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春橋 薛 梅
“我既當職工又當老板,白天下地務農,晚上開店經商,我愛人在棗園里又養殖了100多只羊。我算了一筆賬,地里紅棗年收入在八萬余元,商店年收入五萬余元,養羊收入一年也有六萬元左右,這一年下來,收入加起來也小20萬元呢!”7月10日晚,正在服裝店里忙著招呼客人的二師三十四團十連職工萬明全對筆者說。萬明全現在的生活方式,正是該團實施“一家多業”工程,職工實現多元增收的一個實例。
該團把職工多元增收作為促進經濟社會發展、服務保障民生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多措并舉促進職工多元增收,初步形成了“一人多業、一家多業、多業興家”的良好局面。目前這個團有各類從業人員近3300人,2017年以來新增就業人數1000余人,實現打工收入2700萬元。
近年,隨著農業生產科技含量及農業機械化程度的提高,職工花在大田管理上的時間有所縮短,空閑時間多了起來。如何使職工變閑為忙,變過去的單一種植收入為多元收入。該團因勢利導,積極引導職工轉變觀念,鼓勵職工利用農閑創收,廣開致富門路,并推行了“種植+(種植+養殖、種植+務工、種植+經紀人等)”經營模式。同時以路邊經濟帶動剩余勞動力,就近就業增收,通過維修、餐飲、物流、醫療、賓館、超市等方式,傾力打造“兩棲”職工,拓寬了職工的增收渠道。
加強技能培訓,增強就業致富技能。三十四團按照“抓培訓、促就業、奔增收”的思想,著力培養有思想、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職工。近幾年,該團累計開展各類技能培訓6500人次。同時,該團把多元增收作為“金鑰匙”工程,將職工多元增收目標,分解到單位個人,并作為年終評選評優的重要依據。
通過這些措施的實施,使該團實施“一家多業”工程得到了全面落實,八連職工牛金喜夫婦,在承包了64畝棉花20畝棗園的同時,利用農閑,一個到萬頭豬場打工,一個到超市打工,兩人加起來月收入近8000元;五連職工李玉秀自去年在一家餐館打工,月工資3500元;二連職工江紅梅承包了58畝棉花和30畝棗園,又在團部開了一家建材店,丈夫既能照顧到建材店里的生意,又能接手一些樓房裝修,年收入30萬元以上。像這樣一人多業、一家多業、多業興家的職工在三十四團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