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杰
去年9月中旬,筆者來到二師三○團七連職工龐三的農家樂,只見魚塘周圍綠樹環繞,白色的蒙古包掩映在垂柳中,漫步在新修的水泥路上,呼吸著清新的空氣,就像進入了天然氧吧。這就是龐三開辦的“農家樂”,他向筆者講述了創業路上的點點滴滴。
2008年,35歲的龐三帶著妻子和一歲的女兒從重慶來到了三○團五連,投靠自己的哥哥。最初幾年他做過廚師、蓋過房子、打過零工。2010年,龐三在哥哥和老鄉的幫助下,到二十九團九連承包了50畝葡萄園。剛開始種葡萄,什么也不懂,龐三就追著老職工問,跟著技術員學,并且還購買了一些果樹種植的書籍學習,逐漸摸索出一套自己的果樹管理辦法,每年收成都不錯,日子越過越好。
2012年,隨著團場鼓勵職工發展林下養殖業,思想活躍的龐三抓住了這次機會,走上了種養結合的道路。他認真學習養殖技術,從內地引進了1000多只蘆花雞、烏雞進行飼養,一年下來賺了3萬余元。
有了經驗,有了市場,龐三有了更大的動力,2013年龐三飼養的蘆花雞、烏雞的數量從1000只發展到5000只,規模不斷擴大。養雞一項純收入10萬多元。
2015年,根據市場需求,龐三養殖蘆花雞、烏雞的規模擴大到2萬多只,由于他飼養的蘆花雞、烏雞毛色亮麗、長勢均勻,在當年的10月就被來自庫爾勒市及團場周邊的客戶搶購一空,純收入30余萬元。
2016年年初,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得知在三○團七連有一個魚塘要轉讓。聽到這個消息的龐三萌發了養魚開“農家樂”的念頭。夫妻倆一起來到七連考察,魚塘讓龐三眼前一亮,魚塘旁邊還有一個養雞場,兩人決定花了6萬元買下了這塊地,投入26萬余元對魚塘進行了改造,可供游人垂釣,添置了三個蒙古包,配備了棋牌桌椅、家庭影院等娛樂設施,還建了一個露天餐廳。
2017年,龐三落戶三○團,加入了職工隊伍,高興地說:“‘農家樂’剛剛起步,人氣也慢慢地旺了起來,我也在團場扎下根,要在這片土地上,把致富的路走得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