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仁斯
又到一年中秋節,遍布大街小巷的商家已在這場沒有硝煙的競爭中開始出招了。月餅由于華麗包裝的層層隔離,我們已很難聞到那特有的香馥,價格當然也不菲。如果母親還健在,看了肯定會說,一公斤月餅能要這么多錢啊,不如我自己做給你們吃好了。
記憶中的母親,有著一雙靈巧的手,她不僅會用小剪刀剪出小孩肚兜花、鞋墊花,做的高梁稈鍋蓋、缸蓋等聞名全村。特別是在中秋節時母親自制的“土月餅”,雖然其做工簡單、粗糙,但在那個物質高度匱乏的年代,卻香甜了我的童年、少年對中秋的記憶,以至于今天我對母親自制的“土月餅”,仍然記憶猶新,永不能忘懷。
母親一般是在中秋前的一兩天才開始做月餅,先把僅有的一點白面倒進鍋里用小火炒好,然后按一定比例摻進一點油、水和砂糖,仔細慢慢揉搓之后,攤成一個個圓餅,依次裹進用瓜皮做的青紅絲、白糖、芝麻等餡料,再搟成圓餅,隨后再用月碗模扣成花,一個個漂亮的月餅就成形了。再將月餅放在家里的平底鐵鍋里,上面蓋的一塊鐵皮上,也放上火炭,兩面煎烤,不一會兒,屋子里就飄出了月餅的濃濃香味,全家人都圍坐在土灶前,邊觀看母親的“廚藝”,邊分吃著月餅。
連續幾年,我們家的中秋月餅基本上都是“自給”,根本無須再憑票花錢上街購買。
歲月如歌,月缺月圓之間,歲月的年輪已匆匆輾過幾十個春夏秋冬。童年時代已漸行漸遠,然而,那時吃月餅的場面總是隨著月餅的香味呈現在我的眼前。在物質生活越來越豐富的今天,琳瑯滿目,形式多樣的月餅卻吃不出兒時那誘人的味道了,對節日也失去了原有的熱情,但當年土塊屋里母親做月餅的場面、彌漫著的淡淡清香以及那份濃濃的親情,總是停留在我的記憶深處,至今仍然揮之不去,永遠留在了我的記憶里……
如今,又一個中秋佳節即將悄然來臨,我又進入了童年的夢鄉,驀然發現,天堂的母親做的“土月餅”比天上的月亮還要圓呢,夢里夢外到處都是原汁原味的“土月餅”香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