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始階段打下好基礎后,調解工作即進入中間階段,也是案件調解最難也是最關鍵的環節。在中間階段有三個步驟:
一是要養成將案件的各個爭議焦點、仲裁請求列在白板上的良好習慣。尤其是一個案件的爭議點和仲裁請求比較多時,把它們一一列在白板上就可以避免不小心漏掉某一項。而且.這種方法有助于集中雙方的注意力,從而會節省調解的時間。
二是要給予雙方當事人面對面充分溝通的時間。以使一方充分了解對方對同一事實或同一仲裁請求的看法和意見,并消除誤會和隔閡。
三是“背靠背”勸說。從調解的實踐來看,大多數案件是在這個步驟調解成功的。因為通過仲裁員分別為雙方當事人講解法律法規政策及分析風險利弊,雙方的調解方案就會非常接近了。經過“背靠背”的單獨會談后,調解員讓雙方再次面對面進行溝通。
在中間階段,與步驟相對應的工作技巧主要有:
1.望聞問切。望聞問切雖是中醫的理論,但我們可以把它巧妙地運用到調解工作中。望,就是通過觀察當事人的形態表情來揣摩他們的真實想法和感受,當然,要確保“望”得準,必須具有敏銳的洞察力和一定的生活經驗;聞,就是通過認真聽取雙方當事人的陳述,了解案
件的真實情況;問,就是通過詢問查明事實,而且通過有目的、有重點的問,還可以及時消除雙方的誤會,化解隔閡,溝通感情;切,就是“切”中要害來決定調解的方向和角度,抓住雙方的軟肋。促成調解。
2.由簡入難。大多數案件的仲裁請求會有多個,調解員在調解過程中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要先從矛盾沖突小的地方入手,先易后難,由淺入深。這種由簡入難的方式有利于使當事人雙方感覺到調解的成效,從而在心理上逐漸認可調解這種方式,也會更加積極主動地配合調解員的調解工作。
3.矛盾冷卻。調解過程中有時會發現,有些當事人有調解意向但又擔心丟面子,硬著頭皮不愿調解,或者有的正在氣頭上,什么話也聽不進去。對這樣的案件,調解員不要硬調,否則只會適得其反。遇到這種情形,調解員應暫停調解,讓雙方當事人稍事休息,留給他們一段冷靜考慮利害得失的時間,然后再恢復調解。
4.巧借外力。調解員在辦案過程中有時會遇到托人來講情的,有的來自勞動保障部門內部。有的來自其他政府部門,有的來自親朋好友。遇到這種情況,調解員常會很為難。怎么做才能兩全其美呢?調解員可以借助當事人對“人情”的信賴來促成調解,概括地說就是“誰來找我說情,我就找誰去做工作”,讓這些說情者輔助調解員的調解工作。
5.利益分析。勞動爭議大多數是利益之爭,因此。只有幫助雙方把利益分析透了,弄清楚哪些是雙方最想要而堅決不能放棄的,哪些是雙方可以讓步的,才能有的放矢地去勸說雙方作適當讓步,從而達成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