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理強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增強群眾工作本領,創新群眾工作體制機制和方式方法,推動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群團組織增強政治性、先進性、群眾性,發揮聯系群眾的橋梁紐帶作用,組織動員廣大人民群眾堅定不移跟黨走。實現黨的十九大確定的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須緊緊依靠群眾。當前,兵團正處在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階段,團場職工群眾對渴望美好生活的訴求日益增加,思想觀念不斷發生新的變化,這些都給團場的群眾工作帶來新的要求,因此,做好團場群眾工作,充分調動廣大職工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讓更多的職工擁有獲得感和幸福感,保持團場持續、長期和諧穩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黨的96年來發展歷程充分表明,人民群眾是我們黨存在和發展的根本,群眾工作是我們取得革命勝利、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開放巨大成就的重要法寶。但在新的歷史時期,群眾路線這個黨的致勝法寶在部分人頭腦里似乎被漸漸淡化了,從現在的實際來看,一部分干部存在著群眾意識淡薄,群眾觀念弱化,缺乏體恤民情的情感基礎,在做群眾工作時常常自以為是,作風不深入,對基層情況了解不充分,作決策時習慣于下命令發指示,不認真傾聽群眾的聲音,給群眾造成一種高高在上的感覺,拉大了與群眾的距離。因此,加強基層組織服務群眾、做好群眾工作,有利于提高廣大黨員干部的宗旨意識,改善干群關系,提高黨組織的凝聚力。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幸福不會從天而降,夢想不會自動成真。實現我們的奮斗目標,開創我們的美好未來,必須緊緊依靠人、始終為了人民,必須依靠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創造性勞動。人民群眾是黨的執政之基、力量之源,而群眾工作是黨和政府的一項重要工作,是黨和政府聯系群眾的橋梁和紐帶,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基礎性工作。可見,做好群眾工作是多么重要、多么迫切。目前,從兵團團場改革發展穩定的角度看,實現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的總目標,職工群眾才能幸福安寧,安居樂業。穩定是改革和發展的基礎,沒有團場社會穩定,改革發展就缺少了基礎條件,職工群眾的福祉也將無法實現。兵團正處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試點階段,團場經濟和社會管理體制將發生深刻變革,正可謂既是發展機遇期,也是矛盾凸顯期,其改革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緊緊依靠群眾。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面對新形勢新任務,要善于研究和把握群眾工作的特點和規律,創新工作方法,提高群眾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廣大黨員干部是加強群眾工作的主體,能力素質、工作方法、工作作風直接關系到群眾工作的成效,關系到團場改革發展穩定的大局。能不能把職工群眾動員起來,自覺自愿地團結起來,為實現工作總目標而奮斗,也是對基層干部素質的綜合考驗。這就要求廣大黨員干部要創新工作方法,堅持工作重心下移,做到問政于民、問需于民、問計于民,知民情、解民憂、暖民心,做好群眾工作這門“必修課”,練好群眾工作“真功夫”。
一要以人為本、執政為民,筑牢群眾工作思想基礎。堅持正確的執政理念,是新形勢下做好群眾工作的準繩。要始終堅持“以人為本、執政為民”的工作理念,要把基層群眾當“家人”、把群眾來訪當“家訪”、把群眾事情當“家事”,形成“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地”的共識。黨的各級組織和人民團體要教育黨員干部始終心里裝著群眾、真心服務群眾,要置身群眾之中、善于換位思考,解決好“我是誰”、“為了誰”、“依靠誰”的問題。
基礎不牢,地動山搖。必須堅持不懈地抓基層、打基礎,始終保持黨的生機與活力,切實發揮各級黨組織的領導核心作用、領導干部的模范帶頭作用、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通過廣大黨員去動員、組織和帶動廣大職工群眾理解、接受和執行黨的政治主張,使黨員和廣大職工群眾團結起來,成為有統一意志、統一行動、統一紀律的有機體。
二要創新群眾工作方式,拉近干群之間距離。我們黨的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群眾利益無小事,時刻把群眾安危、群眾冷暖、群眾訴求掛在心上,和人民群眾建立感情,密切聯系群眾,緊緊依靠群眾,傾聽群眾的呼聲和要求,反映群眾的疾苦,凝聚群眾的力量,真正體現執政為民。解決難題、多辦好事,才能筑牢群眾工作的感情基礎,由于思想觀念、社會階層、利益訴求的變化,群眾工作確實比以往要難做多了。干部必須熱愛群眾,帶著感情去做群眾工作,在增進信任上下功夫,以高度的責任心,真誠的服務態度做好群眾工作。要開展好幫扶解困活動,引導機關干部走出機關,駐連蹲點,倡導干部在一線服務、職工在一線培訓、法律在一線普及、政策在一線落實、問題在一線解決、形象在一線樹立、情感在一線培養、成效在一線檢驗、干部在一線成長、和諧在一線建成,讓黨員干部與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要求黨員干部定期下沉到基層單位,與職工群眾拉近距離,了解民情民意,解決他們在農業生產、職工收入、生活保障等方面的難題,想職工之所想,盼職工之所盼,耐心細致地做好群眾工作,這樣才能得到廣大職工群眾的一致理解與支持。
三要建立聯動機制,增強做好群眾工作的行動自覺。新常態下的群眾工作出現了不少新特點和新趨勢,單靠傳統的工作方式已不能完全適應。特別是處理群體性事件和突發性事件,必須建立一整套快速、高效的機制。建立預警制。目前正處于團場改革穩定的關鍵期,做群眾工作必須首先要有預見性,防患未然。尤其是對群眾要多了解、多溝通,對群眾的要求和心理,要準確把握,對一些不穩定因素和群體性事件的苗頭,要及時發現、及時報告、先行防范,建立應急機制。一旦有事,要做到第一時間知曉,第一時間趕到,第一時間報告。
黨的各級組織和領導干部要積極主動開門接訪和全員接訪,聽取群眾合理訴求,幫助解決職工群眾的問題。要深人群眾,開展好走訪真情服務,做到困難戶必訪、上訪戶必訪、重點人員必訪,全面掌握職工群眾特別是弱勢群體的所思、所想、所盼。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和一往無前的奮斗姿態,創新群眾工作體制機制和方式方法,組織動員廣大人民群眾堅定不移跟黨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