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婭萍
他從一名十二團南口建司技術員,到改制后的南口建筑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數年來,史思軍兢兢業業、勤勤懇懇工作,大膽改革、勇于創新,在他的帶領下,公司迅速發展,資產總額達8.3億元,凈資產達億元,解決了當地300多名各族群眾的就業問題。
史思軍是兵團非公有制經濟人士的杰出代表,他牢記維穩戍邊職責使命,大力弘揚兵團精神,著力維護民族團結。當了解到阿拉爾市托喀依鄉貧困戶吐迪·尤努斯家居住在危房的情況后,史思軍主動捐款3.5萬元,幫助吐迪·尤努斯修建了新房。他捐資165萬元為托喀依鄉修建了雙語幼兒園,出資13萬元為雙語幼兒園配備了全套教學設施。目前,這所雙語幼兒園接收了139名學齡前兒童,其中漢族兒童40名,少數民族兒童99名。
史思軍積極創辦經濟實體,為當地居民提供就業崗位;根據公司發展的需要,在商品砼、鋼結構、苯板、木塑大板等與建筑相關的建材領域以及倉儲冷鏈保鮮、紅棗加工等農副產品加工領域做了較大的投資;投資7200萬元,分別在阿拉爾、阿克蘇、新和、沙雅等建設四條年產共200萬立方米的商品砼生產線;投資1700萬元,在阿拉爾2#工業園區建設一條年產5000噸鋼結構、20萬立方米復合莢心板、1800噸C型鋼生產線;投資1000萬元,在阿拉爾2#工業園區建設一條年產12萬立方米苯板、1600噸木塑大板生產線。投資2800萬元,在阿拉爾南市區建設一座倉儲能力達7000噸果蔬保鮮庫和一條年產2000噸紅棗加工生產線;投資2100萬元,在阿拉爾南市區建設一座綜合性賓館。史思軍帶領的團隊所創辦經濟實體為當地提供長期就業崗位200余個,每年提供臨時就業崗位100余個,不但增加了當地居民的勞動收入,而且為當地財政稅收增加了稅源,為阿拉爾市的經濟發展作出了貢獻。
“我的每一個項目,不要求利潤有多高,但必須確保工期又好又快質量保障,并且安全無隱患、無事故。”這是南口建筑公司史經理常說的一句話。公司成立至今,有全資子公司五家,分公司四家,參股公司兩家。近五年公司承接施工合同額近56億元,完成施工產值50.5億元,以年均30%的速度遞增,固定資產逐年增加,近五年,公司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7億元,向各地繳納各種稅金2.1億元。多年來南口建筑公司被工商部門評為“重合同、守信用企業”“農一師建筑業誠信單位”、兵團先進建筑企業、自治區質量管理優秀企業。
“公司由小到大,由弱到強,每一步成長發展,都得益于改革開放的英明國策,得益于黨的好政策和社會各界的鼎力支持,得益于各級黨委、政府的重視、支持、關心和厚愛。”作為由兵團培養起來的民營企業家,史思軍心存感恩,自覺承載著企業自身發展和回報社會的光榮責任。近年來,史思軍始終把致富思源、回報社會,當作義不容辭、責無旁貸的任務,在捐資助學、資助三老人員、資助貧困生完成學業、建設公益性場館、為地震災區捐款、為受災團場捐款、為阿拉爾市(師)政協幫扶隊子捐資建房等等方面共捐資600多萬元,這充分表達了史思軍對家鄉—塔里木的深情厚意和對師市各項事業的關心和支持,他功德無量的善舉得到了中央統戰部、兵團黨委、兵團黨委統戰部、兵團工商聯以及師市領導的高度評價和充分肯定。
“史經理回報社會的好事就像環繞公司的塔里木河一樣,源源流長。”這是公司員工對史思軍經理的評價。他帶領的建筑公司從1998年成立至今,在發展壯大的同時,堅持奉獻社會,回報社會,積極支持教育、醫療衛生、文化、體育等社會公益事業,先后向汶川、玉樹、學校、貧困生、社會各界捐資及建設公益性項目累計金額達1080多萬元。
博愛廣撒人間,真情贏得殊榮。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史思軍不僅帶領公司改革發展,還承擔起了很多社會責任,先后榮獲“全國關愛員工優秀民營企業家”“全國民族團結先進個人”“中國優秀民營企業創業家”“兵團建設系統優秀企業家”“自治區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優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兵團建設系統安全生產先進個人”、兵團、師、團優秀共產黨員等多項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