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春橋 明 偉
6月11日天剛亮,二師三十四團十連職工高寶樂就急匆匆地將第二批出欄的40多只育肥羊裝上車,這批育肥羊被和靜縣的一個個體老板全部訂購。高寶樂告訴筆者:“現在活羊每公斤27元,這樣算下來,最近一個多月我賣出了70多只羊,每只羊可賺400元至450元,純收入達到了3萬元以上。目前還存欄300多只,今年的純收入爭取達到20萬元以上。”
今年43歲的高寶樂在連隊一直承包土地,2009開始承包種植棗樹,承包的45畝棗樹,自2012年以來,每年純收入都在10萬元以上。小日子過得紅紅火火。但心不安分的高寶樂想,不能滿足小富即安,要想過小康生活,還必須多一條增收致富的門路。通過市場調研考察,他認為發展養殖業是一條增收的好門路。
2011年冬,高寶樂為了參加團里為期五天的一個學習班,每天騎著摩托車往返20多公里。有一天趕上刮大風,他愛人勸他不要去了。他什么也沒說,騎上摩托車就出發了。由于風太大,騎不成就推著摩托車走了七八公里趕到團部上課,但是那天上課學的東西卻留在了腦子里。
功夫不負有心人,通過不斷學習和鉆研,它逐漸掌握了先進的養羊技術,有了一套科學養羊的拿手絕活。2012年春,他投資五萬元買回100多只育肥羊,到年底,除去成本,盈利三萬多元。
“要以市場為導向,根據市場需要,確定羊的養殖規模和出欄時間。”高寶樂說。精明的他早早和焉耆、和靜、尉犁縣等地的牲畜屠宰場取得聯系,掌握羊肉市場價格。在對市場進行分析后,高寶樂從周邊地方鄉村收購羊仔,白天雇人放牧,晚上羊回圈后便為羊仔加油渣和玉米。每年的11月底,第一批育肥羊便可出欄了。
他充分利用市場規律,每年到了7月中旬,購買羊羔回來喂養,10月至12月,市場羊價走高,再賣出去。每年純利潤都在10萬元以上。到2016年,羊價呈現走高的趨勢,養殖加棗園的收入,純收入達到25萬元。
嘗到了甜頭的高寶樂,不斷擴大養殖規模,并過上了小康生活。高寶樂成了“養殖名人”、“種植能手”,成了職工學習發展種養業多元增收致富的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