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紅
在美麗的“戈壁明珠”石河子,國家級石河子經濟技術開發區是全市經濟發展的主力軍,組成這一建設大軍的,是一批來自五湖四海的產業工人,而凝聚這支創業大軍的正是開發區工會工作委員會。
這是一個光榮的集體,2011年,開發區工會榮獲全國總工會“新建企業組建工會先進單位”稱號;2016年,榮獲兵團“工會幫扶工作先進集體”稱號;2017年,榮獲“開發建設新疆獎狀”。在這些榮譽的背后,有一位執著、勤勉、務實的工會干部,她就是開發區工會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張萍。
今年44歲的張萍,用實干彰顯擔當,靠苦干贏取成就。她先后榮獲自治區優秀工會工作者、兵團先進女職工工作者、師市總工會優秀工會工作者等榮譽稱號。
石河子經濟技術開發區轄區內的企業有95%以上都是非公企業。張萍采取“駐廠幫扶”的方式幫助區內企業建立工會。截至2017年底,開發區工會實現了規模以上正式建成投產的56家企業工會組織全覆蓋,工會會員人數達到2.36萬人,其中女職工會員達到1.22萬人。
開發區非公企業的120余名工會干部都是兼職人員。為增強工會組織的戰斗力,張萍每年定期開辦工會干部培訓班,2010年以來,開發區先后有27家基層工會分別被授予“先進基層工會”和“先進工會女職工委員會”,有38位兼職工會干部獲工會系統各類榮譽稱號。石河子旺旺食品公司工會被授予全國“模范職工之家”榮譽稱號,新疆燕京啤酒有限公司被全國總工會授予全國“五一”勞動獎狀。
針對區內非公企業聚集的實際情況,張萍把推進工資集體協商作為參與維護職工權益的大事來抓。截至目前,開發區已建會企業共簽訂工資專項集體合同44份,占已成立工會組織的80%,覆蓋職工19441人,占職工總數的83%。
“讓民主管理成為經營者與職工雙贏的共同需要。”這句話看似簡單,卻讓張萍磨破了嘴、跑斷了腿。為了推進區內私營企業建立職代會,她選取標配纖維有限公司工會為重點指導單位。在她的督導下,該公司每年至少召開一次職代會,審議職工關心的工資薪酬、獎勵、食宿、優秀員工補貼等。民主管理換來了和諧的氛圍,在標配纖維公司的影響下,區內天山鋁業、大全新能源、天佐種子機械等10多家非公企業工會也陸續建立起職代會制度。
“只有真正走近職工,才知道職工的真實需求。”為了當好“娘家人”,張萍經常下基層進企業,通過走訪慰問、扶貧濟困、維護權益、精神關懷、強化服務等多種形式開展幫扶工作。來自甘肅武威的李生有在天山鋁業工作,他的妻子因病去世后,給他留下了沉重的債務。2015年,李生有的大女兒考上蘭州財經大學,張萍得知他家的情況后,為他的大女兒爭取到3000元助學金。2016年,李生有的小女兒又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天津財經大學,張萍又為她申請到4000元助學金。據不完全統計,五年來,張萍在管委會領導的支持下,共籌集各級幫扶資金近100萬元,先后幫扶救助了34家企業的困難職工421人次。
張萍在走訪企業時發現,許多企業經營者都想通過提升職工的技術來為企業發展奠定基礎,但卻苦于生產壓力大,人員力量薄弱,技術比武這項工作一直處于雖被提及但被擱置的狀態。張萍了解這一情況后,開展了十佳管理優勝企業、十佳優秀企業家、十佳技術標兵、十佳操作能手、十佳優秀務工人員五個“十佳”評選活動。該活動得到了區內企業的大力支持和積極響應,通過活動培養了一大批管理水平高、經營業績突出、愛崗敬業的企業經營人員和優秀人才隊伍。五年來,全區共有24家企業班組、部門被師市總工會授予“工人先鋒號”和“五一文明崗”稱號。
針對部分非公企業建立工會但未建立黨組織的狀況,張萍建議采取“工會先行,擴大影響,創造條件,建立組織”的策略,扎實做好以“推薦黨員工會主席作為黨組織負責人候選人、工會組織推薦優秀工會工作者作為入黨積極分子”為主要內容的“雙薦”工作。通過幾年的努力,開發區基層工會干部80%是共產黨員,各基層工會共推薦入黨積極分子1100名,極大地增強了黨對工會工作的領導。□