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鐵軍 羅鵬飛
有了“紅本子”想法更多了——二師三十七團身份地職工集體“領證”渴望新“錢”景
“有了承包經營權證,咱就是土地的主人。今后,我要加大水肥投入……”
“對,沒了‘五統一’,咱可以自主生產經營。以后,哥幾個試種開心果吧?這叫特色種植,成本低,效益高,市場需要量大,還愁沒錢掙么……”
7月30日,地處且若墾區的二師三十七團。二連職工黨員李都立喜出望外,與職工王雪松、陳永軍等人掐著指頭算賬,一起謀劃發家致富新“錢”景。當日,他高興地從團領導手中領取了期待已久的“紅本子”——兵團國有農用地承包經營權證。
土地是農業一線職工的“命根子”。為了維護職工的根本利益,早日為職工身份地頒發“鐵證”,讓職工真正擁有土地承包經營自主權,在該團綜合配套改革工作領導小組監督指導下,各連隊按照改革“時間表”“路線圖”,在做好“四清”工作基礎上,詳細制定國有農用地確權頒證實施方案和條田地塊的分地方案。嚴格堅持土地核查、人員核查、問題核查的“三核查”原則,根據職工隊伍、有效耕地面積、土地生產能力等多項條件,精準測量,確定了職工身份地定額。并嚴格落實“四議兩公開”民主決策程序,執行“四簽兩不準”“四榜定案”等各項“陽光操作”,使土地確權頒證全程接受民主監督,做到了公平、公正、公開、“零爭議”“零糾紛”。充分保障了職工的知情權、參與權、選擇權、監督權,做到了讓全團職工滿意。
6月下旬,該團各連隊職工在機關領導干部、“兩委”成員監督下,相繼砸下了國有農用地確權分地的界樁,并在確權分地圖上簽字,按下手印。截止7月30日,該團3.022萬畝國有農用地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圓滿收關。
“……我真心感謝兵團、師、團黨委,感謝黨的改革政策,讓我真正成為土地的主人……今后,我將認真履行民兵義務,練好看家本領,當好生態衛士,為兵團發展建設作出新的貢獻……”在一封感謝信中,該團三連職工艾路平這樣寫道。
有了土地承包經營自主權,職工不僅能自主購買農資,還能自主銷售農產品。面對這件“破天荒”的好事,一連職工張興寶打起“算盤”來——一連地處塔克拉瑪干沙漠邊緣,光熱資源充足,有2300畝棗園,年產優質干棗670多噸,這本是有潛力的優勢資源,但在改革之前,受“五統一”限制,不少職工“豐產不豐收”,承包收入并不樂觀。曾是紅棗銷售經紀人的張興寶,認識到職工要想富,必須得“抱團取暖”闖市場,不能再守著“金飯碗”要飯了。于是,他想和其他職工一起集資入股,成立紅棗加工專業合作社,通過公司化、規模化、市場化運作,用好用活農產品優勢資源,通過提升紅棗的附加值,優化農產品供給質量,有效抵御市場風險,搶占市場份額,帶動更多的職工增收致富。
“鐵證”在手,“錢”景無憂。在該團,像張興寶、李都立這樣有想法、有闖勁、能經營的職工不在少數。三連職工張自立、王宏偉等人,打算有機會和連隊“兩委”成員一起,赴山東、河北等地考察,了解紅棗行情和農產品市場需求,探求新路子。
“國有農用地承包經營權確權頒證,是團場綜合配套改革的關鍵一環,對于進一步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職工根本利益,加快向南發展、實施好鄉村振興戰略,具有深遠意義。職工有了土地承包經營權,將通過自主生產經營,多渠道創收增收,分享到更多的改革紅利。通過改革,團場農業一定會成為真正有奔頭的產業,職工也將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我們有理由相信,團場的明天一定會更加美好。”該團黨委書記、政委寧豐說。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時下,改革宛如柔和的東風,輕拂著這片熱土上的每一張笑臉,每一片綠色,每一寸土地。
改革順應了新時代,創造了新起點,帶來了新機遇、新挑戰——在三十七團這片廣袤的熱土上,新的征程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