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國圖書館在數字化的候選文獻方面還面臨著很多問題,例如圖書內容參差不齊、版權狀態過于復雜、保護情況不同等等,本文主要從圖書館文獻數字化底本面臨問題出發,著重從圖書的狀況、價值與館藏篩查方面探討了數字化底板應該如何進行選擇,希望能為圖書館在進行相關工作時提供某些參考價值。
關鍵詞:圖書館 文獻篩選 文獻數字化
知識的記載可以用文獻這個途徑得以表達,圖書館的文獻數字化工作也是圍繞文獻展開的。判斷一個圖書館是否具有鮮明的自身特點,首要就是要判斷此圖書館的在數字資源方面的實際館藏是否豐富,因此,圖書館的數字資源庫的建設不僅要在規模上實現宏達,還需要做到精益求精,真正實現具有圖書館特色的品牌效應。這就需要圖書館更加慎重的對圖書館進行文獻數字化底本選擇,使圖書館龐大的珍貴資源得到最合理、最高效的利用。
一、數字化候選文獻面臨的問題
(一)內容質量參差不齊
由于文獻的著成時間不同,可以將圖書館中的文獻按照年代分為四種類型:古典文獻、近代文獻、現代文獻、當代文獻。在圖書館的數字館藏中,古典文獻占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是圖書館中的最大特色,其不僅涵蓋了我國五千年悠久的民族文化,還真實的還原了我國的歷史,具有極大的收藏價值。近代文獻則是記錄了我國從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這一階段所發生的事,這段時間也是我國從封建社會向社會主義社會過渡的一個重要時期。現當代文獻是記錄我國社會主義在經濟、政治、文化、軍事、科技多種領域進行建樹的重要內容。在圖書館的數字館藏當中,每一種館藏文獻都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其承載意義也是非凡的,但由于歷史時期眾多、文獻內容質量的參差不齊,相關文獻館藏單位并不能很合理的對這些文獻進行保護與利用。
(二)保存情況各不相同
紙質文獻與縮微文獻是當前我國進行數字化加工的兩種主要類型。由于我國歷史悠久,很多古籍文獻由于紙張的老化與字體模糊不清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損毀。大氣的整體環境也在工業的不斷發展中變得問題劇增,導致文獻紙張酸化的因素與日俱增,很多文獻通過縮微技術制成交卷后得以完整的保存。通過縮微的文獻交卷分為珍藏版與民眾閱讀版兩種,珍藏版在我國國家母片庫中實現永久保存,另外拷貝的翻版供讀者閱讀。
(三)版權狀態復雜多樣
圖書館中的館藏文獻的版權分類是非常復雜多樣的,大致可以分為:著作權保護期作品、公有領域作品、不確定是否有人進入公有領域作品、權利人身份不明作品與權利人下落不明作品六種。不同版權的文獻作品所應用到的地方與使用權限也是有所不同的,例如,著作權保護期作品是指作品在著作權的期限內受到著作權法的保護,一旦期滿,作品立即喪失保護,進入公有領域。由于版權狀態的復雜程度,很多圖書館不是非常明確各類文獻的版權狀態,不能充分掌握其適用范圍與權限設置,從而很難充分把握法律限制較少的館藏文獻的利用與開發機會。
二、數字化底本的選擇策略
(一)書況評估
對文獻進行保護是圖書館進行一切活動的首要前提,因此,圖書館在對館藏作品進行數字化底本的選擇時,要將已經處于損壞狀態的文獻或者是具有損壞趨勢的文獻提前安排數字化,降低文獻繼續損壞的幾率,最大程度的保證文獻的完整性。如果出現文獻過于陳舊,無法進行數字化的情況,就要實行就地保護策略。
對于已經用其他替代品替代的文獻,或者用縮微技術制成交卷的文獻,應該充分利用轉化后的代替成果,對其進行數字化,降低對原文獻的損壞率。如果縮微交卷和紙質替代品需要進行合格性的技術檢驗,看能否達到數字化的標準,如果發現質量問題需要盡快的進行替代品的補修或重制。
(二)價值判斷
圖書館館藏文獻的底本價值的研究是一個相對復雜的工作,因為不同圖書館對于館藏文獻底本的價值判斷具有很主觀的標準,很難實現價值判斷的統一。館藏文獻的底本價值可以從文獻的史實價值、文化與學術價值出發進行衡量,對于內容相對符合我國社會主義發展道路的、弘揚我國國家文化與民族精神的文獻應該給予更高的歷史價值與文化研究價值。圖書館中的館藏文獻對時代發展與國家文化宣揚方面的價值與強大的生命力就能很好的得以體現。
(三)版權篩查
圖書館館藏文獻的損壞程度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與使用人數也在不斷的增加不斷的加劇,文獻數字化從很大程度上解決了問題,實現了對文獻最為周全的保護。不僅時間與民眾的使用不再對數字化的文獻產生威脅與制約,人們對于文獻的閱讀量與使用量也會不斷的提高。在進行文獻的數字化之前需要進行文獻版權的篩查,只有明確了圖書館館藏文獻的具體版權信息,真正把握住民眾閱讀的需求所在,才能使文獻數字化工作進行的更加具有目的性與針對性。
(四)館藏查重
首先,基礎數據的不斷規范化。基礎數據應該在國家標準書目數據的要求下實現不斷的規范化,從而使館藏數據變得更加規范與可控。館藏數據的規范處理不僅加快計算機處理數據的速度,還方便了各個圖書館之間的資源共享。隨著時代的變化更迭,數據之間難免會具有偏差,規范化的圖書編目與著作規范可以很大程度的控制數據的時間性差異。
另外,人工與計算機之間的有機聯系。很多數據在進行查重工作時不能避免很多遺漏的問題,例如還會出現著作數據的不對范,編制數據部分遺漏的現象等等,所以,在利用計算機對館藏文獻數據進行查重完畢后,需要再利用人工進行檢查,使數字館藏文獻中不再出現特例,保證文獻具有最完整合理的狀態。
三、結語
圖書館文獻底本能否合理的選擇對于圖書館數字館藏質量的高低來說影響巨大。因此,在進行圖書館館藏文獻數字化底本的選擇時需要將文獻的狀態、文化價值,版權狀況與館藏查重等情況都充分的考慮其中,在數字文獻的使用權限之內對其進行最為合理有效的開發運用,從而提高圖書館整體的館藏質量。
參考文獻:
[1]李進.公共圖書館微文獻資源建設的帕累托最優[J].數字與微縮影像,2016,(10).
[2]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圖書質量管理規定[EB/OL].國家新聞出版總署,2004-12-09.
[3]健文.出版物質量問題的現狀及其應對策略[J].編輯之友,2015,(03).
(作者簡介:陳瑩,作者單位:吉林省圖書館,主要從事古籍文獻的整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