建惡勢力的美好心愿;而鐵扇公主在失子之后的痛苦、牛魔王的花心、豬八戒愛占小便宜以及不堅定的意志力,都讓讀者游離在奇幻與現實之間,這可謂是在極其之事中,寓有極真之理。
二、“物、神、人”三性和諧統一
《西游記》將“三性”即物性、神性、人性進行了和諧的統一。其中,物性是基礎,神性是物性的提升和發展,而人性是其中的核心部分。
“物性”,即動物、植物本身所具有的樣貌和生活習性。譬如蜘蛛精天生會吐絲,魚精精于習水,鳥精會飛,蝎子精則天生帶有毒刺。作者在描寫動植物的性格時,也是立足于它們的“物性”。譬如,猴子機靈,豬好吃懶做,老鼠膽小等。這些我們眾所周知的動物,在幻化為妖和怪之后,不僅擁有了神奇的本領,還具有了“神性”。神化之后的動物、植物,又被作者賦予了“人性”,擁有人所具有的優、缺點及情感,從而實現了“三性”合一。如孫悟空,毛臉和雷公嘴是其獨有的樣貌,機靈、好動是其習性,而七十二變是其神化后的本領。作為一只神猴,他的堅韌不拔、積極樂觀和無私無畏都匯集了人們對于英雄的所有向往;同時他也具有愛沖動、愛捉弄人的本性。由此可見,孫悟空是作者將神化與人化完美結合后的藝術典型。再如豬八戒,作為《西游記》當中的另一主要人物形象,他雖然擁有天蓬元帥的尊貴身份,但言談舉止卻更像普通人,高老莊“掃地通溝,搬磚運瓦,筑土打墻”的生活經歷,展現了他淳樸憨厚的本性;在取經路上協助孫悟空降妖除魔,勇敢中又帶有一點小聰明。但是其偷懶、愛占小便宜的本性,也被作者描寫的恰到好處,他的這些弱點,正是其“人性”的體現。
立足于“三性”,多維度地塑造藝術形象,可以使作品的人物形象不僅具有典型的藝術性,而且還更具有生活的真實性,這也是《西游記》當中最為突出的藝術特色。
三、游戲筆墨
“以戲言寓諸幻筆[1]”是《西游記》的語言特色,正是由于這一語言特色,使整部小說的氣氛詼諧幽默,充滿了輕松歡快的戲劇色彩。細細地品味小說,我們就會發現,這種戲言不只是為了刻畫某一個或某一類固定的人物形象,而是單純地增加小說的趣味性。譬如在小說中描寫孫悟空在問觀音凈瓶時的對話,觀音菩薩向孫猴子要了一根腦后的猴毛,而孫猴子選擇不給,沒想到這時觀音菩薩竟說“你這小猴子!你便一毛也不拔[2]”。而這“一毛不拔”便是作者順手點睛的“戲言”,令聽者輕松一笑。當然我們也不能否認,有一些戲言對刻畫人物性格會起到畫龍點睛的功效。譬如豬八戒在降妖除魔的過程中,會暴露一些自己的本性和膽小的特性,在每次作戰之前總是會吹噓一下自己,告訴別人自己的本領非常大。然而在真正的實戰之時,卻會耍小聰明溜之大吉,說“沙僧,你且上前來與他斗著,讓老豬出恭來[2]”。然后自顧自的地躲了起來。這些戲言,都將豬八戒好說大話、自私自利的性格特征展現了出來。
四、結語
《西游記》作為一部神魔類小說,以其奇幻的場景為依托,采用戲謔的語言筆墨,在描寫神幻奇異故事的同時,將社會的現實以及人性的特征蘊含在其中,使讀者在輕松歡快的氛圍中熟悉了故事情節,進而引發人們的深思,耐人尋味。
參考文獻:
[1]袁行霈.《中國文學史》(第四卷)[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明)吳承恩.《西游記》[M].北京:知識出版社,1996.
(作者簡介:張晗,膠州市實驗中學,高中學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