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為美國19世紀著名的文學家,歐·亨利一生可謂是筆耕不輟,創作了大量的文學作品,并在歐美文壇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本文基于歐·亨利短篇小說的創作特色,從三個方面加以分析,進而深入了解這一偉大文學家的創作手法,從而為我們閱讀其作品奠定基礎。
關鍵詞:短篇小說 創作特色 層次分明 現實社會
歐·亨利是美國20世紀最優秀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也是世界著名的短篇小說作家,其被稱為美國現代短篇小說之父。但是由于其從事短篇小說的寫作時間較晚,因此其代表作品較少。歐·亨利在短篇小說的寫作過程中,具有非常鮮明的特點,本文就對歐·亨利短篇小說的創作特色進行分析。
一、以小見大,揭露現實社會
歐·亨利在寫作過程中,結合了他自身的經歷和生活經驗,并將生活中的一些現實問題融入到寫作過程中,由于歐·亨利一直生活在社會底層,因此他很了解小人物的生活和無奈[1]。在寫作過程中,他將身邊熟悉的人物,如醫生、流浪漢、店員等,根據小人物的生活狀態,利用現實主義的描寫手法進行描述,將小人物的淳樸、善良充分地體現出來,以此來對社會現象進行抨擊,進而引發人們的思考,使人們意識到善良、美好的意義。在歐·亨利的《愛的奉獻》中,描述了一對夫妻為了對方工作的順利,將自己的工作內容表達得非常體面,當兩個人發現事情的真相時,卻相視一笑。這種犧牲自我,成全對方的愛情非常偉大。除此之外,在《麥琪的禮物》中,相關情節的描述主要集中在夫妻間的愛情,一對貧窮的夫妻,為了對方將自己喜愛的東西變賣,買了對方需要的東西,作者通過簡單的細節描寫,將夫妻之間的感情表達得非常細膩,進而引發讀者的深思,以此來達到其創作的目的。對于這兩篇文章,歐·亨利都將小人物之間的情感進行了詳細的描述,并以一種贊美的態度肯定了人性的善良,也許,這也是歐·亨利對現實生活中人情冷漠的一種諷刺,其通過以小見大的方式,揭露了現實社會的冷漠。
二、獨特寫作思路
(一)線索布局層次分明
短篇小說不同于長篇小說,其具有篇幅短、人物集中、情節簡單的特點。歐·亨利的短篇小說,在線索布局層次中具有非常清晰的層次感。
以《麥琪的禮物》為例,女主人公德拉為丈夫賣秀發、買表鏈是明線,而丈夫賣表為德拉買純玳瑁、發梳則是暗線,歐·亨利通過對這兩天所發生的故事情節的描寫,向我們展現了最為可貴的夫妻感情。其中,歐·亨利將大部分的筆墨都用在了對德拉的描寫上,而且都傾向于細節描寫,通過這種巧妙的線索布局,可以給讀者在閱讀過程中留下足夠的想象空間,以此來突出文章的中心,實現人物之間的情感升華。
(二)藝術鋪墊
歐·亨利在短文寫作的過程中,對文章故事情節的鋪墊十分重視,其在故事情節發展、故事情節轉變、文章結構等不同方面的安排也非常合理。其中,歐·亨利在創作過程中對細節的描述較多,主要通過細節描寫,為后文情節的發展奠定基礎。在《麥琪的禮物》中,妻子為了送丈夫一個圣誕禮物,將自己的秀發賣掉,而丈夫則是為了給妻子買喜歡的發飾,將祖傳手表賣掉,最后兩個人買的禮物在實際中并沒有發揮出真正的價值,但是在閱讀的過程中,我們不會覺得可惜,而是覺得事情非常真實。而讀者感到真實的原因,就是由于文章中的細節描寫及構思,如,在文章開始“一塊八毛七分,全在這了”這句話就可以體現出主人公的貧窮,“其中六毛錢還是銅子兒湊起來的”這句話,為后續德拉賣秀發、吉姆賣手表留下了伏筆。
在文章中,作者通過對德拉與吉姆生活狀態的描寫、夫妻之間的稱呼、日常的擁抱等,將夫妻之間的情感以細節的方式體現出來,通過對文章的構思和描寫,為后續故事的發生埋下了伏筆。
(三)意料之外的結局
在歐·亨利的短篇小說中,故事情節比較緊湊,結局也不同于常人思維,總是在意料之外。通過閱讀歐·亨利的文章我們可以發現,其故事情節中的線索結構感非常明確,并通過語言、肢體動作等細節描寫,為后續情節的發展奠定了基礎,然后再峰回路轉,給人一個特別的結局。以《最后的常春藤》為例,在故事的結尾中,墻上的樹葉竟是老貝爾曼的生命之作,通過它激發了瓊珊活著的欲望,也正是這種超出讀者預期的結尾方式,使得小說更具有教育意義。
三、詼諧語言特色
通過對歐·亨利短篇文章的閱讀,我們可以發現文章中的語言寫法具有詼諧、幽默的特點。歐·亨利在寫作的過程中,經常會使用夸張、比喻、擬人等寫作手法進行描寫,從而將樸實無華的文章變得活潑有趣,產生幽默的藝術效果[2]。歐·亨利的作品多數是對小人物的描寫,通過對人物的描寫,襯托社會的實際情況,以此來吸引讀者的學習和思考。在《最后的常春藤》中,歐·亨利通過比喻、擬人的手法,對老貝爾曼的外貌形象進行描寫,并通過幽默的描寫方式,使讀者在閱讀過程中認識到老貝爾曼與藝術家之間的差距。
四、結語
總而言之,歐·亨利的作品在創作過程中具有非常鮮明的特點,其通過對小人物的描寫,抨擊社會現象,引發讀者的深思。通過閱讀歐·亨利的作品,我們不僅能夠學習到其獨特的創作技巧,而且還能夠使我們被歐·亨利在小說創作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樂觀心態所感染,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對我們的人生觀、價值觀產生積極的影響。
參考文獻:
[1]李杰,任嬌嬌.“花園幽徑現象”的語篇結構解讀——以歐·亨利的短篇小說為例[J].汕頭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8,(07):39-44+95.
[2]張宏武,楊麗彬.歐·亨利短篇小說創作特色探析[J].科技視界,2018,(15):119-120.
(作者簡介:楊欣雨,天津市靜海一中,高中學歷,研究方向:漢語言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