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應斌
9月6日,薛松先是給有投資意向的大客戶打了電話,進行了項目上的溝通,然后又接待了一個參觀團,為他們詳細介紹了八師天業集團的發展歷程、工藝流程、產品特點等,儼然是天業集團生產的行家里手。
42歲的薛松是來自上海的援疆干部,在天業集團任集團黨委常委、副總經理,主要負責集團的投融資工作。
去年9月,薛松獲悉中組部第18批博士服務團在上海選派成員到新疆開展援疆工作,當時在招商銀行上海分行資產托管部市場營銷室工作的他,立即報了名。薛松說,“對口援疆是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在‘一帶一路’背景下,新疆有著巨大的發展潛力,我想為新疆的發展盡一份力。”
薛松畢業于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博士學位。研究生期間,他參與了863項目和國家半導體照明項目,并獲得了多項國家發明專利。博士畢業后,他加入招商銀行上海分行工作,在信息技術部、同業金融部、資產托管部工作過,金融知識豐厚、金融業務能力強,并獲得了特許金融師和金融風險分析師資格,擔任該行資產托管部市場營銷室經理,負責資產托管業務營銷和產品的設計研發工作。
面對陌生的城市、陌生的工作環境,薛松就從頭學習,不懂的地方請教領導、互聯網上查找資料,對化工知識進行“惡補”。
投融資工作,簡單地說就是為企業找錢,每天要找銀行、找基金、找券商,今年夏天,薛松在與一個投資人溝通過程中,對方向他提問道,“市場上都是用甲醇來生產聚乙烯,為什么‘天業’要用乙醇來生產?”為此,薛松虛心請教了天業集團的總工程師。
“首先,乙醇路線生產聚乙烯盡管步驟多,但選擇性好,分離簡單;用甲醇生產聚乙烯流程短,但無法充分利用原料,分離成本高。其次從地域來看,兩種方法在新疆都可行,但在內地乙醇法不合適。所以天業選擇用乙醇。”薛松說,投資人對他專業的回答表示驚訝,非常滿意,也對天業的研發技術表示贊賞。
從去年開始,天業集團提出“奮起再次創業,打造千億天業”的宏偉目標,全力投資建設十戶灘新材料工業園區,其中60萬噸乙二醇項目已于去年8月開工建設,,預計明年10月建成投產。
“項目建設離不開錢,沒有錢,再好的項目也無法上馬。”薛松天天找銀行、基金、券商來融資,便于項目順利推進。無形的壓力,讓他的頭頂長出無數根白發;身體抵抗力、免疫力下降,皮膚開始過敏,左胳膊上無緣無故長出了一塊蕁麻疹,一直吃著抗過敏的藥控制著,至今沒有治愈。薛松笑著說,這是他來新疆工作后留下的印記。
面對工作上的壓力和挑戰,薛松迎難而上,他被“團結、奉獻、拼搏、創新”的天業精神所感動,他變壓力為動力,更加用心地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
薛松面向全國廣泛找尋投資大客戶,主動與20個投資大客戶進行了聯系,目前有兩家投資者有意向合作;為天業集團穩步推進多渠道融資路徑,提供了更多的選擇方案;十戶灘新材料工業園區二期項目正在和多家私募基金公司、銀行、保險資管公司洽談合作。
和薛松工作接觸較多的天業集團股份公司財務部部長張美振說,“薛總從金融前沿城市過來,他掌握的專業知識比較廣、新,為我們做金融知識方面的培訓,讓我們增長了知識,也打開了眼界。之前我們只有兩種方式融資,現在他幫天業引進了新的融資方式——基金融資。”
薛松還走訪了多家券商及基金公司,舉辦了多次投資者交流活動;組織了以兼并和收購為內容的、面向天業中高層領導的培訓;對天業集團的辦公自動化(OA)系統提出了改進意見;組織掛職單位和派出單位的信息開發人員的交流,推動掛職單位引入先進的開發技術和創新點;推動OA系統在手機移動端的升級改造。這些合理化建議都得到了掛職單位同事認可。
天業集團黨委副書記、組織部部長夏月星說,“通過8個多月的工作,薛松已經徹底融入到了天業,他與天業的領導、同事結下了深厚的感情。他發揮自己的專業特長幫助天業發展。在工作中認真負責、踏實肯干,他的身上體現了兵團精神。薛松為天業后續的融資人才起到了帶頭作用,也培養和帶動了一批年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