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人們的法律意識不斷增強,對隱私保護的要求也在逐漸提升。雖然網絡和科技的發展使人們的生活和工作都變得越發便利,但是也使人們的隱私權變得更加容易受到侵犯,以至于許多新的侵犯隱私權的現象相繼出現[1]。目前我國的法律規定還不能夠使人們保護隱私權的要求得到完全滿足。所以,完善隱私權法律保護工作勢在必行。本文闡述了隱私權的概念及內容,對隱私權的法律保護和我國隱私權保護所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完善我國隱私權制度的對策,以期我國隱私權保護所存在的問題能夠得以改善。
關鍵詞:隱私權保護 概念 問題 對策
隨著民法典制定進程的不斷加快,學術界對于人們自身權利保障的問題進行了進一步的探討,隱私權的限制和保護在司法實務界和學術界都獲得了擴張。作為人格權的主要內容,隱私權對個人涉密信息、個人基本信息的保護有著非常大的作用[2]。隨著網絡信息的迅速發展,各種隱私權被侵犯的案例相繼出現。怎樣讓人們在私人生活領域中不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怎樣在人們的隱私權受到侵害時進行起訴,從而合理地維護其合法權益,以及在私人隱私和公共利益面前如何取舍,這些都是當前隱私權保護方面需要解決的問題。
一、隱私權的概念及內容
所謂隱私權就是指人民擁有的個人生活隱私受到法律的保護,不被他人侵擾、披露的權利。作為一種基本的人格權利,隱私權主要包含了以下幾個內容:
個人隱私使用權。權利主體有權許可他人使用或者自己使用隱私,并且有權利對隱私的使用方式做決定,任何組織或個人都不能夠非法干涉。比如,使用自身形體或形象供攝影或繪畫的需要、憑借個人的生活信息資料撰寫自傳等。但是在使用隱私的過程中不能夠違反法律的規定,應當在隱私權的保護范疇內受到公共利益的限制。
個人生活信息保密權。個人生活信息包含所有的個人資料和信息。例如生活經歷、社會關系、財產狀況、信仰、家庭等。權利主體有權利禁止他人對個人生活信息資料進行非法使用,例如任何人在沒有經過權利人許可的情況下,都不能夠利用任何方式將權利人的隱私披露給他人;不能閱知、占有權利人生活信息的存折、日記本等物質載體。
二、隱私權的法律保護
隨著時代的迅速發展,人與社會之間的關系變得越來越復雜,人們對自處的機會和自己的精神世界越發重視,要求在社會和他人以外還能夠擁有屬于自己的空間。在這種狀況下,隱私權也漸漸地獲得了世界各個國家法律的認可。
當前世界各個國家對隱私權法律保護的方式有三種:第一種是直接的保護方式,也就是法律將隱私權當做一種獨立的民事權利進行保護,法律對隱私權的侵權方式、內容、賠償范圍、責任構成等都做出了比較詳細的規定。直接保護方式的優勢是立法直接將隱私權確認為獨立人格權,所以受到侵犯時,在尋求司法救濟的過程中能夠直接找到有效的法律依據,對隱私權的保護有著很大的幫助。第二種是間接的保護方式,在人們的隱私權受到侵害時,受害者僅能憑借這一權利添加其它的起訴因素,例如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等來獲得法律的保護。第三種是概括保護,也就是在民法或相關判例及法律中籠統地對保護人格尊嚴或人格權進行規定。在實踐的過程中依舊對人們的隱私權進行保護,并且在相關的法律中對隱私權的保護作出相關規定。
三、我國隱私權保護存在的問題
隱私權制度不夠完善。當前,我國在隱私權保護方面依舊存在著缺陷,自建國至今,缺少對隱私權的正確認識,雖然在法治過程中在隱私權保護方面獲得了一些成果,但是在《民法通則》中依然缺少對隱私權的明確規定。在對人民權利進行調整的最基本的民法領域,當前我國實行的《民法通則》并沒有將隱私權引入,只是在最近幾年的司法解釋中能夠看到隱私權的相關規定,因為司法解釋的法律效率沒有《民法通則》的效力高,所以這對隱私權的法律保護方面并沒有什么實際性的幫助。
執法人員的隱私權保護意識淡薄。執法人員缺少隱私權的保護意識是自然人隱私權受到侵犯的主要因素之一。目前,我國在缺少隱私權系統保護的狀況下,更加需要執法人員來執行公務,從而確保權力的及時、合法行使,并且不對人民的隱私權造成任何侵犯,加快人權保障的完善。但是,由于各種因素執法人員的隱私權保護意識相對淡薄。
四、完善我國隱私權制度的對策
堅持道德底線原則。在限制隱私權的同時,應當堅持道德底線原則。最近幾年,我國的媒體事業發展迅速,媒體的商業化程度不斷加深,一些媒體為了更多的利益而違背了道德底線,多次將他人隱私曝光。這些侵權事件通常以“公眾興趣”為借口,不斷地報道人們的隱私。
限制適度性原則。在立法中限制隱私權時,應當遵守必要性、適度性的原則。在隱私權和公共利益產生沖突時,應當對兩者之間的利益進行平衡,對該隱私涉及公共利益的關聯、大小進行判斷。對于關聯程度低、涉及公共利益小的,應當側重于保護當事人隱私。對于關聯程度高、涉及公共利益大的,應當側重于保護公共利益。唯有兩者之間的利益達到平衡,才能夠讓隱私權的限制處在一個合理、良性的范圍之內。
五、結語
總而言之,隱私權是一項不容侵犯的人格權利,但是當前我國對隱私權的法律保護還存在著許多缺陷[3]。因此,在今后的司法、立法實踐中應當逐漸對隱私權的保護進行完善,從而實現社會公共利益和人民隱私權的和諧統一。
參考文獻:
[1]胡文濤.我國個人信息隱私權保護法律存在的問題及思考——以與互聯網企業利益平衡為視角[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06).
[2]吳國平.個人信息開放與隱私權保護——我國征信立法疑難問題探析[J].法學雜志,2005,(03).
[3]殷學勝.論我國隱私權的法律保護路徑--以憲法與民法二維保護為視角[D].西南政法大學,2014.
(作者簡介:高溢,衡水第一中學,高中學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