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立國
晴朗的早晨,筆者在居住的小區里漫步,走到東面盡頭的時候,看見街道的旁邊,有一位老者在賣柿子,兩個青篾的竹篩上,放著十幾個大柿子。鮮紅飽滿,嬌艷欲滴的柿子,就像一個個待嫁的新娘,羞澀里有著期待,翹望中有著顧戀。微雨雁雙飛,落花柿獨立。凝望著一個個溫潤而鮮亮的柿子,筆者的心里面,不由得一陣悸動。
在故鄉陜西,小河邊的田埂上,到處都種著柿子樹,細的像暖水瓶,粗的如小水缸,灰褐色的樹干,看起來很粗糙,但是每一棵都十分的剛勁。當“春暖花開、細雨如絲”的時候,柿子樹,貪婪地吮吸著甜美的甘露,舒展著嫩綠的枝芽,一片片橢圓形嫩綠的葉子,在雨霧中歡快地伸展著。谷雨時節過后,柿子樹便開出“一叢叢、一簇簇”的黃花,點點的清香,彌漫著柿園;偶爾有蝴蝶飛來,縈繞其間,或有蜜蜂來訪,流連其中。樹枝上的葉子,也由嫩綠變成深綠。
在烈日當頭,柿子樹舒展著粗枝大葉,像一把巨大的綠傘,為人們擋住炎熱的陽光。一粒粒小柿子,就有小紐扣那么大了。一陣微風拂過,小柿子就像一個個頑皮的小孩,在枝葉茂密的樹枝上搖來蕩去,好像在與人們捉迷藏。
到了金色秋天,一棵棵柿子樹的葉子漸漸發紅,在樹枝和綠葉相間,十分的好看。柿子樹的枝頭上,掛滿黃澄澄的小柿子,一個個沉甸甸的柿子果,把樹的枝椏都壓彎了。不少的柿子,吐出了雪白雪白的柿絮,柿絮上還有一些小珠,晶瑩透亮。有的獨墜枝頭,有的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顯得格外的親熱。
從夏到秋,隨著季節的變化,柿子也由小到大,由青變黃,由硬變軟,由澀變甜。“遙看一樹凌霜葉,好似衰顏醉里紅”,一棵棵挺立的柿子樹,把秋天點綴得紅潤又風情。
當柿子熟了的時候,我總是纏著爺爺奶奶,要到柿子園,去摘柿子吃,老者拗不過頑童,只得一起同去。看著紅色的柿子,站立在樹枝頭,又大而又軟,饞得筆者直流口水,真的是急不可耐。
爺爺奶奶摘下柿子交到我手中,我即刻撕開果皮,大大地嘬一口, 那滿滿的甜,頓時融化了自己。這一種甜味,不但質感豐富,還有著悠長的韻味,挑逗著我味覺的每一個細胞,沁入肺腑,難以忘懷,讓人有一種非常滿足和欣喜的享受。
那個時候,爺爺奶奶反復叮嚀:“柿子性寒,吃多了傷胃。”我才不管這些,五六個柿子,一下子吃完,還意猶未盡,臨出門還會拿幾個塞進口袋。
柿子,是我童年時期,最為喜歡的果品。柿子,營養豐富,含有胡蘿卜素和維生素C;柿子,甜膩可口,擺在人們的面前,就有一股清香撲鼻而來,冬季吃凍柿,那更是別有一番味道的。
其實,柿子用途,并不單一,除供鮮食外,爺爺奶奶還制成“柿餅、柿干、柿汁蜜、柿葉茶、柿醋、柿脯”等,偶爾也加工成糕點和風味小吃。
中國傳統醫學認為,柿子,味甘、澀,性寒,歸肺經。《本草綱目》中記載:“柿乃脾、肺、血分之果也。其味甘而氣平,性澀而能收,故有健脾澀腸,治嗽止血之功。”同時,柿蒂,柿霜,柿葉均可入藥。
柿子,是“慢性支氣管炎、高血壓、動脈硬化、內外痔瘡患者”的天然保健食品。如果用柿子葉子,煎服或沖開水當茶飲,也有促進機體新陳代謝、降低血壓、增加冠狀動脈血流量及鎮咳化痰的作用。可以“補虛、止咳、利腸、除熱、止血”,還可充饑。
柿子的招牌,營養素十分豐富,與蘋果相比,除了鋅和銅的含量蘋果高于柿子外,其他成分均是柿子占優。外國俗語云“一日一蘋果,醫生遠離我。”但是,要論預防心臟血管硬化,柿子的功效遠大于蘋果,堪稱有益心臟健康的水果王。所以“每日一蘋果,不如每日一柿子”。
此時,筆者想起了明代詩人陳汝秩,在《詠柿》中寫有:“晚風吹雨過林廬,柿葉飄紅手自書。無限瀟瀟江海意,一樽相對憶鱸魚。”點點滴滴的回憶,就像一首意境優美的詩,讓人情不自禁、流連忘返。
如今的筆者,每逢見到賣柿子的時候,就聯想起童年的趣事,唯有那些美好的記憶猶如昨日,歷歷在目,時時刻刻溫暖著筆者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